APP下载

西方女性体育与传媒研究

2017-09-03田恩庆仇军

体育科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运动员体育研究

田恩庆,仇军

西方女性体育与传媒研究

田恩庆1,仇军2

女性体育与传媒是西方体育社会学研究的热点领域。选取1997—2016年期间刊载于IRSS、 SSJ、 JSSI 3种国际体育社会学同行评议期刊的54篇文章为样本,对其进行文本分析,考察这一领域的研究特点。文献分析的结果表明,近20年来西方体育社会学对女性体育与传媒研究的资料来源于传统纸媒、影音传媒以及互联网媒体;以女性主义理论及相关社会学理论作为分析框架并综合性运用内容分析、话语分析等方法展开研究;研究视点主要聚焦于体育传媒中的性别不平等关系与性别歧视、女性气质与性别身份建构、女运动员身体符号化等议题。在新媒体时代,这一领域的研究仍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

西方;体育社会学;女性体育;传媒

现代传媒成为当代消费社会中与大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奇观,同体育的关系也被描述为“彼此依赖”和“最幸福的联姻”[1]。这不仅快速推动体育运动的全球化传播,还强化体育竞技在建构社会性别和身体规范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生产和再生产与性别相关的话语和意识形态深刻影响着当代体育运动的发展进程。女性运动态的身体所具有特殊的文化属性,使自身成为现代传媒领域中颇具争议的话题,也成为西方体育社会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这一领域的学者是通过何种途径收集研究资料?运用哪些相关的理论和方法、选择哪些视点展开研究?对此类问题的系统回答极具学术意义。本文选取1997—2016年被3种国际体育社会学专业同行评议期刊《国际体育社会学评论》(International Review for the Sociology of Sport,简称IRSS)、《体育社会学杂志》(Sociology of Sport Journal,简称SSJ)、《体育与社会问题杂志》(Journal of Sport & Social Issues,简称JSSI)刊载的关于女性体育与传媒为主题的54篇学术文章为研究样本,其发表时间趋势如图1所示。数据表明,近20年来女性体育传媒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在近10年中,相关的研究数量得到较快增长。本文通过对上述样本进行文本分析,考察西方体育社会学在女性体育与传媒研究中的资料来源、理论与方法运用、研究视点选取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并反思当前该领域的研究所面临的各种机遇与挑战,旨在为我国女性体育与传媒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图1 近20年IRSS、 SSJ、 JSSI中女性体育与传媒研究趋势Figure 1.The Reaserch Trend on the Female Sport and Media in IRSS,SSJ,JSSI in the Past 20 Years

1 女性体育与传媒研究的资料来源

当前,西方体育社会学对女性体育与传媒的研究中,资料来源涉及传统的印刷传媒、现代影音类传媒以及互联网和新传媒,主要选取这些传媒中关于女性体育运动的报道内容为研究对象探讨与性别相关的社会问题。

1.在传统印刷媒体方面,欧洲《邮电日报》《电讯报》《泰晤士报》《卫报》《观察家》和北美的《今日美国》《芝加哥论坛报》《洛杉矶时报》《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西雅图时报》等不同级别的报纸100余种被视为重要的研究资料来源。同时,在期刊或杂志方面,涉及《时代》《体育画报》《健身与健康》《时尚》《健康》《形体》《女性体育与健身》《网球世界》《高尔夫文摘》等50余种欧、美地区的知名刊物[28,54]。而且北美体育社会学研究者不仅对女性体育与传媒的研究关注本地区发行的报刊杂志,还将视线转向南非、中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对女性体育报道的报刊杂志。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国际知名报刊数据库Factiva and Lexis Nexis news databases、Pro Quest system也得以充分利用,为研究者检索相关报道提供了便捷的途径[11,19,40]。此外,欧、美出版发行的流行体育小说作为传统纸质媒介的形式之一,为展现女性运动员抗争和赋权提供重要的场所,并呈现出亚文化群体参与性别权力斗争的场景[30],被赋权且拥有自信的年轻女性运动员的故事更具新颖性,以吸引公众的注意力[61],因此也为西方体育社会学研究女性体育的议题提供了新的素材。

2.由于广播、电视、电影等影音类传播媒介表现出“动作依赖”的特征,通过对特殊的意识形态进行编码报道和“叙事”诱导,激发受众的情感共鸣和身份认同[1]。在西方体育社会学的研究中,研究者不仅仅选取自身所在的地区中具有代表性的广播、电视节目,还考察其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关于女性体育报道的影音类传媒,例如,欧洲研究除了关注本地区的BBC、欧洲体育电台、斯洛文尼亚电视台的节目内容,也关注北美广播电视节目中对女性体育报道。北美的研究也表现出相同的特点,以研究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广播公司和电视系统如ESPN、HBO等的相关节目为主,并深入探讨欧洲或亚洲电视关于女性运动员的报道。同时,与女性相关的体育电影如《百万美元宝贝》的内容和情节也被作为研究素材,用以分析女性运动员在男性主导的运动项目中的角色冲突[13]。

3.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基于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为载体的网站、博客、电子游戏成为西方体育社会学女性体育与传媒研究的对象。其中,互联网如美国大学垒球和棒球互联网站、美国高校网站中关于女性体育的报道被收集作为论证性别不平等对待的材料[29,48]。而互联网搜索工具也得到使用,例如,加库波思佳等人(Jakubowska et al.)在对波兰女子超级搏击锦标赛冠军琼娜(Joanna)媒体报道的研究中,使用“谷歌”搜索引擎检索互联网中相关文本作为研究材料[26]。此外,体育专业“博客”[36]、电子游戏 “幻想体育”[21]以及相关的传媒指南[15,29]也作为研究资料的重要来源。

当前,西方体育社会学女性体育与传媒研究资料的选择上还具有综合性特征,即在多种类型的传媒中收集研究材料,例如,比勒尔和麦克唐纳(Birrell & McDonald)对美国女子职业网球运动员比利•简•金(Billie Jean King)同性恋问题的研究中,其资料的收集主要源于美国3家主流报纸和7家主流杂志的报道、与运动员相关的电影、广播访谈及自传[10]。斯托达特(Stoddart)以14个滑雪胜地的网站与7种滑雪杂志中的文本内容为研究对象,探讨媒体报道中性别和社会不平等的权力关系[52]。随着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这类综合性媒体材料的获取将更加便捷,已逐步成为本领域研究的新趋势。

2 女性体育与传媒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2.1 女性体育与传媒研究的理论框架

理论是从事研究行动的指南和“脚手架”,能使所研究的问题超越表面的现象描述进行更为深刻的分析和解释[37]。在西方体育社会学的研究中,庞大复杂的社会理论,如功能主义、批判理论、互动理论、女性主义理论、构型理论等,对学科研究的发展影响深远,然而,不同领域研究者对社会理论的运用偏好差异较大。当前在对女性体育与传媒研究中,研究者自觉运用不同分析框架讨论相关主题,虽然部分研究并未直接表明使用了何种理论,但仍受到社会学科的相关观点或概念,诸如“赋权”[30,43]、“社会空间”[52]等概念的启发。

在直接使用社会理论作为分析框架的文献中,女性主义理论得到较多运用,这主要是由于女性主义理论把性别问题置于体育研究的中心,其目的在于揭示、挑战和消除在体育政策和实践中所存在的性别霸权并由此导致女性体育的边缘化、琐碎化,受到歧视和不公的对待[5]。在西方女性体育与传媒研究的多维图景中,女性主义理论作为主要的分析框架始终不断地自我更新和完善并充满活力,不断改变社会对女性的认知。因此,以这一理论视角观察和研究传媒中女性体育问题成为西方体育社会学最具特色的研究领域[37]。在使用该理论框架的研究中,例如,达达里奥(Daddario)以女权主义视角探讨性别话语如何内嵌于奥运会的视频报道的问题,并解释体育电视节目如何在男性占主导地位的观众中拓展女性观众的“位置感”(sense of place)[20];贾米森(Jamieson)运用女权主义理论分析媒体对女高尔夫运动员南希•洛佩兹(Nancy Lopez)职业生涯报道叙事中隐含社会偏见的复杂性和突出特征[28]。科克等(Cooky)使用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框架对美国和南非媒体对田径运动员卡斯特•塞门娅的性别测试争议的霸道存在差异进行分析[18]。斯宾塞尔(Spencer)运用女性主义理论探讨了1973年轰动国际社会的美国女子网球运动员比利•简•金和男子网球运动员鲍比•里格斯“两性之间的战争”之媒体报道,将其联系到21世纪初对网球中“性别之战”的话语,反映了“第2波”女性主义向“第3波”女性主义的媒体话语变迁[51]。托福莱蒂(Toffoletti)为拓展体育传媒的研究领域,通过对后女性主义理论关于敏感性概念应用于媒体报道女性体育的话语分析,并阐释了后女性主义者与“第3波”女性主义相关研究框架的区别[55]。相关研究却指出,在女性主义理论视角下的媒体话语并没有使当前更多女性运动员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女性主义解放,大多数女性主义者也并不认同女性发展身体力量[46]。

西方社会学对女性体育的研究还注重结合批判主义理论进行综合分析。例如,特拉弗斯(Travers)结合批判女权主义理论和批判种族理论,探讨媒体对温哥华2010年奥运会组委会和冬季残奥会禁止女运动员参与跳台滑雪并遭受起诉的报道,分析体育运动中性别隔离、白人和阶级特权中的公民身份问题[56]。克兰等(Klan)运用批判性霸权男性气概理论和康奈尔性别权力关系理论分析NCAA联赛中媒体对不同性别的篮球运动员、教练员的报道如何再现作为性别秩序的特征[33]。戴维斯与邓肯(Davis & Duncan)使用女权主义和批评理论分析电子游戏在强化男性气概和体育知识的权力并生产和再生产不平等的性别关系的问题[21]。

在其他社会理论的运用方面,布迪厄的“惯习”和“场域”理论用于考察女性体育记者的生活是如何受到社会权力结构的深刻影响[49];符号学理论主要被用于分析传媒中女性运动员符号化现象[44]。福柯的“权力”理论[25]、“道德主体性”理论[35,36]以及社会资本理论[27]、霸权理论[19]、交叉理论[8]等均得到综合运用。

综上所述,女性体育与传媒的研究中对理论的运用表现出较大的复杂性和多元性,以女性主义理论为核心以及其他社会理论得到不同程度地综合运用,从而更加全面、深刻地揭示传媒中所蕴含的与女性体育相关的社会问题。

2.2 女性体育与传媒研究的主要方法

在当今科学主义盛行的背景下,研究方法显得尤为关键,不仅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还是衡量获得知识可靠性、真实性和准确性的重要标准。对于女性体育与传媒的研究来说,研究方法存在较大争议,一方面,无法突破传统的研究范式;另一方面,研究者们又在积极探索和尝试建构符合女性立场和利益的新方法和新范式[5]。

在传媒的经典研究中,内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可以对新闻报道内容进行准确量化描述和分析,因此成为一种相对普遍运用的传统研究方法[4]。西方的女性体育与传媒研究较多选择这一方法,主要体现在对女性运动员的新闻文字或图片报道数量、时间、版面进行分类统计,对报道文本中使用的词语类型进行编码[53,60,63]。而比较分析法作为该方法的有效补充,在对材料内容编码和统计基础上,通过比较不同性别报道内容所占的篇幅大小[42]、数量[34]、位置[48]、电视传媒中不同性别报道关注如镜头聚焦时长、报道频次、慢镜头回放数量等[24,37],以这些量化指标的数量多寡、质量优劣、程度强弱来反映体育报道中性别不平等或歧视现象。此外,相关研究还对美国和南非媒体报道南非女田径运动员塞门娅的性别测试争议[18]进行比较分析[9],表现出跨文化研究的基本特征。

由于社会行动者在特定历史背景下运用话语建构其社会世界的过程与机制,并具有塑造意识形态的效果,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也成为传媒研究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并受福柯思想的影响,这一方法主要用于对知识与权力关系问题的探讨[3]。在对女性体育与传媒的研究中,西方体育社会学主要基于媒体报道的文本内容进行分析,采用批判性话语分析法对报道描绘性别的话语及其修辞方式或对女运动员图像的展现方式进行研究,解释异性恋、性别歧视、女性气质和性别身份认同等议题[8,25,44]。这一方法还被运用于研究女滑板运动员的“博客”中潜在的权力抗争[35,36],探讨肯尼亚女黑人长跑运动员的报纸报道中性别和种族权力之间复杂互动关系[40]。而且,话语分析方法和内容分析综合运用到对美国主流报纸报道体育运动中公然的性别歧视和种族主义言论的研究[19],与文化研究的方法结合运用于探讨日本电视脱口秀节目的体育话语特征[25]。

总之,在女性体育与传媒研究方法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但并未出现明显的创新趋势,主要侧重于质性研究方法的运用,趋向于对研究材料文本的话语和叙事进行总结和解释,同时还结合定量的内容分析法开展研究。

3 女性体育与传媒研究视点

3.1 媒体中性别不平等和性别歧视研究

体育运动是一种高度性别化的社会活动,不仅使社会性别关系得以延伸,还强化了社会性别意识形态[5],传媒与体育的联姻,使这种不平等关系及相应的性别观念影响更为深远,作为西方体育社会学的研究热点,已形成了相对丰硕的学术成果。

首先,性别的不平等关系体现在媒体对女性体育的报道数量和质量上。虽然卡特等(Carter)对2008年美国《奥运媒体指南》(Olympic Media Guide)中637个运动员档案进行分析,发现女性运动员的档案不仅比男运动员篇幅长,所包含的个人信息也更丰富[15],但这并未充分证明当前媒体对女运动员关注度得到提高。而且,在对其他类型的传媒研究中,例如,毕夏普(Bishop)对1980—1990年代刊登在美国著名的杂志《体育画报》的内容进行分析后指出,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女性运动的报道比例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与男性相比变化仍然不明显,反而在1994—1996年刊载的女性照片数量大幅下降[12]。韦伯和卡里尼(Weber & Carini)探讨了2000—2011年美国《体育画报》封面图片中女性出现的频率及其描述的具体方式,研究结果发现,女性出现在封面的数量仅占4.9%,相关报道通过客体化女性运动员,强化“女性”或“女性体育”的性别特点[60]。梅斯纳尔等(Messner)通过分析美国3个地方网络电视(KNBC、KCBS、KABC)共计6周的体育新闻内容,发现关于女性体育运动的电视报道处于“行动失踪”(missing in action)状态,电视的相关报道持续谨慎地延续男性在体育运动中的主导地位而不是引导或促进女性体育的发展[39]。

美国校际体育比赛的报道也存在同样的性别不平等或性别歧视现象。凯恩与贝斯(Kane & Buysse )对美国68所高校出版的体育传媒指南和学校网站体育内容进行分析,研究认为,美国高校体育报道中也存在着严重的性别不平等,从1990年代早期到2004年的校际比赛中,作为严肃的女性运动员的报道数量与男性相比急剧下滑,虽然自1972年颁布《教育法第九篇修正案》以来,美国女性体育参与比例逐步得到提高,但大众媒体对女性体育的报道比例却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性别不平等和性别歧视现象并未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得以消除[29]。赛加斯(Sagas)对美国大学垒球和棒球互联网站的内容进行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女性歧视现象在大学专业体育网站的报道中也频繁发生[48]。培德森(Pedersen)在研究美国《全国报纸新闻工作目录》中43份报纸共计602期关于校际体育的报道后发现,女性体育运动员的报道数量显著不足,而男性运动员在报道中不仅能够获得更好的版面还更可能附有照片[42]。麦基和达耶尔(MacKay & Dallaire)考察加拿大渥太华大学英语和法语学生报纸对不同性别的运动员的比赛报道,研究结果指出,女性运动员报道数量多但较少出现在头版尤其是头条,而且相关新闻的篇幅短、图片少,报道内容不是直接描述女性运动员的性别相关主题,而是将她们散漫地建构为“运动员”[34]。

这种性别不平等关系或歧视的问题还进一步体现于媒体对大型比赛的相关报道中。拉威尔和加鲁(Ravel & Gareau)认为,当前参与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女性运动员的人数在比例上逐步和男性运动员接近,但传媒对男女平等报道仍然没有实现,女运动员通常被媒体描绘为女性气质的个体,并不被严肃地认为是纯粹的运动员,而且,法国足球协会和相关体育新闻网站对本国女运动员在2011年世界杯和2012年奥运会比赛的报道中体现出了这一特点,报道内容在展现运动员女性化个体与真实合法的运动员身份之间摇摆不定[44]。而此前,达达里奥(Daddario)的研究还发现,美国电视台NBC报道1992年夏季奥运会的电视节目采用了更多女性感兴趣的叙事形式,使奥运比赛的报道更多地像“肥皂剧”,从而吸引了更多的女性观众[20]。哈格斯等人(Higgs)对1996年亚特兰大夏季奥运会比赛的电视转播中不同性别运动员镜头的相关指标进行统计,通过定性分析电视节目评论员的话语,发现电视节目中对女运动员的展现方式有显著的改善,但在吸引观众的报道数量和质量上和男性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24]。此外,柏斯科姆布和格里格斯(Biscomb & Griggs)在研究2009年板球世界杯比赛期间主流报纸的29篇关于女子板球报道后指出,英国传媒话语蕴含着长盛不衰“家长式霸权”(patriarchal hegemony)并存在对女性体育报道数量上比例不足和报道风格上自相矛盾的特点[11]。

同时,体育传媒不同程度地再现了性别、种族和阶级不平等或歧视性话语,或表现出具有民族和国家意识形态。在关于肯尼亚退役长跑运动员拉泰格拉•劳洛普(Tegla Loroupe)整个职业生涯的966篇报纸报道中,对她的竞技能力的描述不仅充满了矛盾性,也展示着不平等的性别和种族权力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40]。女高尔夫运动员南希•洛佩兹(Nancy Lopez)职业生涯所有的媒体报道叙事也同样隐含着不同程度的性别歧视与种族偏见[28]。库克(Cooky)批判性分析美国主流报纸对2007年全美大学生女子篮球锦标赛相关的“脱口秀”节目中公然的性别歧视和种族主义言论①著名脱口秀节目主持人约翰•唐纳德•伊姆斯(John Donald Imus)在 2007年毁谤罗格斯大学女子篮球队,节目被取消并掀起舆论的强烈反响。的188篇报道,认为在不平等的社会背景下,媒体对女性参与体育过程中遭受到的不平等对待不仅仅是保持沉默,还再生产种族主义、性别歧视和阶级身份,通过对非裔美国女性参与体育运动的主流话语的强化,引导美国社会对种族和性别不平等的整体理解[19]。库克等(Cooky)还比较研究了美国和南非印刷媒体关于田径运动员塞门娅性别测试争议事件的报道,发现美国报纸侧重于讨论运动员性别真实性、性别和种族歧视的相关议题,而南非报纸关注人权、民族主义的主题,并将塞门娅视为捍卫国家尊严、抵制种族主义攻击的“真正的女英雄”,研究认为,不同国家媒体在展示和建构性别、种族和运动员身份的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意识形态倾向[18]。

媒体往往在强调霸权男性气概的同时贬低或忽视女性运动员。例如,文森特(Vincent)依据669篇英国报纸对2000年温布尔登锦标赛不同性别的网球运动员的报道进行分析,发现男性新闻记者的报道经常会通过性别和种族偏见、性暗示来贬低女性运动员的成绩,报道展示对男运动员的崇拜趋向并再生产和合法化霸权的男性气概[57]。电子竞技游戏作为一种新兴传媒,但在性别问题上同样存在类似特点。戴维斯与邓肯(Davis & Duncan)在对“幻想体育”(fantasy sport)游戏的研究中指出,该款游戏在内容的设计上完全忽略女性的社会角色和地位,仅仅结合男性传统的社会性别角色特点,强化运动参与者和观众对男性的霸权意识、知识权威、激烈竞争的认同[21]。此外,在女运动员对传媒报道的认知研究中,也体现出相似的特点。赛斯约旦与克里斯蒂安森(Sisjord & Kristiansen)调查挪威女性精英摔跤运动员对媒体报道的主观感受的研究结果表明,女运动员认为媒体高度关注摔跤运动的霸权男性气概,选择性地报道女运动员具有轰动效应的新闻或丑闻而非她们真实的竞技表现,从而扭曲运动员的成绩,并认为自己“仅仅是媒体的小丑而非严肃的运动员”[50]。

3.2 媒体中女性气质与性别身份的建构研究

“社会性别”( gender)是基于社会个体不同的“生理性别”(sex)介入一系列的社会标准,在对两性及两性关系的角色期许、身体形象评价的社会认定中,形成具有区别的“女性气质”(femininity)和“男性气概”(masculinity)。这些社会性别身份认同受多种社会运行机制的操控,体育传媒作为操控这一机制的重要场所,其中一个重要维度是传媒以男性文化的视角不断塑造女性体育参与的形象和地位,通过貌似无意识的叙事方式,生产和再生产社会性别的意义,建构具有女性气质的主体,维持和强化女性的社会文化身份和地位,从而折射出社会对女性身体的规训[2]。

西方体育社会学对传媒中女性气质及性别身份建构的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1.在传媒图片如何展示女性身体形象的研究中,金(King)通过分析运动饮料“动乐”广告如何使用英国著名的女自行车运动员丽贝卡•罗梅罗(Rebecca Romero)骑车的裸体图片,研究认为,传媒从不同角度来展示她在身体上的“优雅”“苗条”“性感”“漂亮”,从而引导社会对理想化女性形象的想象并突出了当代英国社会对典型的女性气质在文化意义上的理解和塑造[31]。莱因哈特(Rinehart)对美国滑冰系列杂志广告中女性图片不同主题进行分析,发现关于性别变化的主题表现出具有女性气质的刻板印象特点[45]。沃尔顿(Walton)在系统研究欧洲主流印刷媒体中对包含著名英国女子马拉松运动员葆拉•雷德克(Paula Radcliffe)图片报道后,也同样发现,这些图片隐含地展示对运动员强烈的传统性别的期待,强调女性运动员身体的“漂亮”与“力量”之间的调和[58]。阿波斯托利斯与贾尔斯(Apostolis & Gilesa)使用交叉理论和批评话语分析2008年《高尔夫文摘》(Golf Digest)中刊登的女运动员图片,认为这些图片均具有“异性恋”特征,突显出女运动员的“性感”和“苗条”等具有女性气质的身体特征[8]。汤姆斯等(Thomsen)对发表在女性与健康、健身和竞技杂志上的65幅青少年女排球运动员图片意义进行解读,进一步证明了媒体在选择这些女运动员图片时常常以刻板的女性形象的方式再现具有社会性别的身体,强化女运动员的性别身份 [54]。

2.报纸和期刊是生产和再生产女性气质和性别身份话语的重要场所。克里斯托弗森等(Christopherson)通过分析1999年女足世界杯冠军赛期间美国576篇报纸报道的特点,研究紧密围绕女性体育及其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身份之间存在矛盾结构的议题,并发现美国媒体积极推动和建构女性特定的性别意识形态,从而促使相关新闻事件得以广泛地流行[17]。凯思林(Kissling)分析了27篇对马拉松运动员犹他•皮平(Uta Pippig)在1996年波士顿国际马拉松比赛中获胜的新闻报道,发现媒体对她和竞争对手的报道方式截然不同,展示了媒体中不同种族女性的月经禁忌、运动能力以及文化身份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并表现出相关社会价值的双重标准[32]。皮里宁(Pirinen)系统地选择5份出版在奥运年(1952年、1964年、1972年、1984年和1992年)的芬兰女性杂志82篇报道内容进行研究,发现这些报道趋向于通过琐碎化地描述女性体育活动,既报道她们的运动成绩,又关注她们的私生活、生理性别、身体外表的描绘和女性地位建构,“成功的运动员”“重要的代表”“看起来具有女性气质的女性身体”“外表具有男性气概的女性身体”“异性恋家庭的女性”“女人性感的身体”等具有性别意识形态的词汇弥散在报道的字里行间,以一种“常识”“标准”和“自然”的形态隐秘地建构女性运动员的性别身份[43]。然而,亚洲传媒报道存在一定差异,余(Yu)分析了亚洲国家的媒体对奥运会女运动员的报道,认为亚洲媒体更多关注女运动员的竞技表现、比赛成绩及其竞赛中女性独特的心理特征而不关注运动员的女性化特征,如果记者报道与自己国籍相同的女运动员获得奖牌的赛事,其新闻内容会强调民族主义和奖牌对国家的特殊意义[63]。

3.在对以体育为题材的图书、电影中的女性气质及性别身份建构的研究,怀特赛德等(Whiteside)分析了当前美国6部流行体育小说的主要内容,发现这些小说的叙事均是基于女性赋权的议题展开,女主人公通过“这是我的决定”“我选择我喜欢”“我不是头奶牛”等话语的表白,深刻地反映出社会现实中女性是如何撕裂她们自己的话语体系和性别身份认同去参与男性主导的体育运动并接受相关的体育意识形态[62]。凯恩(Kane)对16部热销的体育小说内容进行文本分析,认为这些小说中所有参与体育运动的女性运动员都是“孤独女孩”(lone girl,青春期的女主角),她们的人生故事共同反映了西方社会青春期女性背叛自我性别身份的“真实属性”,所引发的各种文化冲突和权力抗争是西方现实社会文化理念的折射[30]。在体育电影的研究中,博伊尔等(Boyle)在对获得2005年奥斯卡奖的电影《百万美元宝贝》(Million Dollar Baby)的内容进行分析后指出,该电影表面上讲述了一个专业女拳击手如何由男性教练帮助一步一步走向比赛胜利的故事,通过女性进入到男性占主导地位的拳击项目发生的各种冲突表达作品的喜剧性特征,但实际上是在激进地描写女性气质、竞技崇尚以及体现体育世界对男性气概的维持[13]。

4.由于“博客”作为一种自媒体,反映了特定群体对主观世界的感悟和客观世界的认知,具有独特的时代性和社会性,因此,对体育运动员“博客”的研究有利于更加深入地解释传媒与体育性别的相关问题。当前,西方体育社会学对女性运动员“博客”的研究较少,仅麦基与达耶尔(MacKay & Dallaire)以加拿大蒙特利尔女滑板运动员“博客”的文本为研究对象进行话语分析,发现女运动员通过个性的话语展现来挑战持久的、具有性别偏见的主流媒体话语,真实地反映并证实了当代年轻女滑板运动员如何转换她们自己的性别身份的心路历程[35,36]。

3.3 传媒与女运动员身体符号化研究

女性身体符号化是消费社会中常见现象之一,表现出为维护女性内、外在形象产生一系列消费行为,并建构相关的意识形态。借助现代大众传媒的传播,女性运动员身体的符号意义得以强化,成为西方主流性别文化在体育领域的映射,沦为被符号化消费的“客体”[7]。

西方体育社会学对这一议题进行了研究,拉威尔(Ravel)为解释女性体育和联赛宣传中对女性运动员形象的想象,使用符号学理论框架分析美国“辣妹美式足球联赛”中女性运动员的媒体报道,通过对2013年在线转播的36场比赛中的评论和图像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媒体展示了明显具有矛盾的女性化但强壮有力的女运动员形象,使“辣妹”成为一种具有性别意义的时尚文化标签[44]。斯通和何恩(Stone & Horne)考察英国报纸和期刊对2004—2005年赛季国家滑雪和滑板运动员的报道,发现相关主题不仅涉及性别、明星、体育风险和伤病,还更多关注女性运动员的表现,研究指出,滑雪项目管理机构及组织将传媒作为营销工具,对女性运动员的报道文字和图片紧密围绕赞助商的需求并迎合受众的文化消费兴趣[53]。韦伯和巴克尔瑞切特(Weber & Barker-Ruchti)研究体育运动中媒体与女性运动员身体符号化历史,认为体育照片和大众传媒中的配图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成为社会公众讨论的话题,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图像技术发展和消费时代的来临,具有活力和健康的女性身体变得流行并成为一种审美符号。尤其是在女子艺术体操运动中,现代可视化传媒重新赋予女性运动员身体以新的意义,通过取代优美、优雅的身体形象建构新的身体审美标准,使身体动作像杂技和机器人一样的表演,这种新兴的趋势综合了肌肉张力和青春、健康、性感、苗条的身体形象,反映出20世纪晚期消费社会理想化女性身体的社会意识[59]。此外,赫尔斯汀(Helstein)通过批判性分析来源于网络、影视和报纸中耐克公司针对女性消费者的广告,聚焦耐克公司如何运用女性运动员符号化身体进行商业营销,发现耐克体育广告通过强调知识、权力的真实性,持续宣传和赋权于特定广告情境中的女性身体形象之中,使受众确信其产品能够成就严肃的女性运动员并使其更加卓越,并通过塑造特殊的政治和文化环境,突出体育与女性解放的主题,从而激发女性的消费欲望[23]。

在关于传媒与女性运动员符号化的其他方面研究,霍(Ho)对日本早年间电视脱口秀节目“Sukkiri!!”的体育话语进行文本分析,研究指出,该节目在体育民族主义、竞技精神和女性“娇柔”的刻板印象之间摇摆不定,具有易变性但又相互依存,在媒体报道中表现出性别权力的复杂网络关系,而且明星女性运动员的身体行动受性别权力的约束而且对其服从,节目在矛盾地展示了女性积极进取的体育精神的同时,还将明星女运动员描述为孝顺的女孩和民族女英雄,并辅以“东方女巫”(Tōyō no Majo)和“日本的北原夏美”(Nadeshiko Japan)的符号标签,从而迎合大众的胃口并由此提升节目的认同和关注度,但又表现出日本媒体无法摆脱对运动员的性别焦虑[25]。

新闻发布会作为媒体传播的重要形式,女性运动员同样被赋予符号意义而被消费,例如,德尼森和摩卡库拉(Denison & Markula)通过西方媒体对埃塞俄比亚女长跑运动员海勒•格布雷西拉西耶(Haile Gebrselassie)新闻发布会事件的“深描”,认为西方媒体对其关注是“由西方人包装给西方人”、满足西方观众对非洲黑人女性运动员好奇心的表演[22]。

3.4 传媒与女运动员同性恋研究

同性恋是指因性趣与众不同而被明确划分出来的人群,随着现代传媒的发展,同性恋群体具有更多机会突围边缘身份、寻找积极的文化认同。作为一个具有争议性的敏感话题,当同性恋披上女性精英运动员的外衣,并在媒体有意识的过滤机制作用下,女运动员同性恋问题被放大和“消费”[6]。

虽然早在1995年,北美体育社会学主席梅森纳(Messner)就呼吁体育社会学积极研究“体育中的同性恋和异性恋问题”[38],但由于女运动员同性恋事件鲜有披露,相关研究成果相对较少。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女子网球运动员比莉•珍•金(Billie Jean King)公开宣布她和秘书玛丽莲•巴尼特(Marilyn Barnett)之间的同性恋关系,被美国媒体称为“颠覆性时刻”①比利•简•金(Billie Jean King)是前美国女子网球职业运动员,在职业生涯中共获得12个大满贯单打冠军,16个大满贯女双冠军和11个大满贯混双冠军,她是一个性别平等的倡导者,并于1973年获得网球“性别大战”的胜利。1981年5月,由她的秘书Marilyn Barnett发起的一场诉讼让她们的关系公之于世,由此她成为美国第1个公开承认自己是同性恋的著名女运动员。2009年8月12日,她被奥巴马授予总统自由勋章,以表彰她为妇女权利和LGBT社群所做的贡献。资料来源于ESPN网站:http:// espn.go.com/sportscentury/features/00016060.html.并竞相予以报道。巴勒尔和麦克唐纳(Birrell & McDonald)通过分析美国主流报纸和杂志对这一事件的报道以及运动员自传的叙事框架,认为媒体的报道打破了作为事件主人公的话语的流畅性,虽然运动员自我补救性叙事(如公开道歉、电视访谈以及第2个自传在发表)成功克服其人生故事潜在的分裂,但在异性恋叙事背景下,她的经历在获得了社会广泛理解的同时,却牺牲了表达“性别”这一变动不居的特性作为代价[10]。查万思凯和弗兰库姆比(Chawansky & Francombe)批判性分析了女子高尔夫职业运动员罗西•琼斯(Rosie Jones)和女子篮球职业运动员谢尔•斯沃普斯(Sheryl Swoopes)作为同性恋的新闻报道,研究认为,她们公开同性恋身份的真实目的是为了代言为女同性恋提供旅游服务的商业机构,但这也标志着女同性恋的主体性、体育运动和赞助商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大转变,展示出当前流行的、具有灌输性的新自由主义“GLBT政治”②GLBT或LGBT是一个英文首字母缩写词,用来指称女同性恋者(Lesbians)、男同性恋者(Gays)、双性恋者(Bisexuals)与变性人(Transgender)的集合用语,被认为比“酷儿”或“lesbigay”的称谓具有更少争议。深刻地影响媒体报道的叙事方式[16]。

关于对女运动员同性恋歧视案件的传媒研究,纽霍尔与巴祖维斯(Newhall & Buzuvis)对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女子篮球运动员詹妮弗•哈里斯(Jennifer Harris)起诉球队主教练瑞恩•波特兰(Rene Portland)歧视同性恋案件的媒体报道进行话语分析,认为媒体评论球队主教练因诉讼案后辞职事件是基于中立和事实的立场,案件所产生的舆论仍然将其视为体育运动中挑战“恐同症”的胜利,虽然体育传媒通常受到异性恋规范性的深刻影响,但在促进非传统性别的表达方面却发挥积极作用[41]。

4 结论与展望

现代传媒对女性体育的传播构成当代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建构和强化男性视角对女性身体文化的塑造。西方体育社会学研究者主要将目光聚焦于各类传媒中与女性体育相关的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报道,基于女性主义理论和其他相关的社会理论为分析框架并综合运用内容分析、话语分析等研究方法,深入探讨了女性体育在媒体中的不公正对待和性别歧视性和偏见的生产与再生产机制,在促进体育运动对女性气质和性别身份的建构中媒体所发挥推波助澜的作用,以及女性运动员身体在媒体中被符号化和女性运动员同性恋的角色和立场等问题。这些研究均深刻诠释了当代女性体育与大众传媒的社会争议,全面展示了西方媒体对女性体育运动发展的多维影响,对我们在该领域的研究工作深入开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当前西方大量的学术研究运用女权主义及相关的社会理论和方法已充分证实了传媒对于女性体育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具有边缘化、矛盾化和性化作用的“默认场所”(default settings),但这些研究成果对这一场所中的环境、话语和媒体再现方式的变革产生的作用却十分有限[14]。当前的研究还亟待提出在促进性别平等、消除性别偏见方面具有建设性意见和建议,需要将微观、具体和实证性的行动研究与宏观、策略性和理论性的研究有机结合,从而促进本领域的学术成果“能够产生广泛的社会效应和策略性的政治影响”[5]。而且,当前研究所运用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仍然无法为我们充分揭示女性体育在现代传媒中为何持续边缘化或为何存在“即热辣又冷酷的”话语把女运动员身体描述为既具有高超的体育运动技能又具有吸引异性注意的性感特征[14]。随着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不断深入,本领域的研究也越来越具有跨学科属性,理论交叉和方法运用变得更为复杂,这将导致体育社会学研究者面临更大挑战。因此,在主流媒体对女性体育持续边缘化的背景下,需要对具有高度互动性的女性体育经验与传媒关系的深度剖析,不断扩展社会学的理论框架,包括心理学维度以及其他新理论和新视角的引入,积极探讨女性体育在传媒中为何存在如此根深蒂固的性别文化[61]。

在刚刚过去的10年,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社交传媒得以飞速发展,并彻底改变了当代媒体传播的格局。体育社会学研究还应积极拓展对当前媒体实践范围的研究,解释在流行文化中女运动员如何被塑造的新趋势,通过对新媒体空间的研究观察在女性体育中所发生的种种变革[14]。与此同时,在这一新的传媒环境下,女性体育与传媒研究还需关注“权力”关系变迁的相关问题,不断超越对传媒文本的传统分析,重新认识媒体叙事的深层次社会问题,反思体育奇观、商业化以及政治权力彼此之间的交互,质询媒体在表达性别、球迷、消费者和阶级、民族(种族)身份与权力之间互动的复杂性,进而探讨体育作为新媒体变革过程中的障碍所镶嵌的文化逻辑[47]。

[1] 大卫•罗.体育、文化与媒介:不羁的三位一体[M]吕鹏,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39.

[2] 孟祥武,张永龙. 现代传媒对女性运动员性别角色与身体形象的构建[J]. 体育与科学,2014,35(2):88-91.

[3] 瞿海源,毕恒达,杨国枢.总论与量化研究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95.

[4] 孙瑞英. 从定性、定量到内容分析法——图书、情报领域研究方法探讨[J].现代情报,2005,24(1):2-6.

[5] 熊欢.性别、身体、社会:女性体育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6] 阳煜华,王澜沧. 精英女同性恋运动员的生存态探讨——竞技体育中的“底比斯圣军”现象[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6,28(4):105-110.

[7] 杨雪,刘志民. 西方体育传媒建构下女运动员身体异化的现象及原因[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9(10):31-36.

[8] APOSTOLIS N,GILESA A R. Portrayals of women golfers in the 2008 issues of Golf digest[J]. Sociol Sport J,2011,28(2):226 - 238.

[9] BIE B,BILING A C,“Too good to be true?”:US and Chinese media coverage of Chinese swimmer Ye Shiwen in the 2012 Olympic Games[J]. Int Rev Sociol Sport,2015,50(7):785-803.

[10] BIRRELL S,MCDONAL D. Break points:narrative interruption in the life of Billie Jean King[J]. J Sport Soc Issues,2012,36(4):343-360.

[11] BISCOMB K,GRIGGS G A. Splendid effort! Print media reporting of England’s women’s performance in the 2009 Cricket World Cup[J]. Int Revi Sociol,2013,48(1):99-111.

[12] BISHOP R,MISSING R. Missing in action - feature coverage of women’s sports in Sports Illustrated[J]. J Sport Soc Issues,2003,27(2):184-194.

[13] BOYLE E,MILLINGTONG B,VERTINSKY P. Representing the female pugilist:narratives of race,gender,and disability in“Million Dollar Baby” [J]. Sociol Sport J,2006,23(2):99-116.

[14] BRUCE T. Assessing the sociology of sport:On media and representations of sportswomen[J]. Int Rev Sociol Sport,2015,50(4-5):380-384.

[15] CARTER J A,CASANOVA E,MAUNE D J. Gendering Olympians:Olympic media guide profiles of men and women athletes[J]. Sociol Sport J,2015,32(3):312-331.

[16] CHAWANSKY M,FRANCOMBE J M. Cruising for Olivia:lesbian celebrity and the cultural politics of coming out in sport[J]. Sociol Sport J,2011,28(4):461 - 477.

[17] CHRISTOPHERSON N,JANNING M,MCCONNELL E D. Two kicks forward,one kick back:A content analysis of media discourses on the 1999 Women’s World Cup Soccer Championship[J]. Sociol Sport J,2002,19(2):170-188.

[18] COOKY C,DYCUS C R,DWORKIN S L.”What makes a woman a woman?” versus “Our fi rst lady of sport”: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South African media coverage of Caster Semenya[J]. J Sport Soc Issues,2013,37(1SI):31-56.

[19] COOKY F L. It’s not about the game:Don Imus,race,class,gender and sexuality in contemporary media[J]. Sociol Sport J, 2010,27(2):105-159.

[20] DADDARIO G. Gendered sports programming:1992 summer Olympic coverage and the feminine narrative form[J]. Sociology of Sport Journal,1997,14(2):103-120.

[21] DAVIS N W,DUNCAN M C. Reinforcing masculine privilege through fantasy sport league participation[J]. J Sport Soc Issues,2006,30(3):244-264.

[22] DENISON J,MARKULA P. The press conference as a performance:representing Haile Gebrselassie[J]. Sociol Sport J,2005,22(3):311-335.

[23] HELSTEIN M T. That’s who I want to be - The politics and production of desire within Nike advertising to women[J]. J Sport Soc Issues,2003,27(3):276-292.

[24] HIGGS C T,WEILLER C T,MARTIN S B.Gender bias in the 1996 Olympic Games - A comparative analysis[J]. J Sport Soc Issues,2003,27(1):52-64.

[25] HO M. Is Nadeshiko Japan “feminine?” manufacturing sport celebrity and national identity on Japanese morning television[J]. Journal of Sport & Social Issues,2014,38(2):164-183.

[26] JAKUBOWSKA H,CHANON A,MATTHEWS C R. Gender,media,and mixed martial arts in Poland:The case of Joanna Jdrzejczyk[J]. J Sport Soc Issues,2016,40(5):410-431.

[27] JAMIESON K M. “All my hopes and dreams” families,schools,and subjectivities in collegiate softball[J]. J Sport Soc Issues,2005,29(2):133-147.

[28] JAMIESON K M. Reading Nancy Lopez:Decoding representations of race,class,and sexuality[J]. Soci Sport J,1998,15(4):343-358.

[29] KANE M J,BUYSSE J A. Intercollegiate Media Guides as contested terrain:A longitudinal analysis[J]. Sociol Sport J,2005,22(2):214-238.

[30] KANE M J. Fictional denials of female empowerment:A feminist analysis of young adult sports fi ction[J]. Sociol Sport J,1998,15(3):231-262.

[31] KING A. The naked female athlete:The case of Rebecca Romero[J]. Int Rev Sociol Sport,2013,48(5):515-534.

[32] KISSLING E A. When being female isn’t feminine:Uta Pippig and the menstrual communication taboo in sports journalism[J]. Sociol Sport J,1999,16(2):79-91.

[33] KLAN E M,VINCENT J,MONDELLO M. Masculine hegemonic hoops:an analysis of media coverage of March Madness[J]. Sociol Sport J,2008,25(2):223-242.

[34] MACKAY S,DALLAIRE C. Campus newspaper coverage of varsity sports:Getting closer to equitable and sports-related representations of female athletes? [J]. Int Rev Sociol Sport,2009,44(1):25-40.

[35] MACKAY S,DALLAIR C. Skirtboarder net-a-narratives:young women creating their own skateboarding (re)presentations[J]. Int Rev Sociology of Sport,2013,48(2):171-195.

[36] MACKAY S,DALLAIRE C. Skirtboarders.com:skateboardingwomen and self-formation as ethical subjects[J]. Sociol Sport J,2013,30(2):173-196.

[37] MAGUIE J,YOUNG K. Theory,Sport and Society[M]. Oxford:Elseevier Scinence,2002.

[38] MESSNER M A. Studying up on sex[J]. Sociol Sport J,1996,13(3):221-237.

[39] MESSNER M A,DUNCAN M C,COOKY C. Silence,sports bras,and wrestling porn - women in televised sports news and highlights shows[J]. J Sport Soc Issues,2003,27(1):38-51.

[40] MWANIKI M F. Reading the career of a Kenyan runner:The case of Tegla Loroupe[J]. Int Rev Sociol Sport,2012,47(4):446-460.

[41] NEWHALL K E,BUZUVIS E E. (e) Racing Jennifer Harris sexuality and race,law and discourse in Harris v. Portland[J]. J Sport Soc Issues,2008,32(4):345-368.

[42] PEDERSEN P M. Investigating interscholastic equity on the sports page:a content analysis of high school athletics newspaper articles[J]. Sociol Sport J,2002,19(4):419-432.

[43] PIRINEN R M. The construction of women’s positions in sport:a textual analysis of articles on female athletes in fi nnish women’s magazines[J]. Sociol Sport J,1997, 14(3):290-301.

[44] RAVEL B,GAREU M. ‘French football needs more women like Adriana’? examining the media coverage of France’s women’s national football team for the 2011 World Cup and the 2012 Olympic Games[J]. Int Rev Sociol Sport,2016,51(7):833-847.

[45] RINEHART R. “Babes” & boards - Opportunities in new millennium sport? J[J]. J Sport Soc Issues,2005,29(3):232-255.

[46] ROTH A,BASOE S A. Femininity,sports,and feminism - developing a theory of physical liberation[J]. J Sport Soc Issues,2004,28(3):245-265.

[47] ROWE D. Assessing the sociology of sport:on media and power[J]. Int Rev Sociol Sport,2015,50(4-5SI):575-579.

[48] SAGAS M,CUNNINGHAM G B,WIGLEY B J. Internet coverage of university softball and baseball web sites:the inequity continues[J]. Sociol Sport J,2000,17(2):198.

[49] SCHOCH L,OHL F. Women sports journalists in Switzerland:between signment and negotiation of roles[J]. Sociol Sport J,2011,28(2):189 - 208.

[50] SISJORD M K,KRISTIANSEN M K. Elite women wrestlers’muscles:physical strength and a social burden[J]. Int Rev Sociology of Sport,2009,44(2-3):231-246.

[51] SPENCER N E. Reading between the lines:a discursive analysis of the Billie Jean King vs. Bobby Riggs“ battle of the sexes”[ J]. Sociol Sport J,2000,17(4):386-402.

[52] STODDART M. Constructing masculinized sportscapes:skiing,gender and nature in British Columbia,Canada[J]. Int Rev Sociol Sport,2011,46(1):108-124.

[53] STONE J,HORNE J. The print media coverage of skiing and snowboarding in Britain - does it have to be downhill all the way?[ J]. J Sport Soc Issues,2008,32(1):94-112.

[54] THOMSEN S R,BOWER D W,BARNES M D. Photographic images in women’s health, fi tness,and sports magazines and the physical self-concept of a group of adolescent female volleyball players[J]. J Sport Soc Issues,2004,28(3):266-283.

[55] TOFFOLETTI K. Analyzing media representations of sportswomen-expanding the conceptual boundaries using a postfeminist sensibility[J]. Sociol Sport J,2016,33(3):199-207.

[56] TRAVERS A. Women’s ski jumping,the 2010 Olympic Games,and the deafening silence of sex segregation,whiteness,and wealth[J]. J Sport Soc Issues,2011,35(2):126-145.

[57] VINCENT J. England expects:English newspapers’ narratives about the English football team in the 2006 World Cup[J]. Int Rev Sociol Sport,2010,45(2):199-223.

[58] WALTON T. Theorizing Paula Radcliffe:representing a nation[J]. Sociol Sport J,2010,27(3):285 - 300.

[59] WEBER J,BARKER-RUCHTI N. Bending,flirting,floating,fl ying:a critical analysis of female fi gures in 1970s gymnastics photographs[J]. Sociol Sport J,2012,29(1):22 - 41.

[60] WEBER J D,CARINI R M. Where are the female athletes in Sports Illustrated? A content analysis of covers( 2000-2011)[ J]. Int Rev Sociol Sport,2013,48(2):196-203.

[61] WENNER L A. Assessing the sociology of sport:On the mediasport interpellation and commodity narratives[J]. Int Rev Sociol Sport,2015,50(4-5SI):628-633.

[62] WHITESIDE E.“ I am not a cow”:challenging narratives of empowerment in teen girls’ sports fi ction[J]. Sociol Sport J,2013,30(4):415-434.

[63] YU C C. A content analysis of news coverage of Asian female Olimpic athketes[J]. Int Rev Sociol Sport,2009,44(2-3):283-305.

Research Progress of Western Female Sport and Media

TIAN En-qing1, QIU Jun2

The issues about female sport and media becomes research focus in sociology of sport. This paper reviews 54 articles as samples from IRSS,SSJ,JSSI,3 peer-reviewed journals for sociology of sport from 1997 to 2016. The reseaching characeteristics are studied with the method of text analysis. The result shows that in the past 20 years,the research data of western sports sociology on female sports and media comes from traditional print media,video media and the internet or new media. The methods of content analysis and discourse analysis and the theories of feminism and others are applied comprehensively in the fi eld. The researches mainly focused on the inequality and discrimination of social gender,the constructed femininity and social identity of gender,the symbolizied female body and lesbian issues in the sport media. Meanwhile,this study re fl ects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the fi eld of female sport and media in the era of new media.

western;sociology of sport;female sport;media

G80-05

A

2017-04-14;

2017-08-0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7BTY014)。

田恩庆,男,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社会学,Tel:(021)64322787,E-mail:tianenqing11@tsinghua.org.cn;仇军,男,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

1. 上海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上海 200234;2. 清华大学,北京 100084

1.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34,China;2.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猜你喜欢

运动员体育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我们的“体育梦”
运动员
Sports Day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