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资源游憩价值评价研究的引文脉络分析*

2017-09-03申慧敏夏赞才

旅游研究与实践 2017年4期
关键词:文献评估领域

申慧敏,夏赞才

(湖南师范大学 旅游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旅游理论研究】

自然资源游憩价值评价研究的引文脉络分析*

申慧敏,夏赞才

(湖南师范大学 旅游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采用文献计量工具HistCite,对1900-2015年期间国际自然资源游憩价值评价研究文献进行科学计量分析。对文献发表源刊、作者和文献按被引频次进行排序,利用编年图对引文进行时序分析,探究自然资源游憩价值评价发展的历史脉络,以期为国内自然资源的游憩价值评价研究提供借鉴。结果表明:(1)1990年以后自然资源游憩价值评价研究进入活跃期;(2)自然资源游憩价值评价在“价值转移”“时间机会成本评价”“地方依恋”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4个主题上形成明显的引证关系;(3)4个主题中“价值转移”技术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是该领域的发展趋势。

游憩价值评估;科学计量学;引文编年图

0 引言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自然资源提供的游憩等舒适功能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伴随自然旅游资源的需求和开发大幅增加,森林植被破坏、水资源污染、生物多样性损失也显著增加,如何协调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合理保护已成为旅游学、环境与资源学等研究的核心议题。

对自然资源的合理保护和有效利用离不开对其游憩价值的科学评价,游憩价值是指“由旅游资源环境提供的,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为一体的综合效益”[1]31。自然资源的游憩价值核算包括两个方面:“数量核算和货币化核算”[2]36,即游憩价值评价。本文选取SSCI数据库所收录的与自然资源的游憩价值评价主题相关的研究文献,利用软件HistCite,绘制游憩价值评价研究的引文编年图,鉴别核心期刊、核心作者和重要文献,展示其引文历史脉络,描述自然资源游憩价值评价研究的主要路径,以揭示该领域主要发展历程。

1 数据来源与分析工具

作为全球获取学术信息的重要数据库,美国的 Web of Science因收录各学科领域中权威、有影响力的期刊和出色的引文索引机制,使其成为文献计量学的最重要基本评价工具之一。本文选用Web of Science的SSCI索引,文献类型选取“Article”或“Review”,检索年限设置为“1900-2015”,以“Recreation Value*”为Topic进行检索,可以获取1 163条检索信息。

本文数据分析工具HistCite,是SCI的发明人尤金·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最早于2001年推出的一款引文图谱分析软件,能够用图示的方式展示某一领域不同文献之间的关系,可以快速定位出该领域的重要文献和发展历史[3]66。HistCite提供的主要指标是:本地引用次数local citation score(LCS)和引用次数global citation score(GCS),LCS代表当前文献集群中的引用频次,反映同一领域中文献的被关注程度,GCS代表WoS中的引用频次,反映被全球研究者关注的程度。本地引用总次数total local citation score(TLCS)和引用总次数total global citation score(TGCS)分别是两个指标的总和。如果某篇文献的GCS很高,而LCS很小,说明这种关注主要来自非同一领域的研究者。在本文研究中,为了凸显自然资源管理专业领域内的关键事件,进行文献分析时主要依据指标TLCS和LCS进行检索,以便快速定位自然资源游憩价值研究领域的经典文献,快速找出最新的相关文章。

2 统计结果与分析

2.1发表文献年度分析

将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的1 163条数据记录导入HistCite软件,软件关联分析结果如表1。根据检索TLCS分析结果,可得自然资源游憩价值评价领域的年度发文和文献被引频次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表1 HistCite软件关联分析结果

数据来源:作者计算。

从图1可以看出:1910-1990年文章的发表数量增长缓慢,每年发表主题相关文章的数量低于10篇;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献发表数量保持连续增长,研究进入活跃期;自2007年开始文章发表数量呈直线快速增长,显示该研究领域迈入快速发展期。从本集合文献被引频次TLCS的年度分布曲线来看,最大值出现在1992年,TLCS为151。

数据来源:作者计算。图1 1910-2015年发表文献和文献被引频次的年度分布

2.2重要源刊分析

TLCS作为一个客观评价指标,既反映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又显示了其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本文从本集合TLCS高低的角度选择重要源刊,由表1可知,本文检索到的1 163篇文献分布在365种SSCI源刊中,选取TLCS频率最高的前十位源刊(见表2),其中排前三的是“Ecological Economics”“Land Economics”和“Water Resources Research”。从重要源刊的类别来看,自然资源游憩价值评价研究主要见于经济类、资源类、环境类、休闲类的期刊,说明自然资源游憩价值评价研究多角度和交叉性的特点,也说明了其发展的复杂性。

表2 源刊TLCS前十排序

数据来源:作者计算。

2.3核心作者分析

截至2016年2月,共有2 754位作者在SSCI源刊上发表过有关自然资源游憩价值评估的文章(合著作者分开统计),其中2 382位作者只发表了1篇文章,占作者总数的86.5%。本文根据TLCS和作者发文数量选择核心作者,选取TLCS排序前十位的作者(见表3)为高被引作者,高被引作者中发文在10篇以上的作者为核心作者,一共有6位,他们是来自美国的Loomis J B、Englin J、Larson D M和来自英国的Bateman I J、 Brouwer R、Hanley N。被引频次和发文量均排名第一的是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Loomis J B,发表了30篇文献,在本集合被引频次999,远远大于其他作者,是该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核心作者。

表3 作者文献被引频次前十排序

注:高被引作者中,发文数量不足10篇的作者用肩注星号*标注。

数据来源:作者计算。

2.4核心文献分析

文献被引频次反映文献被其他研究者关注的程度,被引频次越高,说明此文献在该研究领域中越重要,可被认为是核心文献[4]。按照LCS排序样本文献,被引文献排名前十的文章如表4所示。从具体内容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1,6,9篇主要讨论在评价自然资源游憩价值时如何评估时间价值;第2,4,5,8,10篇主要讨论利用价值转移来评价自然资源的游憩价值。

第一类核心文献包括文献记录9,187和103。文献记录9的LCS排第一名,从理论上论证了时间花费在评估自然资源游憩价值中的重要性。文中指出在游憩活动中,时间不仅是一种稀缺资源而且是一种商品,在一个游憩活动中,旅行时间和旅行花费一样影响着游憩活动的决策,游憩价值评估应考虑时间的成本[5]。 排第六名的文献记录187,重点讨论如何评估个人游憩活动中的时间成本,对赫克曼模型(Heckman’s model)进行了扩展,改进了原有模型中由一定比例的员工工资率来确定个人游憩时间价值的假设,通过实证对比扩展的赫克曼模型和原模型,说明分配到空闲时间的费用对游憩活动价值的评估有影响[6]。排第九名的文献记录103,改进了旅行成本模型中成本变量的构建,新的模型中加入潜变量来考虑时间、距离等旅行成本指标[7]。

表4 高被引文献前十排序

数据来源:作者计算。

第二类核心文献包括文献记录35,36,185,201和209。文献记录35 The Evolution of a More Rigorous Approach to Benefit Transfer-Benefit Function Transfer,LCS排第二名,提出在进行自然资源游憩价值评估时,转移整个需求函数与仅仅转移每天的平均游憩价值相比,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价值转移的效果也更理想[8]。排名第四的文献记录36 Benefit Transfer of Outdoor Recreation Demand Studies,1968-1988,对1968-1988年这20年关于户外游憩需求的价值转移研究进行文献综述,提出后续工作应在前人的基础上研究发掘潜在的重要变量[9]。排名第五和第八的文献作者Roy Brouwer,是该领域的核心作者之一,两篇文献研究的是环境价值转移技术。文献记录185 The Validity of Environmental Benefits Transfer: Further Empirical Testing对环境价值转移技术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研究[10],文献记录201 Environmental Value Transfer: State of the Art and Future Prospects分析了环境价值转移作为决策支持工具在成本收益分析中应用的前景和潜在作用,并提出了在新的政策背景下该技术的应用条件[11]。排名第十的文献记录209 Using Meta-Analysis for Benefit Transfer: In-sample Convergent Validity Tests of an Outdoor Recreation Database,验证了在游憩价值评估中使用元分析回归模型的收敛效度,应用1967-1998年进行的国家和人口普查区域的户外游憩价值活动的数据库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国家的和区域的数据都拟合得很好,只是全国范围的模型将所有区域活动的差异百分比最小化了,全国范围的数据应用使用元分析回归模型,效果将更好[12]。

排名第三的文献记录是Train于1998年发表在“Land Economics”的文献Recreation Demand Models with Taste Differences over People。由于不同游憩者在同一地点的游憩意愿(比如花费的时间和成本)不尽相同,文献针对游憩需求模型中的固定参数进行改进,实证表明随机参数的Logit游憩需求模型可以很好地避免固定参数模型的缺陷[13]。

2.5引文时序分析

为避免形成环形引文网络而无法绘制主要攻略图,避免HistCite形成的引文编年图过于拥挤,选取LCS本地引用次数最高的前30篇文献,制作自然资源游憩价值评价研究的引文编年图(见图2)。图中每个圆圈代表一篇高度引用的文献,圆圈的大小代表文献被引用次数的高低;圆圈之间的箭头指示文献之间的引用关系[14],箭头指向的文献被箭尾代表的文献引用,线越密集,说明这几年该领域研究越活跃,文献之间相互引用越频繁。引文编年图自上而下将高被引文献按时间排列,左侧注明了文献的发表时间。

整个引文编年图(见图2)大致有4条引证关系链:引证关系链1主要研究通过价值转移的方式对自然资源游憩价值进行评价,比如比较不同价值转移方法的效果[8]702,由文献记录20,35,36等12个文献节点组成;引证关系链2主要研究在游憩价值评价中的时间价值评价,比如是否应考虑时间因素[5]35、时间花费价值依据平均工资率来评价是否合理[15-16]、时间应如何加入模型计算[6]50等,由文献记录9,34,62等12个文献节点组成;引证关系链3由2个文献节点组成(文献记录33,444),主要研究自然资源所在地的地方依恋,比如分析地方依恋的重要性[17]、地方依恋与景观价值之间的关系[18];引证关系链4由文献记录407,549,806等3个文献节点组成,主要研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比如分析不同空间尺度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19],用社区价值映射的方法评价自然资源和生态服务系统的景观价值[20],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中融入文化服务的价值评估[21]。图2中4个引证关系链间并无引证关系,只有一个孤立点47,虽然被引频次较高,但与其他高被引证文献没有引用或被引用关系。从关键文献的引文编年图内容来看,自然资源游憩价值评价在“价值转移”“时间机会成本评价”“地方依恋”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4个主题上形成明显的引证关系,上文分析的9篇核心文献分别属于引证关系链1和引证关系链2。

数据来源:作者计算。图2 关键文献的引文编年图(30个节点,LCS最低15,最高54)

图2中,文献节点在1910—1976年间是空白,表明此时间段内没有出现高被引的经典文献。文献9是图中最早的文献节点,由Cesario于1976年发表在“Land Economics”,文章为Value of Time in Recreation Benefit Studies,这也是图中最大的节点,具体情况在上文有涉及,在此不赘述。

1992年出现了一批关键节点文献35,36,34,33,引证关系开始变强。其中文献35是图中第二大的节点,是Loomis JB于1992年发表在美国著名期刊“Water Resources Research”的文献The Evolution of a More Rigorous Approach to Benefit Transfer-Benefit Function Transfer。该期刊于1992年开辟了“价值转移方法研究”专栏,特邀资源经济学领域多名著名学者撰写有关文章,同期有关价值转移方法的学术研讨会由美国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家协会举办,自此掀起了对价值转移方法研究的热潮,有关研究价值转移原则、基础理论等文章开始大量出现[22]25,该领域在对当时已有价值转移方法有效性提出质疑的同时,提出了新的研究方法,有效地推进了价值转移方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引证关系也越来越密切。此后的关键节点80,120,185,201,206,209,298,393,525均属于引证关系链1。

从近期高被引文献在引证关系链中的分布比例(见表5)来看,2000年及以后出现的文献有13篇,引证关系链4的全部3篇节点文献都发表在2006年以后,在4个引证关系链中的比例分布最高,可以认为其所讨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是近期自然资源游憩价值评价的研究热点之一。从引证关系密集程度来看,引证关系链1的密集程度最高,且近期高被引文献达到50%,说明随着自然资源游憩价值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发展逐渐完备,评估技术方面不再局限于单个评估技术的发展,而是注重应用价值转移与其他评估技术的结合应用。

表5 2000年以后的文献节点分布比例

数据来源:作者计算。

3 结论

本文借助HistCite软件,通过对1900-2015年期间在SSCI自然资源游憩价值评价领域发表的文献数据进行引文分析,从“引文时序”的角度发掘该领域的知识基础和发展脉络,结果显示:第一,鉴别出自然资源游憩价值评价研究中的重要期刊、核心作者和重要文献;第二,1990年以后自然资源游憩价值评价进入活跃期,表现在每年发表文献数量快速增长、文献引用频次增加、重要文献开始出现;第三,从高被引文献的引文编年图分析,自然资源游憩价值评价在“价值转移”“时间机会成本评价”“地方依恋”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4个主题上形成明显的引证关系;第四,从引证关系链中最近文献的分布比例来看,“价值转移”技术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是该领域的发展趋势。从文献检索可以看出,国外学者在“价值转移”技术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价值转移理论和方法、价值转移模型的可靠性以及发展前景的探讨,价值转移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领域主要集中在价值转移模型构建以及对自然环境和资源价值的实证研究。国内自然资源价值转移方面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相应实证研究较少,主要是森林资源的游憩价值、自然资源价值以及湖沼湿地和水质改良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等方面的应用研究[23-25]。关于国外研究的价值转移方法和模型对于评估国内自然资源游憩价值的适用性,应是本领域研究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受限于技术手段,采用的HistCite分析软件只适用于处理WoS数据库,缺少中文引文数据分析,引文分析提取的样本存在不完整性;另一方面,HistCite生成引文图谱时选用LCS指标,由于最新文章引用次数少,不会被分析,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分析结果。但分析文献的时间跨度超过百年,能反映一定趋势,能为国内的自然资源游憩价值评价研究提供参考。

[1] ZHANG H X,SU Q,WANG Q. A summary of overseas research on the recreational value evalu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J]. Tourism tribune,2006,21(1):31-35. [张红霞,苏勤,王群. 国外有关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评估的研究综述[J]. 旅游学刊,2006,21(1):31-35.]

[2] LI J. On the capitalization management of tourism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 policies in tourism industry[J]. Tourism tribune,2002,17(2):35-38. [黎洁. 旅游资源的资产化管理与旅游业环境经济政策研究[J]. 旅游学刊,2002,17(2):35-38.]

[3] DU H,SUN Y C. Visualization analysis of research status and evolutionary path about usability with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J].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13,23(8):66-70. [杜华,孙艳超. 教育领域内可用性研究现状与研究演进路径可视化分析[J]. 现代教育技术,2013,23(8):66-70.]

[4] LIU L. Citation analysis of library service based on HistCite[J]. Information science,2014,32(5):91-96. [刘丽. 基于HistCite的图书馆服务领域引文脉络分析[J]. 情报科学,2014,32(5):91-96.]

[5] CESARIO F J. Value of time in recreation benefit studies[J]. Land economics,1976,52(1):32-41.

[6] FEATHER P,SHAW W D. Estimating the cost of leisure time for recreation demand model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1999,38(1):49-65.

[7] ENGLIN J,SHONKWILER J S. Modeling recreation demand in the presence of unobservable travel costs:toward a travel price model[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1995,29(3):368-377.

[8] LOOMIS J B. The evolution of a more rigorous approach to benefit transfer:benefit function transfer[J].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1992,28(3):701-705.

[9] WALSH R G,JOHNSON D M,MCKEAN J R. Benefit transfer of outdoor recreation demand studies, 1968-1988[J].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1992,28(3):707-713.

[10] BROUWER R,SPANINKS F A. The validity of environmental benefits transfer: further empirical testing[J]. Environmental & resource economics,1999,14(1):95-117.

[11] BROUWER R. Environmental value transfer:state of the art and future prospects[J]. Ecological economics,2000,32(1):137-152.

[12] ROSENBERGER R S,LOOMIS J B. Using meta-analysis for benefit transfer:in-sample convergent validity tests of an outdoor recreation database[J].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2000,36(4):1097-1107.

[13] TRAIN K E. Recreation demand models with taste differences over people[J]. Land economics,1998,74(2):230-239.

[14] FENG C Y. Application of HistCite in the context of social media citation analysis[J]. Researches in library science,2015(5):22-29. [冯昌扬. 基于HistCite的社交媒体领域引文脉络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5(5):22-29.]

[15] SHAW W D. Searching for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an individuals time[J]. Land economics,1992,68(1):107-115.

[16] LARSON D M. Joint recreation choices and implied values of time[J]. Land economics,1993,69(3):270-286.

[17] WILLIAMS D R,PATTERSON M E,ROGGENBUCK J W,et al. Beyond the commodity metaphor:examining emotional and symbolic attachment to place[J]. Leisure sciences,1992,14(1),29-46.

[18] BROWN G,RAYMOND C.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ce attachment and landscape values: toward mapping place attachment[J]. Applied geography,2007,27(2),89-111.

[19] HEIN L,VAN KOPPEN K,DE GROOT R S,et al. Spatial scales,stakeholders and the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J]. Ecological economics,2006,57(2),209-228.

[20] RAYMOND C M,BRYAN B A,MACDONALD D H,et al. Mapping community values for natural capital and ecosystem services[J]. Ecological economics,2009,68(5),1301-1315.

[21] DANIEL T C,MUHAR A,ARNBERGER A,et al. Contributions of cultural services to the ecosystem services agenda[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12,109(23),8812-8819.

[22] ZHAO L. Study on natural resources recreation valuation using benefit transfer method[D]. Dalian: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3. [赵玲. 基于价值转移法的自然资源游憩价值评价研究[D].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

[23] ZHANG L,LI X J,ZHOU D M,et al.An empirical study of meta-analytical value transfer of lake and marsh ecosystem services in China[J].Acta ecologica sinica,2015,35(16):5507-5517.[张玲,李小娟,周德民,等.基于Meta分析的中国湖沼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转移研究[J].生态学报,2015,35(16):5507-5517.]

[24] MIAO C C. Study on tourism resource value evaluation based on benefit transfer method[D]. Dalian: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9. [苗翠翠.基于效益转移方法的旅游资源价值评价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9.]

[25] LU Y. Ecological service value evaluation of 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 of Dianchi Lake[J]. Resource development & market,2013 29(3):277-279 .[卢英.滇池水质改良的生态服务价值评价[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29(3):277-279.]

[责任编辑:吕观盛] [责任校对:连云凯]

SHEN Huimin, XIA Zancai
(CollegeofTourism,HunanNormalUniversity,Changsha410081,China)

This paper reviews the literature of international recreational value evalu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es in the period of 1900-2015 by scientometrics, demonstrates its citation chronological mapping, and analyzes the published sources, the authors and citations as well. It then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recreation value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ractice of recreation value in China. Analysis results indicate(1)Recreational value evalu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entered the active period after 1990;(2)Recreation value in the four themes of "Value Transfer", "Time Opportunity Cost evaluation", "Local Attachment" and "Ecosystem Services Value Evaluation" form a clear citation relationship;(3)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field is "value transfer" and "e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value".

recreational value evaluation; scientometrics; citation chronological mapping

国家旅游局万名旅游英才计划项目(WMYC20151031)

2017-03-06

申慧敏(1978- ),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讲师,2014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资源管理;夏赞才(1962- ),男,湖南益阳人,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伦理。

SHEN H M,XIA Z C.Citation analysis on the recreational value evalu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J].Tourism forum,2017,10(4):20-28.[申慧敏,夏赞才.自然资源游憩价值评价研究的引文脉络分析[J].旅游论坛,2017,10(4):20-28.]

F590

A

1674-3784(2017)04-0020-09

AnalysisontheRecreationalValueEvaluationofNaturalResources

猜你喜欢

文献评估领域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两款输液泵的输血安全性评估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核电工程建设管理同行评估实践与思考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2020 IT领域大事记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领域·对峙
铜川探索党建工作绩效第三方评估
2018年热门领域趋势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