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宾格世界存在论*
——自旅游视角

2017-09-03赵亚柯王艳平

旅游研究与实践 2017年4期
关键词:旅游世界

赵亚柯,王艳平,束 蓉

(东北财经大学 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116025)

【旅游理论研究】

宾格世界存在论*
——自旅游视角

赵亚柯,王艳平,束 蓉

(东北财经大学 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116025)

论述了宾格世界的存在。从语言学的宾格切入,语言反映社会现实,发展导致了意识从主格到宾格的转移,即关注转移。文章首先进行理论阐述,也兼论了研究的心理历程,即以自我概念为学术起点,以关注惊险类的旅游活动为牵引,到逐步演化所关心的对象,进而将兴趣置于旅游自拍上,最终将研究由自我转到他我,由他我变为宾格,这也提示了语言学与旅游研究的交集。文章基于旅游但又不限于旅游,阐述了作为社会现象的宾格存在,其具有内容不断增长和拼图性质的结构,这些新观点皆有利于旅游业的实物发展。宾格世界的概念,走出在学术上既有的本我、自我范畴,转向外在于本我的宾格我建设上,凸显研究者的实用立场。最后,宾格世界具有两面性,也应注意其负面效果,包括在安全方面、对主格的损害与其具有虚假性等。

宾格世界;关注转移;存在论;旅游自拍

0 引言

宾格是一个语言学概念[1],而语言反映自然与社会的现象和存在,并与现实有着对应关系。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人们以主格为重,宾格为辅,其服务于主格,是主格的作用对象,经常被主格当作拥有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宾格地位不断地得到提高,社会发展导致了意识乃至于行为的由主格到宾格的关注转移。宾格世界这一领域,存在着很多可研究的内容和探讨的课题,也可以重新审视很多旅游现象。

用宾格修饰世界,并非只是简单地套用概念,如麦肯纳尔最早提出了旅游世界[2]。一花一世界,在已成熟领域的范畴内,可以有物理世界、数学世界、化学世界、英语世界、计算机世界等,给出那样的世界说法在现代并不难。宾格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小概念,迄今尚未见到宾格世界的说法;尤其是宾格作为一个概念,对旅游学界而言相当陌生,宾格对旅游发展有着非凡意义,甚至可以颠覆性地改变某些既有认识,有利于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旅游产品,因而宾格世界的说法不能算在套用之列。本文认为宾格世界是存在的,写作存在论即是想证明其有[3],确确实实地存在,而且越来越显著。以中国传统的哲学看,心外无物,而如今在意识的驱动下,随着创意经济的开展,位于心外的宾格,越来越丰富多彩了,这就是发展的结果。副标题写作自旅游视角是指基于旅游,但又不限于旅游,希望尽可能地调动相关知识,或是单靠旅游知识难以证明这个道理。总之本文意在发现,强调实用价值,希望能面向未来,也力所能及地给予理论上的阐述。

1 理论基础:兼论研究者的心理历程

笔者最早关注的是他我(客我)现象,系由在新闻中看到了某些惊险旅游活动所触发的感想,如张家界多年来一直在进行翼服飞行表演[4],心想这类活动一旦出现事故,后果不堪设想。2013年2月26日,埃及发生热气球爆炸事件,导致18人死亡,其中包括9名中国香港游客。当时认为,对于有潜在危险的旅游项目,可实行旅游体验师制度[5],保守型旅游者可将亲身体验者当作客我,体验者甚至可以有收入,这样也可降低事故的发生率或一旦发生事故时所遭受的损失,毕竟专业人士的应急处理能力应该强于普通旅游者。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与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笔者的注意转移到旅游自拍现象,主体亲自生产出关于自我的图像,就是在生产宾格的我[6]。由客我到宾我的关注的转移,即来到宾格我的位置上,并非就是一个选词替换,而是立场上的转变,至少让“研究工具”多了起来。关注转移也是视觉领域的一个研究课题,尤其在智能的电子监控领域[7]。其实旅游研究也如此,研究者在观察时很注重现象的画面变化。客我是把他人想象成我,其实也是一种我,而宾格我的意境是我面对本人相片,那个相片我是我,但又不是生命之我。通过进入宾格语境,进而认为客我可看作写意的宾我,非拍摄自己的旅游摄影都可归于此范畴,他人用自有设备拍摄本人,他在宾格化我,只要过后能将相片传给主体我,才是对我而言有意义的宾格我。因此,旅游过程中,有了他人宾格化的宾格我,再通过电子设备传达给我,整个流程的完成有利于旅游交流。

宾格我的出现,不限于旅游交流中,现实中已有了网络中的宾格我,随着科技发展,将来还会有仿生与再生的宾格我。在宾格我范畴内,笔者意识到镜头(camera)具有宾格化功能,其受主格的意识控制,那是一种机械的光电的凝视,其必将丰富仅凭肉眼的旅游凝视[8]。将宾格我理论纳入到既有的旅游基础理论中,笔者深感宾格我不仅可以是旅游动机,也可以成为旅游体验的一个指导原则,其可以贯穿一次完整的旅游全程。而现阶段的旅游研究多是分段式的,一次完整的旅游被分割地解释了,旅游动机与旅游体验的理论各不相同[9]。关于旅游中的宾格我现象,也可以用心理学的客我进行解释,早有这样的认识,但很快被体验经济的浪潮打碎了;以及运用符号学原理进行解释,图片与影视中的我也是我的一个符号,但定为符号后很难再有实用价值。本文认为用宾格来定位更有挖掘意义,因为宾格我的理论定位依赖于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其让意识的自我、本我、现实我、客我以及符号我,能够从意识中走了出来,从而走出了心理学范畴,成为外部世界的各种实在作品,其具有了生产性,即宾格世界也可以说是生产出来的,且生产性很高,基于这样的立场对面向市场与未来都极具应用价值。

就既有的有关理论而言,笔者十分认同ego、self等学术概念,但那些研究是本文的一个铺垫。除自我概念之外,也认可作为经验客体的我(me)与作为环境中主动行动者的我(I)的定位,还有有关镜像自我的表述。学者们表述不同,各具深刻性,选词各不相同,但都是在回答我是谁与有几个我的问题,尤其关于有几个我的问题,讨论的广泛性还有待提高。但应该意识到,既有的理论研究还都没有与生产创造结合起来。主格我与宾格我对话,即通过作为自我的体验者与作为自我的被体验者的互动,后者也写作经验自我[10],人类可形成一种反省能力或自我觉察的本事。而本文将ego与self统称为I,即现实功利世界中的我,且本研究最终关注的是如何生产有益的宾格我,即关注I→me的生成形式,并非像镜像自我的me→I的指向。所以,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实现最终关切之前,需要论证宾格世界的存在性。

2 论据讨论

2.1宾格的存在

首先,主我与客我的区分,如旅游自拍生成的图像是在异地的环境中生产宾格的我,区别于生活中的本我,是另一个我。有论文认为旅游中有仪式感[11],就像到旅游目的地都要拍照是一种仪式,但现代日常生活是缺少仪式感的,更多的是充满了功利感。在某种意义上,生活与旅游是像平行宇宙的关系,可以说是两套话语体系,这也证明了宾格的我是存在的。宾格是新我,不是重生的我,是被再造的一个或几个另外的我。更有时,“我不在,可以派宾格我去”的情景也是存在的。

其次,宾格世界的出现。在现实世界中,一旦脱离了功利氛围,就有可能出现小小的宾格世界,如女性热衷于购买服饰,现在的购买多不是为了拥有,而是为了增加种类,她们花样翻新地打扮自己,甚至经常错觉地将宾格我当作主格我了,而只有在发生利益冲突时才暴露了真实的自己,连我都不认识我了。其也延展性地提示着,在宾格世界里可能更容易开展文明礼貌建设,如在功利世界要努力缓解社会矛盾,出境旅游的不文明现象等。

最后,宾格现象早已有之,但以往的宾格世界规模很小,还算不上世界,主要是由于受物质或技术条件发展水平的限制。如今进入大众旅游阶段,异地活动的开展,更容易带来旅游者的宾格身份,旅游者人手一部智能手机,可及时地拍照和上传到网上,宾格现象的规模得以迅速地增大(见图1)。笔者认为,宾格世界已无可争辩地存在着,是一个不容置疑的社会事实。

资料来源:作者绘制。图1 增长中的宾格现象

2.2与主格依存并具有独立性

主格宾格可以相互印证,主格可以是唯一,也可以是数个,但主格种类是有限的,而宾格却是多样的,且可以不断增长,是可以被设计的。需要主格出场时,宾格我就与主格我联系起来,而在其他情况下,就是宾格我自己的舞台。如此,快乐扩大了的同时,利益还放在主格世界里没有丢失,人们不断地在切换着两个世界。有了宾格世界,其与主格我共存,人生有了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感觉,当然也有两厢齐明的情形。

宾格正在制造快乐,其甚至可以与利益驱动比肩。现在许多人每天玩手机、发微信链接,这一过程经常并不为了盈利,但痴迷者不占少数。这很说明问题,意味着什么可以与财富抗衡?这是个在历史上都难解的课题,但现在宾格出场了,让人们看到了类似曙光的东西,这也是本文探索的一个阶段性结论(见图2)。

资料来源:作者绘制。图2 宾格带来快乐的跷跷板效应

宾格我是一个新我中心,其改变了原来的主格我单中心论。旅游基础理论基本上都是单中心考虑的,围绕着主格我建构理论,如认为旅游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等。诚然,单中心论是现实的,但其也存在着安全隐患,即随着主格我被做得越来越大时,甚至会出现不可一世的情形,而一旦“大厦轰然倒下”,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本文认为主格我与宾格我的关系,已不是那种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逻辑,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像是一个个相互独立的多米诺骨牌,即便是有一个倒下了,只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另一个还可以存在,靠自我维持或由他人继续营造仍可以存在,这一观点也有助于增加生涯的稳定性。生活中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却也可以以不同于生活的主格我的状态,在宾格世界里做一番有意义的事情,如通过互联网注册的各类社交软件或是账号,针对不同的受众,会建立不同的形象并不断地维护其理想形象,如一个理性并具有正义感的微博博主也可以是某个微信公众号的知名影评人,这也是宾格的独立性所在。

2.3内容丰富与具有拼图结构

这是一个宾格我崛起的时代,宾格我大行其道,这源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超越了温饱水平,人们有闲情有经济基础;也因为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高新科技走进生活,方便了宾格我的制造过程。人人都可凭兴趣设计并制造自己的宾格我,也帮他人设计与制造,越来越多的主体都参与到宾格世界的生产过程中去,决定了宾格世界的成员众多,种类无数,以至于让这个世界具有了难以预测的不确定性,其也是这个世界的魅力之一。

宾格世界的结构(见图3),因为那是一个充满未知的世界,正处于发展壮大阶段,还不能确定哪里是核心,哪些为边缘,类似是一个具有拼图性质的样子,无中心性很强。作为新事物,人们对其了解得不多,尚没有充裕的时间去认识,认为宾格世界具有拼图结构也不足为奇,这一点也很类似于微博传播,由于受文字数量的限制,人们对微博所反映的事件的认识,也多具有拼图的结构性质[12]。

资料来源:作者绘制。图3 宾格世界的拼图结构

宾格世界的拼图结构还提示了两点内容:第一,作为宾格世界的旅游世界,应该具有与生活世界不同的结构,异结构应成为宾格世界一个特色的研究课题;第二,旅游其实也就是实现宾格我的一个途径,如旅游自拍是因为技术条件满足了内心需要,再加上离开常住地的旅游契机,以及手机自拍的便捷,其实还应该有很多其他途径,可以有多种的宾格世界生产途径。这样的观点一方面促进旅游宾格的生产;一方面也有助于旅游与其他领域的融合,有利于实现去旅游化地发展旅游,扩大视野地跳出旅游看旅游,不断开辟新的研究领域。

3 质疑与反思

在力主宾格世界存在论的同时,笔者也意识到,宾格世界也是一把双刃剑。如当传统的主格时空被压缩,呈现了被宾格化的趋势,自我或本我就会不容易得到展现与发泄机会。在这里姑且认为主格就等同于自我,即现实利益空间里的真实我。在这种情况下,或许仅限于部分人群,但也是不好的社会现象,他们会选择特殊时空,表现出新形式的自我样态,这是以往没有的现象,如:①自驾车时的不让行人、野蛮驾驶,也出现了行车路上易怒的路怒族[13];②旅游中的损害公物现象与妄言乱语[14];③电脑屏幕前不负责任的上传文字与图片,因网络具有表达的直陈性,甚至出现了意见领袖等[15]。

而就宾格世界本身而言,由于那里太光彩炫目了,过度沉迷于其中,也会影响正常的主格生态,这就涉及宾格世界的虚假性问题。如宾格我可以是在旅游中制造的,在特定的阈限时空中生成,具有不现实的虚幻性或虚假性,但其却也呈现着很美好的另类自我形象。桑塔格(S. Sontag)是美国文学家、艺术评论家,一个非专业的摄影理论家,但她对摄影理论的贡献是巨大的,其最著名的理论是提出了摄影哲学——复制论。无论是多么真实的存在,旅游地风光多么美好,但若被无数遍地复制,旁观的人们就会对那些复制品不以为然,宾格我可以自我认同,但有时不为他人所认同,他人或认为风景虽然很真,但图片是假的,因为复制品很假。这个假字有两层意思:第一,思想上的复制,是人家都去你也去的,就如跟风去日本旅游,并非自己原创性地想去日本,因而相片再怎么好也有假,因为相片中的思想是假的,是模仿了人家的想法;第二,虚假的行为复制,可能认为你根本没去日本,而是从互联网上找来的照片,或者是通过电子技术拼凑出来的图片(PS:photo-shop)。

基于柏拉图的洞穴喻,囚徒很少能看到真实,平时看到的只是印在墙壁上的影子,这一点就如日常生活,囚徒一旦有机会转过身子,通过洞口看到外面的真实时,却会可能把真实当作幻觉[16],转身这一过程又很类似于旅游及其摄影,也提示着宾格我可能是真实的,只因为其与过去的我不同而被认为是不真。洞穴喻说明虚假现象若持续得久,也会被认为那就是真实、现实,而真正的真实假如很少出现,一旦出现了真的真实,也会被认为是虚幻的。在洞穴喻的基础上桑塔格认为,摄影加速了人类囚徒的解放,但人们从此也陷入了一个泥潭,即不断地复印真实世界,那意味着在失去过去的真实,从此活在了不真实的世界里,因为多数人不再有思想,只是时尚地跟风,思想者越来越少了。

旅游宾格的虚假性提示着,旅游摄影者虽然自我很满意,自我感觉良好,但可能会得不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一些旁观者会认为那很假,其是在失去自我,真正的真实只不过是过眼烟云,是瞬间事情,而当宾格我被制造到泛滥程度时,一旦进入到那个阶段,一个新型的不真实世界就产生了。如此可知,虽然通过摄影可以抵抗焦虑,但焦虑也是人类正常的情感之一,应意识到宾格我在被制造过程中的两面性,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再就是在生产宾格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安全问题。据互联网消息,意大利的罗马斗兽场、法国的凡尔赛宫以及英国国家美术馆等地,都发布了自拍杆使用禁令。有两名美国游客就因在斗兽场的墙上刻画和使用自拍杆拍照而被拘留。罗马斗兽场主管表示,自拍杆十分危险,会对游客和文物带来安全隐患。2015年6月26日,迪士尼公司表示,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迪士尼世界和加州安那罕的迪士尼乐园自2015年6月30日起,将不准使用自拍神器。中国香港和法国巴黎的迪士尼主题乐园,也将自2016年7月1日起禁用自拍杆。

4 结论

通过讨论,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随着收入的提高与科技进步,宾格与主格间的约束关系松动了,以宾格我为驱动的宾格世界正在形成,旅游世界其实也是一个宾格世界。第二,宾格与主格相互依存,但宾格也具有自己的独立性,其是关于我的一个新中心,这个新中心不断扩大,具有增强生涯稳定性的作用;同时,生产宾格我可作为旅游发展的一个新动力。第三,目前还不清楚宾格世界具有怎样的结构,还只能以拼图方式表达这个宾格世界,但与具有圈层结构的主格我相比,其应该具有异结构特征,因而在旅游发展上,现在能做的应该是尽量地丰富旅游产品,尽可能地融入宾格我元素,从有我的宾格我开始,逐步扩展到无我的范围中。第四,宾格世界具有两面性,有一定的虚假性、虚幻性,有时可能损害主格利益,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在从积极地角度来看待宾格世界,发展旅游事业的同时,也要有预见性地考虑,防止宾格世界产生负面效果。

[1] MA N N.A study on case theory[J]. Journal of Changchun Education Institute,2013(5):54-58.[马娜娜.浅谈格理论[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5):54-58.]

[2] MACCANNEL D.The tourist: a new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M].Guilin: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2008:55-60.[Dean MacCannel.旅游者:休闲阶层新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5-60.]

[3] CHEN S M.Nothing exists beyond the mind: from existentialism to meaning construction[J].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14(1):68-84.[陈少明.心外无物:从存在论到意义建构[J]. 中国社会科学,2014(1):68-84.]

[4] WANG Y P,HUAN Z D.Alter ego tourism experience and its construction by multi-subjects[J]. Journal of 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2013,15(2):178-181.[王艳平,宦震丹. 客我立场的旅游体验及多主体搭建[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3,15(2):178-181.]

[5] WANG Y P.Suggestions on setting up a tourist experience division[J]. China tourism news,2013-03-22(11).[王艳平.关于设立旅游体验师的建议[J].中国旅游报,2013-03-22(11).]

[6] ZHAO Y K,WANG Y P.The phenomenon of tourism selfie and its accusative me theory behind[J].Tourism research,2016,8(2):15-19.[赵亚柯,王艳平. 旅游自拍现象及其背后的宾格我理论[J]. 旅游研究,2016,8(2):15-19.]

[7] ZHANG L K,SUN J D,LI J. Event detection based on visual attention shift[J].CAAI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systems,2012,7(4):333-338.[张丽坤,孙建德,李静. 视觉关注转移的事件检测算法[J]. 智能系统学报,2012,7(4):333-338.]

[8] WU M Y.Tourism gaze: a review and prospect[J].Tourism tribune,2012,27(3):107-112.[吴茂英. 旅游凝视:评述与展望[J].旅游学刊,2012,27(3):107-112.]

[9] WANG Y P,ZHAO Y k.Accusative me motivation and experience of tourism[J].Tourism forum,2016,9(3):12-16.[王艳平,赵亚柯. 宾格我旅游动机及其体验[J]. 旅游论坛,2016,9(3):12-16.]

[10] WANG Q K.Self-consciousness and ego[J].Journal of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2007,46(1):124-133.[王启康. 论自我意识及其与自我之关系[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6(1):124-133.]

[11] WANG X D.Ritual and the sense of ritual in tourism[D].Dalian: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2014:1-6.[王晓丹.论旅游中的仪式与仪式感[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4:1-6.]

[12] LUO C.Puzzle structure, nested discourse and diffusion time: an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blog in the perspective of narratology[J].Modern communication,2011(7):118-121.[罗昶. 拼图结构、嵌套话语与扩散时间:叙事学视域中的微博传播特征分析[J]. 现代传播,2011(7):118-121.]

[13] WANG H W.How to deal 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Lu Nu[J].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Police,2010,23(6):122-123.[王慧文.交巡警如何理性应对日益增多的路怒族[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0,23(6):122-123.]

[14] YU R R.Tourist’uncivilized behaviors restraint system research in science spots[J].Journal of Xichang College(social science edition),2016,28(1):75-77.[于瑞瑞. 旅游景区不文明行为约束机制研究[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8(1):75-77.]

[15] ZHANG X B.Network expression and social stability[J].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09(3):39-44.[张小兵. 网络表达与社会稳定[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39-44.]

[16] DONG Y L.Examination of the world with photographing views:random remark on Thorndake's photographic theory[J].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05,38(6):57-60. [董娅莉. 以摄影的眼光看世界:桑塔格摄影观散论[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8(6):57-60.]

[责任编辑:潘岳风] [责任校对:连云凯]

DiscussingontheExistenceofAccusativeWorld

ZHAO Yake, WANG Yanping,SHU Rong
(SchoolofTourism&HotelManagement,DongbeiUniversityofFinance&Economics,Dalian116025,China)

The ontology of accusative world has been discussed. This article is getting in from the angle of linguistic object,because the author believes language reflects social reality, and development brings out a shift from subject to object in mentality, which is an attention transfer. At first, the article has a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and it also discusses mental processes for research, which includes using self-concept as academic beginning, focusing on tourist adventurous activities as the traction, gradually evolving the target of concern, making a thinking logic, and then putting the interest to tourism selfie, finally turning research from ego to other ego, and to the accusative. These processes also imply the intersection between tourism research and linguistics. The article, which is based on tourism but beyond the field, states the existence of the accusative world which is a social phenomenon with the structure of puzzle property and its contents is continuously growing. These new views are all conducive to tourism physical development. As the concept of accusative world is suggested,it benefits to step out of established scope such as self or ego, and then turn to constructing accusative me which is outside the self field, which makes the applied position of researcher outstanding. This paper finally puts the view that the accusative world has its double-edged,and the negative effect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including safety aspects,harms to the nominative,falsities and so on.

accusative world;attention transfer;ontology;tourism selfie

2016-05-17

赵亚柯(1992- ),女,河南汝州人,东北财经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规划;王艳平(1962- ),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教授,日本千叶大学博士,研究方向:旅游与温泉地理研究;束蓉(1994- ),女,安徽铜陵人,东北财经大学2012级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

ZHAO Y K,WANG Y P,SHU R.Discussing on the existence of accusative world[J].Tourism forum,2017,10(4):12-19.[赵亚柯,王艳平,束蓉.宾格世界存在论:自旅游视角[J].旅游论坛,2017,10(4):12-19.]

F590

A

1674-3784(2017)04-0012-08

猜你喜欢

旅游世界
我们一起“云旅游”
小A去旅游
旅游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彩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