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讲不如巧问

2017-09-02隋秀梅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23期
关键词:课堂提问初中语文艺术

隋秀梅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应根据教学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和主动学习的内生力为基点,促进学生的内生成长。在众多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艺术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细讲不如巧问。有效的课堂提问应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与思想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把握教材重点、难点来精心设问、发问。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

俄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普列汉诺夫说:“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无独有偶,德国著名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主要创始人、哥本哈根学派的代表人海森堡也有言:“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可见,提问之于学习和研究活动的重要意义。

初中语文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探讨本学科自身规律,还应根据教学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和主动学习的内生力为基点,促进学生的内生成长。而在众多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艺术显得尤为重要,细讲不如巧问。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与思想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把握教材重点、难点来精心设问、发问的。这里,仅结合自己的教学体验和学习体会,谈谈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几点有效做法:

一、抓住契机,引发兴趣,激活思维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教师应当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使他们形成一种心理上的 “冲突”。赴北京参加全国中语会主办的“初中语文教学法”培训学习,聆听了著名教育家于漪等专家的讲座,受益匪浅。于漪老师在教授《孔乙己》一文时,就很注意发问的技巧,她一开篇就问学生,“孔乙己姓甚名誰?他是干什么的?”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难以一下子回答的问题,很自然地迫使学生认真研读课文。在此基础上,教师顺势利导学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解决本文的教学难点。在讲授《第一千个球》时,我就借鉴了这种方法,课前即提出疑问,布置前置作业:“第一千个球是谁踢的?你知道关于这个人的故事吗?你最喜欢的足球明星是谁?”这样的问题,马上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因为他们离球王贝利生活的时代较远,所以,他们纷纷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关于贝利的故事,课堂上异常踊跃,侃侃而谈,不仅多角度介绍了球王贝利,还介绍了很多自己喜爱的足球明星,既丰富了教学内容,节省了教师讲解时间,更让孩子们收获了自主学习的快乐体验。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积极、更有效。

二、变直为曲,化整为零,引人入胜

课堂提问如果一味直来直去,就会缺少启发性,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学生思维的发展。可如果我们把问题拐个弯,变成“曲问”、“活问”,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让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出来。正所谓“跳一跳,摘桃子!”如在讲授《美猴王》分析到人物形象时,如果直接发问“美猴王美在哪里?”孩子们可能不能马上得出答案,那么换个角度,分解为几个问题来问,就会使学生逐渐对人物形象得出全面的认识。我提了这样三个问题:“石猴,石猴,顾名思义,他是怎么来到世上的?”“发现水帘洞后石猴和别的猴子有何不同表现?说明了什么?”“石猴为什么要领群猴进洞居住?这又能看出他的什么性格?”这三个问题的引领,使学生逐渐对美猴王的形象有了全面的认识,得出了美猴王的“美”在于他的身世不凡、胆量超群、本领高强、敢于争先、热爱自由。这样曲线式、化整为零的提问,更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理解文章内容,效果当然更佳。

三、区分对象,分层设计,化难为易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区分不同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的小问题,层层深入,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纵深发展。如在讲《空城计》一文时,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先提出问题:“诸葛亮在你心中是个什么样的人?”然后再追问:“他的‘智慧都表现在哪些地方呢?”再进一步追问:“他和司马懿相比,谁更技高一筹?从哪里能看出来?”孩子们经这样几问,学习热情很快高涨起来,纷纷抢答。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问:“诸葛亮为什么能够施计成功?”“他施计的整个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这样由易到难,环环相扣,根据不同对象有区分度和有层次的提问,引领着孩子们一步步从文本描述中去把握人物性格,心理变化和塑造人物的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启发和促进思维的作用,学生对重点难点的学习很容易解决,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迁移延伸,发散思维,提升能力

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师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如在学习了《爱莲说》一文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莲的精神品质可以与社会上哪些人联系起来?”通过这样联系实际,迁移延伸的“问”,让学生想得更“深”,想得更“广”,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并把“问”与阅读、写作联系起来,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纵向、横向的发展,从而提升语文学科的综合素养和全面能力。

总之,课堂上适时适度、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综合素养和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内生成长,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此,作为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堂提问初中语文艺术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纸的艺术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因艺术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