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设立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基金”的建议
2017-08-31沈伟国
沈伟国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今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16年8月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同时,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提出要“发展先进高效生物技术”和“发展引领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生物医药产业将成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和满足人民健康需求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上海是我国生物医药资源汇聚和研发力量最强的地区之一,生物医药产业是上海推进创新转型的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然而,由于缺乏高端人才及对产品研发资金投入不足,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力量薄弱、产业化机制缺乏、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下,这已成为制约上海产业转型升级和建设科创中心的瓶颈之一。
生物医药产业是上海建设科创中心的重要突破口
上海是拥有我国实力最强的生物医药科研教育力量和创新资源的地区之一。资源包括:复旦、交大等10多所高校以及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所、神经所、药物所等30多家专业研究机构;分子生物学、新药研究等生物医药类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6个,药物制剂、模式动物等国家和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院士80多位,从事生物医药研究的人员超过8万人;各类卫生机构4987个,其中综合性医院182家;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任务中的20%由上海承担,正在研发并进入临床的创新药物40多种。这些资源为上海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上海在生物医药领域有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产业规模稳步增长,2015年经济总量达到2250亿元。在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形成了以浦东、闵行、奉贤、金山、嘉定、青浦为主的六个产业基地,上海不但拥有上药集团、国药上海、复星医药等大型医药集团,也培育出了迪赛诺制药、现代制药、中信国健、绿谷制药、凯宝药业、微创医疗、联影医疗等一批细分领域的骨干企业,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国际化效应初步显现。
可以说,生物医药和生命科学是上海在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学科领域之一,最有可能实现从“跟跑”转为“并跑”甚至“领跑”,这一领域将成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应对上海人口老龄化,实现上海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助推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刻不容缓
首先,从行业特点看,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需要持续投入大量资金。生物医药行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盈利周期较长。一个生物医药品种从临床前的研究到上市,一般需要5~10年时间,投入近十亿美元的研发经费。如青霉素从被发现到大规模生产,历经14年,耗资约14亿美元;肺结核药链霉素从被发现到大规模临床试验,甚至耗费了29年时间。因此,对于处于研发阶段的新生物医药品种和企业,盈利一般都需要较长时间。在这段研发且没有盈利的阶段,生物医药企业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研发投入往往超过20%的销售收入。2015年,全球药企研发支出前25位企业累计投入研发的资金达到了创纪录的1004亿美元。也正是生物医药长周期投入的挚肘,资金短缺成为产业发展的最大制约。
其次,从国际经验看,风险投资在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美国拥有世界领先的生物技术、世界上大半的生物医药公司和生物技术专利,是世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龙头。美国生物医药产业领先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风险投资的支持,尤其是对处于初创期的中小生物医药企业来说,风投更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没有风险投资在企业初期的大量投入,企业就不会研发出有影响力的生物技术,也不能尽快地实现产业化,更不能进行更深入的研发。美国一些知名的生物医药企业在发展初期,都受到风险投资的大力支持,如基因泰克、安进等。2000年以后,虽然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滑坡,但生物医药产业创投资金占资金总额的比例却逐年上升。2006年,美国风险资本在生命科学领域的投资首次超过IT行业,成为风险投资的第一大行业。医疗健康行业已成为全球风险投资最活跃的领域,年交易量居各行业之首,交易金额排名第二。2015年,全球生物医药领域风险投资、上市融资、并购重组总额达2248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第三,从发展现状看,缺乏持续的资金支持已成为制约上海生物醫药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一方面,上海医药创新企业规模相对较小、资金匮乏,度过发展初期后,研发成果面临市场化、产业化问题,企业完成新药临床前研究或者临床Ⅰ期或Ⅱ期研究后往往无法继续后续的研究,科研成果被迫“夭折”或迁至异地产业化,一些重大新药成果和技术则容易被外资购买或控股而流失。如:2005年,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的新药石杉碱甲衍生物ZT-1在欧洲六国完成临床二期后,因资金问题被迫卖给了瑞士德飚集团,使中国痛失一个真正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重磅炸弹级新药”。又如,生物医药企业泽生科技,为了筹措资金,企业借过债,抵押过房子,并一度萌发了将药卖给国外企业的念头。2009年,张江科投、上海浦东科投对泽生共同投资2亿人民币,才让其起死回生。而从最初实验室的发现,到目前的美国临床二期阶段、中国进入申报新药证书阶段,已经过了14年时间。另一方面,由于资本的逐利性,国内的风险投资很少有出资人能承受得起生物药从技术研发、动物实验、临床、申报、生产到上市这长达十几年时间的消耗。以上海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为例,尽管引导基金已经对投入生物医药产业进行了相应引导,但2015年,基金投资生物医药项目数量仅占到投资项目总数的16.1%,远低于信息技术类项目的48.9%。生物医药高风险、高投入、周期长,单靠企业自身的投入远远不够。
最后,从实践操作看,上海已积累了以基金方式推动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上海对重大科技项目的扶持模式实施“拨改投”以后,投融资机制也开始了变革,通过股权投资形式和市场化运作的机制,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以30亿规模的上海市科教兴市重大项目为例,它投资了34个重大项目,扶持与培育了中微半导体、展讯通信等一批高科技企业,其中27个项目已通过政府项目验收,完成预定目标,同时已回收资金21亿元。此外,为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上海市还组建了三支共500亿元规模的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分别支持集成电路设计、制造、装备材料等领域的发展。
借鉴发达国家推进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生物医药领域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和引导,需要政府设立扶持生物医药产业的专业基金,以破解当前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资金短缺的难题。
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
对政府加快设立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基金的具体建议如下:
1、政府引导,统筹规划。建议由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牵头,联合市科委等部门,进行总体顶层设计,设立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支持即将进入临床、已进入临床或已拿到新药批文的生物医药项目。
2、专业管理,市场运作。建设参照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的管理模式,由国有创投企业、医药类国企和民营企业等作为发起人和出资人,设立一个独立的、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以委托管理的方式,进行专业化的运作和管理,并探索基金评估方式、退出机制、团队激励等方面的创新。 (作者系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科技创业投资集团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