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味”如何回到小学数学课堂
2017-08-30丘运香
丘运香
摘要: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系统当中的一个基本学科,在小学这一教育的初级阶段,数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在当今的创新性教学改革当中,要加强学校数学课堂活动的改革,提高数学课堂当中的“数学味”,帮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通过完善的教学模式和创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促进小学数学课程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数学味;现状;方法
前言:作为课程改革的一部分,小学数学的教学当中需要增加开放性和多样性。全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数学课不仅仅是单纯的解题。而是为了促进数学课堂当中“数学味”的回归,突出数学知识在教学中的本质,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数学课堂当中的现状,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校数学教学的长久发展。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华而不实 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许多小学教师正在积极引进合作教育,自学教育和情境教学等新方法。然而,对于数学教育仅仅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来理解并不到位,这样很难采取有效的方法保障在数学课堂当中吸引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1]。同时,一些不当的教学方法的利用会为教学过程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在合作学习中,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无所事事,讨论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也有些学生在讨论问题时由于对问题的理解不到位往往偏离了知识点,虽然课堂氛围活跃,但是教学效果尚未改善。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于片面 随着当前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进步,许多新的教学设备为教师们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条件,例如已经普及的多媒体设备。不过老师并不是因为引进了新技术而改变教学方法,很多老师将多媒体设备作为另一个讲台,只是简单的把教科书当中的内容移动到多媒体可见当中,上课之后只是单纯的引导学生看课件。这个课堂的教学方法中,学生并没有改变其被动的学习状态,同时这种教学方法还会减少学生对课本的理解,影响学生在下课之后的复习。
二、“数学味”回归小学数学课堂方法
1.利用情境教学法,让“数学味”回归课堂 情景教学法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根据所学内容创造明亮色彩和情感场景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积累在数学方面的学习经验,让学生了解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减轻学习的心理负担。要正确使用情境方法,教师需要了解情况的方法,认识他们在小学数学知识中的作用和对知识的理解[2]。另外,教师要积极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根据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利用学生的情感态度,动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比如在讲解《三角形》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在课上利用多媒体设备对学生的收集成果进行展示,并拿出身边的三角形实物,像小学生所用的三角尺以及每天必戴的红领巾等等。利用真实的情境,让小学生意识到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存在,通过情境教学优化课堂导入,在小学生融入情境之后,再传递有关于三角形概念与性质的知识,让数学课堂更加具有“数学味”。
2.利用合作教学法,让“数学味”回归课堂 通过合作学习的教育方法,让所有学生参与互动、合作。推广“数学味”,让每个学生都需要体会数学知识的魅力[3]。合作分组时,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学习数学特征之间的差异,进行理性分析。同时,教师必须给予学生合理设计合作学习任务的教学内容,设计学习任务必须讨论合作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能够“学习加强围绕数学主题的合作,提高整个课堂当中的“数学味”。
三、思考与合作结合的教学方式
首先,在课堂中由老师引导教学,讲授本节课所学知识并提出问题,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在小组间鼓励学生彼此的合作,并对合作的技能进行指导[4],让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引导,使得学生在自我思考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想法,对于问题的解决方式,在小组间进行交流,使得小组间所有的思考在讨论中排除错误保留正确,让学生们独立思考能力得以升华。在思考与讨论过后,让同学们运用自己所总结出的经验和知识解决课堂中老师提出的问题,使真正学会本节课的知识和内容。
其次,数学要求精密的计算,很多学生常常会有疏忽,公式运用的方法也会有不得当,并且数学作为一个思考性和延展性极强的科目,往往计算的过程中不是只有一种解题方式,小组间可以将自己所做出的答案和步骤进行对比学习,从而排除掉计算的失误和公式运用的错误,在众多解题方法中找寻出最佳最简便的解题方式,使得学生们学习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5]。
最后,在新的合作学习方式中还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小學数学中所遇到的题目大多数可称为“类型题”在同类题目中反复锻炼,根据组间成员能力的强弱布置同类但不同样的题目,使得学生们都能够对此类题目进行解答,再解答后进行讨论,从而使得同类题目在互相思考和交流中学会解题的方式,彻底解决某一“类型题”的教学目标。
结语:小学数学课堂中思考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数学味”回到也将是新课标下的重要改革,也是在传统教学中的重要提升,运用多种教育方法相互结合的教学方案,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在思考中提升学习能力,在合作中突破自身的思想,最终达到让学生养成勤思好学的优良品质,也让数学的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康建华.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小学数学课堂[J].上海教育科研,2015,(4):74-76.
[2]王新民,吴立宝.课改十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化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8):111-114,128.
[3]陈惠芳.小学数学课堂理答行为的现状与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10,(3):85-86.
[4]董剑秋.“数学味”如何回到小学数学课堂[J].教育界,2015,(28):106-106.
[5]王海迪.如何让“数学味”回到小学数学课堂[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5,(1):92-92.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福南小学 518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