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面墙”治班育人有实效
2017-08-30李强
每一个学生都期待能有一个温暖和谐的班集体,我正是用这三面墙,将他们紧紧维系在班级之中,让其在班级的每一天,都强烈地感受到班级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和强大无比的精神力量。
新入学的职业高中学生大多是15至18岁的青春期少年,个性张扬、叛逆、不服输,入学时学习成绩一般都不是很好,在之前的初中校,不受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重视,对新班级自然缺少良好的认同和归属感,还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为了让学生尽快融入新的班级,形成和谐向上的集体氛围,我尝试在教室设计布置了“三面墙”,产生了比较好的治班育人效果。
一、“掌印墙”增进学生集体归属感
在学生进班之前,我在教室内布置了一面“掌印墙”,在这面墙上绘制了一棵只有枝丫没有树叶的大树。新生进班之后,都好奇地看着教室里这一显眼位置上绘制的这棵大树,有学生好奇地看着我说:“老师,这好好的白墙上画一棵大树是干嘛的啊?”我故作神秘地一笑,说:“一会人齐了,你们就知道了。”我发现,此时学生们谈论的焦点,已然不仅仅是来自哪所学校、哪个班级,而是这个年轻的班主任,为什么要在班里画一棵大树的问题了。
随着新同学陆陆续续地到班里报道,又有一个女生对我说:“老师,这树画得倒是惟妙惟肖的,可是为什么没有树叶啊?”
“你们就是这个班级的树叶啊。”“一棵树能够从一棵小树苗,成长为参天大树,只有根茎和枝干是不行的,需要树叶来为其汲取阳光,从而这棵大树才能够枝繁叶茂。只有你们都成为汲取阳光的树叶,咱们班这棵大树,才能够在学校这一片沃土上,成长为参天大树。”我借机向同学们说明这棵树所存在的重大价值。
我让学生从我准备好的印彩中挑选最喜欢的颜色,将自己的掌印印到这棵大树的枝丫周围,并在掌印上簽上自己的名字,代表在班级的大树上,自己已经化身为一片树叶。全班27名同学的掌印围绕在这大树周围,仿佛是多彩的树叶,让这棵原来没有树叶的大树变得生机勃勃。
为了让班级内驻留的这棵盖上掌印的“大树”保持生机,彰显活力,我又为这一面“掌印墙”建立了竞争机制。我将每周一次的班级内部量化评比,也就是学生值日、作业、上操、课堂等方面表现,在每周班会上进行集体商讨评定之后,按照分数和集体意见,让排名最高的一名同学,在“大树”上印上自己的金色掌印,从而展现自己的“与众不同”。
“掌印墙”以其直观鲜活的形式,让一棵“大树”常驻班级内,又附上“金色掌印”的奖励机制,让学生无形中感受到,自己是班级不可或缺的一分子。这样做,有效提升了同学们的集体观念,唤醒了同学们的荣誉感,班级形成了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凝聚力明显加强。
二、“规矩墙”将规矩植入学生的内心
学生认同班级,融入班级,让班级有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并不是一个班级建设的结束,而仅仅是一个开始。三年在校学习,恰似一场长跑,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不掉队,需要一条能够将每一个学生紧紧串联一起的隐形纽带,这条纽带在我看来就是一个班级的“规矩”。
我经常跟学生们开玩笑:“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你们犯了校规班纪,秋后问斩。”这个“斩”,指的是斩掉上述学生自己的“树叶”,即擦除违规学生在班级“大树”上的掌印。
为了能够更好地建立学生们的规范意识,我和大多数班主任老师的做法基本类似,即是把“班规”张贴到班级黑板左侧显眼位置。可看着这个“班规十条”贴,我总觉得仅此还不够。规矩是写出来了,看得见,摸得着,但是还不那么深入人心,斩“树叶”也只是最终的“处罚”,怎样才能让学生自主、自愿地遵守班规班纪、校规校纪呢?我又萌生了设计一面“评比栏”的想法。
评比栏分为A、B两组。B组是每次班会大家讨论评选出的“违规”同学名单;A组是班会中大家评选出的,可以张贴照片到“荣誉墙”的准名单。若连续两周登上A组名单,则可以登上荣誉墙;若连续两周登上B组名单,则要被“问斩”,既剥夺其掌印“树叶”的资格,除非能够表现优异,连续两周登上A组名单,则重新获得印掌印的资格。
一名总是迟到的同学,因连续两周登上评比栏B组名单,被我将其掌印从掌印墙上擦除。那名同学见真的被剥离了这棵集体的大树,立马就着急了,之后的几周,不但不迟到了,每天放学,无论是否为当值生,他都会留下来值日。我问他:“留掌印对你来说这么重要么?”他回答说:“老师,以前我在初中的时候,因为学习成绩差,老师、同学都不愿意理我,我也习惯了一个人上学、下学,也学了一身坏习惯。但是到了咱们班,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同学老师,都像一家人一样,所有同学对我都好,我好久没有这种感觉了。我的掌印被您“斩掉”之后,同学们看我都怪怪的,感觉好像不是这个家里的一员了。老师,我不想再回到过去,不想再自己一个人孤零零的了。” 两周之后,这名学生顺利地两次登上评比栏A组名单,再次盖上了属于自己的掌印,重新回到班级“大树”之中。而这件事情之后,班级也偶有违规事件,但我发现,再没有学生连续两周“荣登”评比栏B组了。
我很欣慰在“规矩墙”的引领下,同学们能够真的把班集体当做家一样,自觉自愿地遵守校规班纪,那些“捣蛋鬼”也能老老实实地遵守规矩了。这一面“规矩墙”,以优胜劣汰的方式,让孩子们建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扭转了孩子们玩世不恭的心态,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感悟到了不遵守规矩,会给自身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后果,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建立了孩子们心中的规矩、责任意识。
三、“荣誉墙”唤醒学生自主发展潜能
对于班级里这群在初中校没有多少表现机会的孩子而言,如果能够得到老师的夸奖,能够得到因自己的表现优异而受到大家羡慕赞赏的目光,我想没有什么比这更能使他们感到骄傲自豪的了,他们会因此更好地投身于学习和学校活动之中。于是,为了让这些孩子们从各种小事中找到成功和自豪感,我在班级内又特别设计了一面“荣誉墙”,这面墙没有奖状,没有证书,只有孩子们的照片,以及孩子们的签名。照片,是孩子们在日常学习、学校活动、校外实践中的真实风采,用班里孩子们的话来说,就是我未经他们允许的“偷拍”,和他们自己洋洋得意的“自拍”。
如参加了学校的各类活动,我会将他们参加活动的照片贴在这面墙上,并让学生签下自己的名字,记录自己这一次的荣誉。如赢得了某项竞赛或实训表现优越,也同样会将其照片贴在这面墙上。
有部分学生起初似乎对这面荣誉墙并没有什么兴趣,认为这面墙与自己无多大关系。究其原因,是这些孩子在初中校的学习生活中,一直因学业成绩不理想被家长、老师、同学冷落而深受挫败,经年累月,他们对荣誉和成功近乎麻木,所以认为这面墙是形同虚设。然而,当某一名同学因为参加区教委组织的一次服务活动表现好而荣获“服务标兵”称号后,照片被贴在了这面墙上,这名同学也顺利地用金色笔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一下班内同学的情绪起了变化,越来越多的同学都更积极地参加各类活动:有的参加了学生会,有的组织了自己的兴趣社团,还有的参加各类技能竞赛。
这已经超出了我的预期,原本想调动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整个班级的气氛,但孩子们对于这种彰显荣誉和成功的方式,有了近乎痴迷的热情,就连班上那些“捣蛋鬼”,也会拍下自己值日、兴趣小组活动中的照片发给我,每周学生都会期待自己是否能够登上这面荣誉墙,似乎压抑内心良久的那一份对于成功的渴望,完全由于这一面“荣誉墙”的存在被激发出来了。
一名学习成绩略差,但因参与组织学校篮球联赛而顺利登上“荣誉墙”的学生对我说:“老师,您知道吗,初中时候老师从来没夸奖过我,我特别想登上‘荣誉墙,特别想得到您的一番夸奖。可是我找不到好的契机。我酷爱篮球,就萌生出用这一爱好来获得夸赞,真没想到这个机会真的降临了,通过安排组织此次篮球联赛,不仅收获了您的夸奖,还得到了校长在大会上的盛赞……”
看着他那般激动和溢于言表的喜悦,我越发觉得,这群孩子们渴望成功,期待荣誉,盼望收到大家赞赏的话语和目光。而这“荣誉墙”,给了孩子们表現自我的机会,而他们自己也通过各级技能大赛的奖项、优秀服务工作者、优秀学生会干部等荣誉,来向我这个班主任、向班级同学证明了自我。
当然,即使有了这“三面墙”,学生也还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班级内的整体气氛是欢乐、积极、向上的。通过这“三面墙”,让孩子们体会到集体的欢乐、规矩的重要、成功的美妙,也让我体验到做班主任的快乐、自豪和成就感。
参加工作后,曾有资深班主任老师跟我说:“想管理好班级,不能只靠说,要多做”。这对于我有很大启发。传统的单纯说教式管理,对于治理一个比较棘手的班级,并不能收到预想效果,而这“三面墙”,就正是我在借鉴班主任前辈关于“不能只靠说,要多做”的教诲而生发出来的一种新的尝试:用“掌印墙”来增进孩子们的集体意识和自我归属感;用“规矩墙”来教育影响学生遵规守纪,提升班级凝聚力;用“荣誉墙”来激发学生展现自己的欲望,唤醒其自主发展的潜能,达到治班育人的最终目的。
每一个学生都期待能有一个温暖和谐的班集体,我正是用这三面墙,将他们紧紧维系在班级之中,让其在班级的每一天,都强烈地感受到班级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和强大无比的精神力量。从我这一年来的尝试中来看,这三面墙确有其一定的实效性。
【李强,北京市房山区第二职业高中,教师】
责任编辑︱李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