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末梢血和静脉血血细胞检验的结果对比

2017-08-30傅梅

当代医学 2017年23期
关键词:末梢血细胞血常规

傅梅

(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西抚州344000)

新生儿末梢血和静脉血血细胞检验的结果对比

傅梅

(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西抚州344000)

目的探讨新生儿末梢血和静脉血血细胞检验的结果。方法在医院诊治的新生儿中抽取31例作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末梢血血细胞检验、静脉血血细胞检验,对比2种检验方法的检验结果。结果本组新生儿末梢血检验、静脉血检验中红细胞、血红蛋白、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血红蛋白体积数值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血小板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项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较于末梢血血细胞检验,新生儿静脉血血细胞检验的准确性更高,末梢血无法完全反映新生儿全身血液循环状态,需采静脉血进行复查,降低误诊率。

新生儿;末梢血血细胞检验;静脉血血细胞检验

伴随血液分析仪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医学检验技术操作也趋于标准化、规范化,而血常规检查也逐渐从末梢血检验转变为静脉血检验。新生儿属于特殊群体,部分医疗机构考虑到新生儿的特殊,多使用末梢血检验法,但在应用静脉血血细胞检验测定结果时,两种检验法的检验数值差异较大,为医生带来较大困惑。本研究为确定新生儿末梢血和静脉血血细胞检验的结果,应用血液分析仪分别实施末梢血血细胞检验、静脉血血细胞检验,现报道2种检验方式的血常规检测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31例新生儿均为2015年2月~2016年3月期间到医院儿科就诊,经临床检查排除合并各种血液系统疾病者,其家长均在参与本次研究前签订了知情同意书。新生儿中男16例,女15例;日龄1~9 d,平均日龄(4.62±1.10)d;体质量3 125~6 672 g,平均体质量(451.60±231.58)g。本研究已经伦理学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检验方法本研究所用检验仪器为BC-538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其具备双通道白细胞五分类功能、异常细胞筛选功能,同时兼具静脉血模式、末梢血模式。而检验期间所用溶血素、清洗液、稀释液为该仪器配套试剂,采血管为山东奥塞特医疗公司提供的EDTA-K2真空采血管,质控液由美国伯乐公司提供。医务人员需在上午8~10点钟采血,采集新生儿1 mL空腹静脉血置入EDTA-K2真空采血管内,同时在新生儿的无名指上采集20μL末梢血置入120μL稀释液的微量离心管内混匀,制备成混合液待测。采血后1 h内,医务人员需应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对上述两种血液样本分别实施血常规检验,并严格依据操作规程进行血细胞检验。

1.3 观察指标(1)统计两种检验方法的检验结果,其检验项目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平均血红蛋白总量、血红蛋白体积,上述数据均由专业检验医师整理、调查、记录;(2)分析血红蛋白数值的相差指数,相差指数为设定静脉血血细胞检验结果作为标准数值,以静脉血、末梢血之间差值与标准值的百分率对比,其计算公式如下:相差指数=(末梢血检验结果—静脉血检验结果)/静脉血检验结果×100%。将相差指数划分成3个档次:>20%、10.1%~20%、<10%,其中,相差指数>20%表示临床不能接受,相差指数为10.1%~20.0%时,表示临床可否接受且需慎重对待,相差指数<10%表示临床可接受。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本组研究中的数据资料。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验方法的检验结果对比末梢血检验法与静脉血检验法在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血红蛋白体积的组间对比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余项目检验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血红蛋白相差指数分析本组新生儿共31例,血红蛋白的检验结果对比相差指数<10%者9例,其所占比率是29.0%,10.1%~20%者6例,其所占比率是19.4%,>20%者16例,其所占比率是51.6%,其中有4例相差指数超过40%。

表1 两种检验方法的检验结果比较(x±s)

3 讨论

新生儿作为特殊人群,尚未发育完善,机体调控能力极差,加上采集其静脉血比较困难,而末梢血采集方便、简洁,因此患儿家属也倾向于末梢血血细胞检验法[1]。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仪器设计上多要求采集静脉血,但新生儿时期的血象往往存在生理变化,并受血液采集时间、采集部位、亟待处理等因素干扰,因而新生儿的血象较年长儿、成年人有一定差异,所以临床上多采用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验。

经本次研究发现,本组新生儿的末梢血检验项目中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血红蛋白体积数据,与静脉血检验结果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其他血常规检验项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其原因可能是:(1)新生儿出生后第1周,存在周围静脉血瘀滞现象,其毛细血管内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等均较静脉血高[2];(2)新生儿出生后的最初几个小时内,因排出大小便等原因,导致其机体内液体分布不均,循环中血浆容量相对较少,而其相应血内红细胞增加较多,血红蛋白质大幅度升高,并在新生儿出生后的24 h达到峰值,红细胞压积则在其出生后的最初2 h自原来水平升至10%~20%[3]。据相关研究证明[4],新生儿的皮肤毛细血管内皮膜孔数量增加,可导致血浆外渗、毛细血管中血液浓缩,导致末梢血红细胞浓度高于静脉血。(3)新生儿出生后数个小时内,因代偿胎盘输血、分娩期间循环内红细胞容量增加,血浆自血管内溢出,因而血红蛋白、红细胞和红细胞压积水平均升高[5]。(4)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设计内溶血剂浓度、量均恒定,而新生儿的红细胞浓度较高,容积血量无法在短时间溶解红细胞,使其达到检测血红蛋白目的,从而影响其结果的准确性[6]。

本研究结果提示,新生儿的血红蛋白相差指数<10%者为临床可接受,其在本组新生儿中仅占29.0%,而血红蛋白相差指数>20%者共16例,其在本组新生儿中所占比率高达51.6%,为临床不可接受者。因此,临床上在对同一例新生儿进行末梢血血细胞检验、静脉血血细胞检验时,往往难以分析其检验结果可靠性,特别是对新生儿进行动态观察时,需充分考虑两种检验方法的差异性。此外,因新生儿的生理条件特殊,为其建立不同采血方式血细胞分析仪各种参数参考值极有必要。因本研究样本数量较少,未能分析其全部参数,因此末梢血参考值尚待进一步分析。

综上所述,新生儿末梢血血细胞检验结果并不能完全真实反映其全身循环血液状况,因此临床医师对血常规检验结果存在疑问时,应采取静脉血血细胞检验法进行复查,提升诊断准确性。

[1]王雪琴.新生儿末梢血预稀释和静脉血检验结果比较[J].中国保健营养月刊,2012,22(11):4348-4349.

[2]雍雪莲,刘红娟.大学生的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检验结果影响分析[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4(1):68-70.

[3]王永泽,周英敏.浅析不同采血时间与采血方式对心血管疾病检验数据的影响[J].饮食保健,2015,2(22):39,47.

[4]杨波.对比在血常规检验中进行静脉血检验与末梢血检验的结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8):134-135.

[5]温海勋.探讨静脉血和末梢血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3):152.

[6]周秀芹.分析在血液分析仪检测中末梢血常规与静脉血常规检测结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1):118.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3.051

猜你喜欢

末梢血细胞血常规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施氏魮(Barbonymus schwanenfeldii)外周血液及造血器官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血细胞分析中危急值的应用评价
沙塘鳢的血细胞分析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比较分析
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
全血细胞分析仪配套操作台使用体会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
采用末梢血快速测定血糖值的临床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