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2017-08-30杜红胡含明

当代医学 2017年23期
关键词:增加值检查肿瘤

杜红,胡含明

(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西萍乡337000)

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杜红,胡含明

(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西萍乡337000)

目的探讨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40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骨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同时选择40例非骨巨细胞瘤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观察对象的CT检查结果。结果实验组骨巨细胞瘤患者平扫CT值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骨巨细胞瘤患者增强后CT值和CT值增加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碘普胺作为对比剂骨巨细胞瘤患者增强扫描CT值略高于碘海醇和碘比醇,碘比醇作为对比剂骨巨细胞瘤患者CT增加值略高于碘海醇和碘普胺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巨细胞瘤患者接受增强CT扫描,有助于患者疾病检出率的明显提高,且检查结果和显示病灶范围更加准确可靠,因而具有更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增强扫描;CT值;骨巨细胞瘤;诊断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骨肿瘤疾病类型,长骨骨端是该疾病的高发部位,且患者通常复发率较高、治疗难度较大、病情较为复杂且病情进展快。医学研究结果证实,骨巨细胞瘤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在5%~10%左右,且患者肿瘤复发时通常呈现出侵袭性生长趋势,因而会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骨巨细胞瘤患者通常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因而漏诊率和误诊率相对较高、放射性检查是现阶段临床上最为常用的一种骨科疾病检查和诊断技术,但是,X线平片检查影响的重叠性较强,无法对破损区域情况及软组织肿块进行准确的反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对本院2014年1月~2016年4月之间收治40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骨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男23例,女17例,年龄16~47岁,平均(37.5±7.4)岁,肿瘤位置:胫骨15例,股骨13例,桡骨5例,脊椎7例。同时选择40例非骨巨细胞瘤患者为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14~44岁,平均(31.4±10.2)岁,且不同观察对象之间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本次医学研究所用CT检查设备为飞利浦Brilliance CT 16slice和美国GE Discovery CT750 HD。参数设置:注射流率为3.5 mL/s,对比剂剂量为80 mL,图像重建层厚为3 mm,层距为3 mm,自动管电流,电压为120 kV,骨和软组织重建算法。

首先,通过盲法测量,在获得病理诊断结果后,由研究生和临床医师核实相关数据。但需要由资历较深临床医师对病理进行筛选和CT值测量,且该医师不参加患者病情的检查与核实,并分析汇总两边的数据。其次,全部80例观察对象均由1位医师进行检查,另一位医师进行监督,通过正态性分布对测量的结果进行检验,后实施配对样本的t检验,通过精密度计算器计算整体的精密度。再次,通过不同对比剂实施增强扫描CT至检查,即360 mgI/mL碘比醇、350 mgI/mL碘普胺、370 mgI/mL碘海醇。最后,骨巨细胞瘤的诊断标准和临界判断值:以病理检查数据资料为基础,通过ROC曲线判断骨巨细胞瘤的临界值对应特异度和敏感度,以及骨巨细胞瘤的判断值。

1.3 观察指标对比分析两组观察对象平扫CT值、增强后CT值和CT值增加值等增强扫描CT值结果,同时,骨巨细胞瘤患者不同对比剂的增强扫描CT值和CT增加值。

1.4 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资料加以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增强扫描CT值实验组骨巨细胞瘤患者平扫CT值略高于对照组,两组观察对象平扫CT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骨巨细胞瘤患者增强后CT值和CT值增加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观察对象增强后CT值和CT值增加值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骨巨细胞瘤患者增强扫描CT值对比分析(x±s)

2.2 不同对比剂增强扫描CT值碘普胺作为对比剂骨巨细胞瘤患者增强扫描CT值略高于碘海醇和碘比醇,但3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碘比醇作为对比剂骨巨细胞瘤患者CT增加值略高于碘海醇和碘普胺注,但3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骨巨细胞瘤患者不同对比剂增强扫描CT值分析(x±s)

3 讨论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由较肥硕的梭形或椭圆形单核基质细胞和大量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构成的骨原发的良性侵袭性肿瘤,绝大多数骨巨细胞瘤患者在20~40岁之间,15岁以下罕见,10岁以下极罕见。最常发生在长骨的骨端,常见于股骨下端、胫骨上端与桡骨下端,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复发率[1]。CT检查是传统临床常用的骨巨细胞瘤检查和诊断技术,其对于横断面成像的检出率和分辨率相对较高,因而在骨巨细胞瘤的诊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增强扫描CT技术,对于软组织肿块的肿瘤分辨效果更佳,能够准确发现病灶组织,并对肿块本身的血供情况进行直观的反应,特别是有助于发现脊柱周围等的肿瘤组织,进而为肿瘤与大血管的关系、肿瘤的性质和病灶范围的判断提供基础[2]。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对于骨巨细胞瘤的定义,即富含血管的侵袭性骨肿瘤,且存在肥大的梭形细胞或卵圆形基质细胞,或是均匀分布大量多核巨细胞的肿瘤组织。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可以将其分为以下3个等级,其中,Ⅰ级指的是良性肿瘤,Ⅱ级指的是活跃生长的骨巨细胞瘤,即侵袭性肿瘤,Ⅲ级指的是恶变或是恶性肿瘤。骨巨细胞瘤患者的显微镜检查特征通常表现为:毛细血管处存在较多的新生微血管,这部分新生微血管壁与瘤细胞相似,同时,血管内皮细胞不均匀排列,相互之间存在较大的间隙,血管密度较大、数量较多,细胞壁较薄,基底膜有中断,血管通透性也相对较高[3]。患者注射强化剂后细胞内外和血管内外之间存在较大的浓度差,造影剂逐渐扩散后,肿瘤CT检查结果也会逐渐升高并达到峰值[4]。由医学研究结果可知,骨巨细胞瘤注射强化剂后,其平均CT值上升75 HU,这一强化现象较为明显,骨巨细胞瘤的肿瘤成分多表现为此,通过增强扫描CT值进行检测,能够避免测量肿瘤性囊性坏死和出血以及其他无血供区,进而提高准确性[5-6]。

本研究结果显示,骨巨细胞瘤患者的增强后CT值以及CT值增加值等临床检查结果均明显高于非骨巨细胞瘤患者,由此可见,增强扫描CT值对于骨巨细胞瘤的检查敏感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碘普胺作为对比剂骨巨细胞瘤患者增强扫描CT值略高于碘海醇和碘比醇,碘比醇作为对比剂骨巨细胞瘤患者CT增加值略高于碘海醇和碘普胺注,但3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骨巨细胞瘤患者接受增强CT扫描,有助于患者疾病检出率的明显提高,且检查结果更加准确、可靠、敏感,因而可作为患者临床首选的检查和诊断技术,具有更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1]张中华.增强扫描CT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9):91-92.

[2]孙伟杰,苏永斌,王玲,等.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3,47(5):444-445.

[3]金林.探讨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J].大家健康,2014,1(4):63-64.

[4]徐强.探讨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J].医学信息,2013,26(30):639-640.

[5]陈珂,杜旭仓,王敬群.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1,40(2):221-222.

[6]赵辉,胡永成,王林森,等.脊柱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及临床相关性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2013,40(8):466-467.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3.047

猜你喜欢

增加值检查肿瘤
中国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与肿瘤“和平相处”——带瘤生存
孕期X线检查,真的不能碰吗
备孕多年不成功,要做些什么检查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ceRNA与肿瘤
Playjng with ch & sh
床旁无导航穿刺确诊巨大上纵隔肿瘤1例
四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