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压式分流管治疗脑积水的应用与临床优势探析
2017-08-30王荣耀张庆辉闻梓钧
王荣耀,张庆辉,闻梓钧
(辽河油田总医院神经外科,辽宁盘锦124010)
可调压式分流管治疗脑积水的应用与临床优势探析
王荣耀,张庆辉,闻梓钧
(辽河油田总医院神经外科,辽宁盘锦124010)
目的探析在脑积水治疗中采用可调压式分流管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优势。方法本研究选择脑积水患者34例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7例。其中实验组采用可调压式分流管进行治疗,而对照组采用固定压力分流管治疗,治疗后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优良率为94.12%,对照组患者优良率为64.71%,两组患者优良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88%,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5.29%,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积水治疗中采用可调压式分流管治疗效果确切,优势明显,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脑积水;可调压式分流管;临床优势
在神经外科中脑积水作为一种病症较为常见,在临床上脑积水治疗一般采用侧脑室-腹腔分流术,然而因为分流管阀门压力为不可调的原因,很容易会发生脑脊液分流不足或分流过度等并发症,需要对分流管进行重新更换,治疗效果并不理想[1]。而可调压式分流管在近些年来应用较为广泛,在术后,可对分流阀门阈值进行随时调节,且具有无创性,防止因为分流过度及分流不足而必须再次手术,或是对阀门进行更换的不足,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本研究主要对其应用价值及优势进行进一步探析,选择脑积水患者34例进行分析,以下为探析过程和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研究选择辽河油田总医院收治的脑积水患者34例进行分析,选取时段为2013年6月~2016年6月期间,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7例。其中实验组采用可调压式分流管进行治疗,男10例和女7例,年龄18~70岁,平均(41.9±3.6)岁;8例为外伤后脑积水,3例为高血压脑室内出血后脑积水,5例为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1例为自发性脑积水;对照组采用固定压力分流管治疗,男11例,女6例,年龄18~70岁,平均(42.3± 3.8)岁;8例为外伤后脑积水,4例为高血压脑室内出血后脑积水,4例为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1例为自发性脑积水,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反应迟钝、嗜睡、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尿失禁、步态不稳及痴呆等。经MRI及CT检查显示不同程度脑室系统扩大。术前将脑脊液蛋白含量控制在0.6 g/L以下。
1.2 方法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为可调压式分流管治疗(美国强生公司生产),压力设置共18档,30~100 mmH2O可调。在手术前,以患者腰穿所测的压力为依据,对分流管阀门压力进行设定,正常颅压脑积水压力设定范围一般为90~140 mmH2O之间,而脑积水若为高颅压性,压力设定范围则为150~180 mmH2O之间[2]。以特定磁场编码为依据对阀门压力进行改变,术后分流管阀门压力应用调压器进行调节。而对照组患者则给予固定压力阀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以腰穿结果为依据,选择5个高压分流管、3个低压分流管及9个中压分流管。
两组患者均采用侧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治疗,麻醉方式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患者进行额角穿刺,将一切口做于额部发际内,钻骨孔于冠状缝前2.5 cm及中线旁2.5 cm位置,将硬脑膜呈十字形切开,在针芯引导下沿双侧外耳道连线方向并平行矢状面插入引流管,插入深度6~7 cm,流出脑脊液之后,证明侧脑室成功穿刺[3]。之后,于上腹部正中做一直切口,将腹膜切开,在两处切口之间自头皮帽状腱膜下层、耳后、颈、胸腹部皮下应用空心通条构建隧道,在隧道内置入分流管腹腔端,在分流管腹腔端及脑室端连接可调压分流阀门,对照组则连接固定压力分流阀门,如果脑脊液在腹腔端流出,说明分流通畅,对切口进行常规缝合,手术后给予患者抗生素预防感染[4]。
1.3 评价标准对两组患者预后情况进行评价。优:若患者头晕、头痛、行动、智力、意识等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经CT检查,脑室系统缩小,只有少量硬膜下积液或者没有;良:若在随访中患者的临床症状,逐渐缓解,经CT显示脑室系统缩小不太明显,然而脑积水位置脑组织存在复张,但是不存在间质性脑水肿;中:若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并不明显,病情有所缓解,CT检查与治疗前类似;差:若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CT检查均无变化,甚至有并发症产生[5]。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分析和处理工具均为统计学软件SPSS 19.0,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经评价,实验组17例患者优良率为94.12%,对照组17例患者优良率为64.71%,两组患者优良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97,P=0.034)。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实验组患者中发生并发症的例数为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88%;而对照组患者中发生并发症的例数为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5.2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974,P=0.0339)。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3 讨论
在脑内脑脊液因分泌、吸收和/或循环障碍产生积聚而产生脑积水,脑积水一般分为阻塞性脑积水和交通性脑积水,以压力为依据,则分别正常压力性脑积水和高压性脑积水[6]。V-P分流术为脑积水的常规治疗方法,过去一般采用不可调压式阀门作为分流装置,治疗技术简单,然而在神经外科中分流术产生的并发症发生率则最高,相关研究统计显示,在1年之内分流术发生并发症的比例为40%[7]。主要并发症主要包括分流过度及分流不足,其中分流过度会导致患者发生裂隙脑室综合征、慢性硬膜下血肿、低颅压[8]。而分流不足则表现为患者临床症状经治疗改善并不明显,经CT检查,仍然存在脑室扩大的情况,分流不足有很高的发病率。固定压力分流其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往往需要再次手术更换不同压力的分流管,给患者增加很大的痛苦。
相关文献报道中显示,分流不足可高达52%的发病率,分流过度和分流不足互相矛盾,对于神经外科医师来说困扰较大。过去分流管选择主要为固定不变的分流压力,共包括4种,即高压、中压、中低压及低压,若阀门及颅内压压力差值设定(0~10 mmH2O)较小时,分流不足就会出现,若阀门及颅内压压力差值设定超过50 mmH2O较大时,分流会过度。因此,有较小的可调节范围,无法实现个体化调节。还有研究显示,患者在患病过程中会发生颅内压变化,因此为脑脊液分流不足或过度增加了可能性,同时患儿伴随年龄的提升分流压力需要更高,防止分流过度,在体内植入固定压力标准的分流阀之后,压力较为固定,需要通过翻修分流管。体外可调分流管以经体外磁性调控工具对分流阀内部机械装置进行无创性调低或调高对阀门开放压进行改变,可操作性较大。而可调压式分流管治疗,以患者颅压大小设定分流压力,对分流过度及分流不足等并发症减少,也避免了再次手术,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可以影像学检查结果及临床症状为依据,对分流管压力进行调节,因此,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中无出现分流过度及分流不足的病例,而采用固定分流管的对照组则出现了过度分流及分流不足的病例,本研究显示,实验组17例患者优良率为94.12%,对照组17例患者优良率为64.71%,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88%;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5.29%,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予以可调压式分流管治疗的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另外,在手术中要严格坚持无菌操作,对穿刺点准确性进行合理把握,对分流管进行合理选择,同时术后予以患者抗菌治疗,可将分流管梗阻减少,并可使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减少。
可调式分流管可对术前颅内压评估盲目性进行有效避免,在手术中也可以以CSF分流滴速及测量的颅内压为依据对阀门压力进行重新调整,手术后以头颅MRI或CT及临床症状为依据可对脑积水缓解情况进行显示,重新调整阀门设定的压力,防止分流过度或分流不足导致的并发症,将脑积水症状减轻。造成分流失败的主要原因为分流系统堵管和分流术后感染,本研究中因为有较少的病例资料,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堵管发生率和感染发生率对比无法进行,然而,相关研究显示[9],可调压分流阀可将分流管翻修术和近端引流管堵管减少,经过体外对分流阀压力进行调节,可对过度分流进行有效避免,但是分流过度的结果会使得脑室内组织产生室管膜脉络丛塌陷,以此入分流管,导致阻塞。以上结论需要对资料进行进一步收集,需要进行前瞻性研究。另外,由于本研究中病例的限制,本研究仍有很多不足,需要进一步对资料进行收集、研究和完善。
综上所述,神经外科医师以患者病情及影像学发展和变化为依据应用可调压阀门分流系统对患者颅内压力进行调节,防止由于分流不足和分流过度造成再次手术或并发症产生,相较于常规不可调压式分流管对脑积水进行治疗,可调压式分流管治疗为分流技术的一次飞跃,特别是在脑外伤后脑积水伴颅骨缺损及儿童性脑积水治疗中应用最为合适,因此,在脑积水治疗中采用可调压式分流管治疗效果确切,优势明显,不但提升了治疗效果,而且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1]柏鲁宁,张毅,侯文,等.可调压式分流管治疗脑积水的临床观察[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42(3):249-251.
[2]姚远,朱占胜,陈世洁,等.可调压式分流管在治疗正常压力脑积水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1,32(21):2823-2824.
[3]张春阳,侯晓峰,孙建营,等.可调压式分流管在脑积水分流术中的应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1,27(4):361-362.
[4]蒋栋毅,沈李奎,陈寒春,等.可调压分流管在脑积水老年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9):4892-4893.
[5]刘国萍.可调压式分流管治疗老年脑积水患者的围术期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2,27(16):27-28.
[6]翟碹,梁平,夏佐中,等.可调压式分流管治疗小儿脑积水的临床观察[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33(24):2614-2616.
[7]申彦杰,成文平,程东亮,等.可调压式分流管治疗脑积水16例临床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6):2266,2274.
[8]杨利容,索鹏,王晶,等.可调压式分流管治疗正常压力脑积水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2,12 (1):78-80.
[9]吴俊,翁红林.可调压式脑室-腹腔分流管治疗外伤性脑积水的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27):33-34.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3.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