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耐量异常患者血糖、血脂、胰岛素水平变化与颈动脉血管壁弹性的相关性研究

2017-08-30李谷来王金华李秀娟

河北医药 2017年17期
关键词:糖耐量颈动脉胆固醇

李谷来 王金华 李秀娟

·论著·

糖耐量异常患者血糖、血脂、胰岛素水平变化与颈动脉血管壁弹性的相关性研究

李谷来 王金华 李秀娟

目的 探讨糖耐量异常患者血糖、血脂、胰岛素水平变化与颈动脉血管壁弹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接受血管病变筛查的患者,随机选择50例糖耐量正常者为对照组,50例糖耐量异常者为观察组。2组均检测血脂、血糖、胰岛素水平相关指标,实施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结果 2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外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观察组的β值、Eρ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C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僵硬度β值与胰岛素抵抗指数、餐后2 h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胆固醇间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糖耐量异常患者的血糖、血脂、胰岛素水平变化与颈动脉血管壁弹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可作为临床筛查的重要指标。

糖耐量;血糖;血脂;胰岛素;颈动脉;血管病变

糖耐量异常是一种常见的病理现象,属于糖尿病的早期状态,与一定血管病变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1]。其中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残疾、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糖耐量异常阶段患者就已经存在大血管的病变。其中,糖耐量异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糖代谢异常相关病变的主要病理基础为动脉粥样硬化与大血管硬化特别是大动脉僵硬度的提高。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的因素较多,其中血压、血脂、血糖、血凝及纤溶过程等因素均能够通过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儿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同时,颈动脉血管的顺应性的影响因素还包括吸烟、高血压、纤维蛋白原、增龄、脂肪细胞因子、饮酒等因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互相促进,发生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全过程。为此,有必要对糖耐量异常患者血糖、血脂、胰岛素水平变化与颈动脉血管壁弹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更好的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接受血管病变筛查的患者,随机选择50例糖耐量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61.23±1.08)岁;病程5~17年,平均病程(11.38±1.02)年;合并肺炎患者22例,吸烟13例,饮酒12例。50例糖耐量异常者为观察组,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0.35±2.13)岁;病程6~18年,平均病程(12.11±0.79)年;合并肺炎患者24例,吸烟15例,饮酒14例。入组患者均接受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依据测试结果进行分组。2组患者年龄和性别比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相关内容和具体方案均提交我院医学伦理部门审核,并经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符合2007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糖耐量减低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6.1 mmol/L且负荷后2 h≥7.8 mmol/L但低于17.8 mmol/L;②年龄>18周岁;③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①具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的患者;②伴有严重肝肾疾病的患者;③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或外周血管病变的患者;④服用影响糖脂代谢的药物;⑤严重精神疾患,不能配合完成研究的患者。

1.3 方法 均检测血脂、血糖、胰岛素水平相关指标,实施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采集2组的血液标本送检,检测指标包括:(1)空腹血糖(FBG);(2)餐后2 h血糖;(3)三酰甘油(TG);(4)总胆固醇(TC);(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6)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由深圳市元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测定空腹FBG、TG、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并在OGTT后14 d内,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由上海聚慕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对2组患者实施颈动脉超声检查,相关指标包括血管僵硬度(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ρ)、血管顺应性AC值。

2 结果

2.1 2组患者血脂、血糖、胰岛素水平相关指标比较 2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血脂、血糖、胰岛素水平相关指标,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外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血脂、血糖、胰岛素水平相关指标比较 ±s

2.2 2组患者颈动脉血管相关指标超声比较 观察组的β值、Eρ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C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图 1~3。

表2 2组患者颈动脉血管相关指标超声比较 ±s

2.3 糖耐量异常患者血糖、血脂、胰岛素水平变化与颈动脉血管壁弹性的相关性 颈动脉僵硬度β值与胰岛素抵抗指数、餐后2h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胆固醇之间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5)。见表3。

表3 糖耐量异常患者血糖、血脂、胰岛素水平变化与

图1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超声图像,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

3 讨论

糖代谢异常极易导致一定大血管病变的出现,分析相关的病理基础,主要为早期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大血管硬化。临床诊断中,可通过对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检查来获得一定的诊断依据。但是,通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检查只能对动脉的结构特征予以分析,缺少对相应血管弹性功能的准确诊断[2]。为此,临床可以通过对动脉僵硬度的诊断来对血管病变等情况进行分析,以更好的发现各种血管病风险,及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3]。

图2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超声图像,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并伴狭窄

图3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超声图像,颈动脉硬化,血管弹性减弱

糖耐量异常指的是血糖偏高但是不足以诊断为糖尿病,糖耐量异常阶段属于可逆的阶段,是人体处于糖代谢紊乱的代偿性阶段,是由糖耐量正常向2型糖尿病的过渡阶段,糖耐量异常患者有更高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4]。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与血糖水平以及胰岛素水平等诸多因素相关[5]。本研究结果显示,检测并统计2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血脂、血糖、胰岛素水平相关指标,经统计学处理可得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外各项指标均存在组间统计学差异。TG等水平的异常改变会对内皮细胞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导致其血管舒张功能出现异常[6]。使NO抗AS的作用减低。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对一定量的胰岛素的生物学反应低于预计正常水平的一种现象,这一状态下,胰岛素在刺激细胞对葡萄糖摄取和利用能力会出现显著的下降现象[7]。同时,高胰岛素血症会刺激动脉平滑肌的增生,并促使其由中层向内皮移位,并且也会刺激结缔组织增生与各种因子在动脉壁的沉积,是内皮细胞的内皮素基因表达增加,导致缩血管作用进一步提升。胰岛素抵抗状态下会出现一系列的病理反应,包括高胰岛素血症、游离脂肪酸产生增加等,进而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进而瘾大各种血管病变的出现[8]。在对颈动脉血管病变进行诊断的时候,可以实施超声检查。其中,检查结果中的硬度指数β代表动脉血管的硬化程度[9]。在出现动脉硬化情况的时候,这一指标会出现增大的情况。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ρ显示出血管单位内径变化度所对应的血压变化情况,可以用来对动脉血管的弹性情况予以评估。在出现动脉硬化情况的时候,这一指标会出现增大的情况。血管顺应性代表单位压力下血管切面积的增加量,在出现动脉硬化情况的时候,这一指标会出现下降的情况。

研究表明,动脉弹性的下降与血糖水平相关,高血糖,特别是餐后的高血糖水平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10]。其中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每增加1%,则导致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惯性并相对危险性分别增加15%和18%。同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高血糖潜在的病理生理改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如氧化应激、山梨醇旁路代谢被异常激活、反应性的晚期糖化终产物及前体的产生、炎性因子的大量产生等,这些因素均会导致血管内皮功能的紊乱,进一步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并且高血糖状态会导致血液凝固相关的凝血因子被激活,增加血液循环中细胞间黏附因子的水平和浓度。黏附分子增加了单核细胞以及血管内皮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单核细胞黏附并进入到血管内膜中,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过程被启动。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经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观察组的检查相关指标,包括β值、Eρ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C值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糖耐量异常患者血糖、血脂、胰岛素水平变化与颈动脉僵硬度β值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可得颈动脉僵硬度β值与胰岛素抵抗指数、餐后2 h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胆固醇之间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5)。上述结果表明,糖耐量异常患者的血糖、血脂、胰岛素水平变化与颈动脉血管壁弹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综上所述,糖耐量异常患者的血糖、血脂、胰岛素水平变化与颈动脉血管壁弹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可作为临床筛查的重要指标。以及时对相应的患者予以积极的干预,尽可能的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出现。

1 王梅,王秀红,刘振东,等.老年人餐后血糖对血流剪切力及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816-819.

2 唐菊英,刘丹,严励,等.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在尿白蛋白正常的不同糖耐量人群中的变化及相关危险因素探讨.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05:1026-1030.

3 王瑞英,郭琼,杨娴,等.高血压前期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心脏左室重构的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1105-1109.

4 李迎春,牟方波,秦永磊,等.脑梗死患者糖耐量减低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60-61.

5 路文盛,师布朵,黄群,等.不同血糖情况下的血管内皮功能与PGC-1α对糖尿病大血管的保护作用.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29:479-483.

6 李小云.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及胆红素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相关性分析.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15:1764-1765.

7 张月辉,魏淑琴,魏陵博,等.老年高血压前期患者糖耐量降低对内皮功能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1721-1723,1747.

8 金国玺,毕娅欣,于磊,等.空腹血糖受损人群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变化.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557-560.

9 董学勤,安艳荣,谭宓,等.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研究.临床内科杂志,2016,33:333-334.

10 张辉,赵素玲,李鹏,等.超声回声跟踪技术评价不伴危险因素的糖耐量减低患者颈动脉僵硬度改变.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2,28:282-285.

10.3969/j.issn.1002-7386.2017.17.024

068350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医院

R 445.14

A

1002-7386(2017)17-2647-03

2017-03-11)

猜你喜欢

糖耐量颈动脉胆固醇
谈谈胆固醇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上)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下)
中医药治疗糖耐量异常的研究进展
胆固醇稍高可以不吃药吗等7题…
尿靛甙测定对糖耐量减退患者的应用价值
糖尿病教育对糖耐量异常人群临床意义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