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达、雅”
——地理描述类试题的答题策略

2017-08-30山东刘树材梅崇文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17年1期
关键词:站点试题线路

山东 刘树材 梅崇文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沭县第二中学)

“信、达、雅”
——地理描述类试题的答题策略

描述能力是考试说明规定的较高层级中“描述与阐释、论证与探讨”能力的基础,对地理事物进行正确的描述是阐释、论证、探讨问题的起点,故描述能力是高考考查的最基本能力。从近年高考试题看,依据试题提供的材料、信息,描述地理事物、现象的特征(如地形、气候、水文特征等)及分布、变化等,是考查的主要方向。此类试题难度一般不大,但往往因描述不够规范、准确、全面而不易得高分。

依据材料,对地理事物的特征、分布进行描述,其实质就是对试题文字、图形语言等信息的解读和转译,将图形语言转译为书面语言,将零散、隐藏信息破译并表述出来。故本文结合翻译的特点,力图总结全面、准确、高效应对描述类试题的策略。

一、策略解读

何谓“信”“达”“雅”?它是我国清末思想家严复提出的翻译的三原则,被翻译界奉为圭臬。“信”指意义不悖原文,即是译文要准确,不偏离,不遗漏,也不要随意增减意思;“达”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通顺明白;“雅”则指译文时选用的词语要得体,追求文章本身的简明、古雅。

结合地理高考试题的作答,地理描述类试题的“信”“达”“雅”不完全类同于外语翻译的“信”“达”“雅”,有其自身的特点。

“信”——准确性。基于材料限定的情境,忠于材料给定的信息。不添加自己的猜测,不进行无关发挥,依据设问,针对性作答。“信”决定了作答能否得基本分,从调查看,答非所问可谓综合题第一大失分原因。

“达”——充分性。全面解读材料的信息,全面描述信息所反映的特征。尤其是要注意一些特殊的、关键的信息。能否将图形语言充分的转化为书面语言,再依据书面语言的描述,大致还原为图形语言,是判断是否“达”的重要标准。“达”决定了作答能否得高分(细节决定成败)。

“雅”——规范性。逻辑上,系统、条理,层次、轻重分明;语言上,凝练、通畅,使用术语、可读性强。“雅”虽然貌似对作答得分没有直接影响,但实际影响了作答的效率、效果。顺畅的作答,既能节省时间,且富有逻辑、叙述规范的作答,本身又能对所答产生验证、提示的作用,利于“信”“达”。也就更能提升信心、顺畅思路,提升整体成绩。

既“信”又“达”还“雅”,如此描述必得满分。

二、策略运用

【典例1】(2016年全国新课标Ⅱ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要求。

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下图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策略运用】

策略要义应用信准确提取、解读试题的信息,严格按试题的设问限定作答①结合图示中图例的信息,准确判读图示分布范围的变化情况;②注意立足于“范围”及“变化”作答达充分调动所学,全面地分析作答①从时间上进行全面描述———结合图例,分成三个阶段进行描述;②就“范围”———面积大小、分布特征(集中、分散),“变化”———增减、方向、布局等进行全面分析雅逻辑顺畅、表述规范①以时间为线索,条理清晰地描述;②以变化为着重点,先整体(总体分布)后局部(局地变化),先一般(面积)后特殊(个别趋向),轻重分明、凝练地描述

【参考答案】20世纪70年代(1976 年),栖息地连成一片;到80年代后期(1987年),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0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

【典例2】(2015年安徽卷)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下图为福建省1982年和2005年交通与城市发展示意图。改革开放后,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福建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由1982年的117.81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6 554.69亿元,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简述福建省交通运输网的变化特点。

【策略运用】

策略失分探源应用信①不能结合图例分析;②不能围绕“网络”、就“变化”着手分析①结合图示中图例的信息,准确判读图示交通运输线路及网络分布的变化情况;②注意立足于“交通运输网”及“变化”作答达①不能结合所学,从交通网络的构成要素进行深入描述;②不能全面的描述,如遗漏高速公路的出现,遗漏描述东西间联系的加强等;③不能从更高的高度上概括描述图示区域交通发展趋于网络化布局的总体特征①调动所学,交通运输网是由交通线路及站点构成的网络。故对交通运输网的描述,既要注意网络内部要素———线路、站点的变化描述,还要注意描述网络本身的变化特征———是否趋于完善、是否趋于合理等;②提取信息:信息1,铁路、国道等线路变长;信息2,新出现高速公路;信息3,港口、机场等站点增多;信息4,东西间的线路增多,联系增强;信息5,线路的布局和趋于城市的布局吻合;信息6,各线路交织成网;③全面描述:首先从线路、站点的变化情况入手描述;其次,从区域间的联系入手描述;最后,从网络变化情况入手描述雅①描述的思路混乱,将线、点、网等混杂描述,阅卷老师难以提取有效采分点;②描述的语言口语化,不规范①逻辑上,先局部(个别线路、站点的变化)后整体(整体布局);②语言上,简洁不啰唆,多运用术语,如里程、站点、密度、布局等

【参考答案】交通运输线路里程增加,站点增多,密度增大;高速公路从无到有,沿海地区及其与中西部之间的交通线明显增多,交通布局更加合理;形成了以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为主的省级综合运输网。

【特别提醒】“简述”一词,含义较多,既有简要描述,又有简要叙述——阐释,还有简要论述——论证或探讨等意思,作答时注意区分。

【典例3】(2015年四川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蓉欧快铁”运行线路图(图A);甲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B)。

据图B,描述图A中甲区域的地形特征。

【策略运用】

策略精要应用信依据信息、针对设问①信息:依据图示等高线(地形类型)及河流流向(地势分布)等信息;②立足:注意立足于“地形”———地形类型、分布特点、地势表现等达充分调动、全面作答①调动:五种基本地形类型的判读;②全面:什么地形、具体分布、地势如何雅逻辑顺畅、表述规范①逻辑:先宏观(点出是以什么地形为主、地势大势如何),再具体(不同的地形是如何分布的、地势具体表现是什么);②表述:简洁、明了,说清问题即可

【参考答案】高原、山地为主;高原分布在西南(南)部和东北(北)部,山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势起伏大,西南(南)高,东北(北)低。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沭县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站点试题线路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输电线路工程造价控制
基于Web站点的SQL注入分析与防范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2017~2018年冬季西北地区某站点流感流行特征分析
10kV线路保护定值修改后存在安全隐患
首届欧洲自行车共享站点协商会召开
怕被人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