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年高考命题特点看2017年高考地理命题动向
2017-08-30山东王延勇
山东 王延勇
(作者单位:山东省惠民县第一中学)
从历年高考命题特点看2017年高考地理命题动向
2017年考试大纲进行了修整,其原则是“坚持整体稳定,推进改革创新。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稳定与创新的关系,在保证考试大纲总体框架不变的前提下,进一步巩固考试内容改革成果,确保高考内容改革的顺利推进。二是优化考试内容,着力提高质量。科学设计考试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三是做好与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衔接,在高考考核目标中适当体现核心素养的要求,梳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层次与关系,体现素养导向”。地理方面删除了《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模块,在《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中任选其一。
历年高考地理命题体现了“结构保持平稳,导向引领正,选用素材新,设问角度活,考纲目标全”的鲜明特点,注重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地理学科的思维品质。随着《普通高中核心素养总览》的提出,地理命题的方向是对地理核心素养的体现。2017年地理高考命题“立德树人”的宗旨将进一步体现。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念,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指导我们思考2017年高考地理命题的动态,引导我们和学生高考的备考和复习。
一、引领主干知识,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体现知识网络体系的形成
新课标卷突出对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的考查,考查学生对地理主干知识的掌握。从2014年到2016年新课标Ⅰ卷地理知识的考点见下表。
年份2014年2015年2016年考点太阳能的分布与应用、太阳高度角的计算、人类活动影响大气和全球变化问题、风力资源及影响、交通线路的影响因素及区位选择、城镇分布的影响因素、人口迁移与人口增长、工业发展的条件、等值线问题等水循环、球面间距离的计算、流水的作用、冻土问题、农业中的渔业、喀斯特地貌、等值线问题等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垂直地域分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化、区位因素与产业活动、产业转移等
【案例】(2016年全国新课标Ⅰ卷)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3题。
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
A.市场广阔 B.原材料充足
C.劳动力素质高 D.国家政策倾斜
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 )
A.产业结构调整 B.原材料枯竭
C.市场需求减小 D.企业竞争加剧
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 )
A.资金充足 B.劳动力成本低
C.产业基础好 D.交通运输便捷
【答案】1.D 2.A 3.C
此题以景德镇和广东为地理背景,以发展为主线,以产业转移为地理视角,考查了广东早期瓷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同时也考查了考生文字信息的获取能力和地理信息的解读能力。由此可以看出试题抽样考查明显,抓住一点进行扩散考查,一个选择题牵扯出多个知识点,这种命题思路对主干知识中的生长性知识和生成性知识尤为重要。试题切入视角新颖多样,考查的落脚点都着眼于主干知识。
2016年文综卷地理部分重视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应用能力,区域地理知识和人文地理知识考查面较大,规律性的知识考查面逐渐缩小。区域部分考查了区域的定位和区域问题的分析能力。以区域为载体,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区域问题的分析与问题的解决能力。
地理复习中必修1的自然地理、必修2的人文地理指导必修3区域地理学习,为区域地理的思维提供自然背景知识和人文背景知识,提供问题分析的思路和方法、方向。因此我们在备考过程中,需要建立我们的知识树。然后结合一轮复习,用学科的语言形成我们的知识网络体系,对重点规律性的东西需要重点突破;结合二轮复习,深挖教材,同时注重知识体系之间的联系,以不变而应万变。
二、基于学科思维,凸显能力立意,体现综合思维
试题的设问形式层层递进,富有思维含量,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全面考查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学生需要根据图文资料挖掘有用的、关键的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储备的地理知识,经过逻辑推理,深层次思考和分析,才能进行正确解答。
如2016年全国新课标Ⅰ卷中的36题第(1)题:“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通过审题我们可以看到是从气候条件方面进行描述,调用气候中气温、降水、光照、温差方面的知识,并从文字信息中寻找关键的地理信息,是与江苏、浙江的对比情况。考查了两地的区位差异,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差异,综合考虑才能得出完整的答案。
三、人地关系为主线,渗透“立德树人”的宗旨,结合区域认知,彰显人地协调观
【案例】(2016年全国新课标Ⅰ卷)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 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4~6题。
4.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 )
A.服务种类 B.服务等级
C.服务范围 D.服务人口
5.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
( )
A.技术创新 B.空间集聚
C.市场拓展 D.产品升级
6.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
( )
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 B.降低人口密度
C.促进城市竞争 D.优化城乡用地结构
【答案】4.A 5.B 6.D
该试题以生态城市为核心,以荷兰兰斯塔德地区的城市布局为地理背景,突出人地协调观念,考查学生的信息的获取能力,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试题选择的背景材料贴近时代的主题、贴近社会的现实、贴近我们周边的生活实际。考查学生对人地协调观念的认识、判断、价值的选择。
如2014年全国新课标Ⅰ卷中37题污染的原因及治理的措施。2015年全国新课标Ⅰ卷选择题中的雨水花园,36题中水产养殖对卤虫产业发展的影响、是否赞成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2016年全国新课标Ⅰ卷中1~3题以陶瓷产业发展变化为背景,反映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4~6题以荷兰兰斯塔德地区的空间规划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体会城乡合理规划的重要性以及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生态城市建设的借鉴意义;36题茉莉花产业的发展,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理念,关注我国脱贫致富的现实问题。整个地理试卷坚持人地协调发展的价值取向,自然与人文相结合,遵循规律,传递人地协调观念。
我们在备考过程中需要将“立德树人”的评价目标转换为看得见、可评价的真实行为。教学内容应当反映学科的特点、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彰显地理课程的育人价值,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逐步形成必考的基本地理观念、意识和能力。
四、理论联系实际,探讨生活中身边的地理
从2014年的握手楼、太阳能光热电站、青藏铁路,到2015年的雨水花园、基塘生产、青藏铁路,到2016年的景德镇瓷业、城市化、广西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庄园经济等,无不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地理现象。同时也出现了许多的新情境、新知识。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小切口,大纵深,层层递进,倡导科学精神,培养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学以致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四项基本能力,以不变而应万变,使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有“基于知识”型向“能力立意”型、“综合素养”型转变。
五、注重图表阅读,体现地理思维品质
现代地理教学与备考离不开地图,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能够化繁杂为简略,变抽象为直观。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地理考试可以说无图不成题,虽然在2016年全国新课标Ⅰ卷中图的数量较往年有所减少,但许多试题也属于“无图考图”。
(作者单位:山东省惠民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