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2017-08-29王成
王成
【摘 要】语文是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学习的一门课程,它更多的是充当工具的角色,在语文课程学习中语文素养的培养非常重要。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更多的小学教师意识到了语文素养的重要性。本文首先对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意义进行阐述,之后对在课内课外培养语文素养的方式进行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培养;语文素养
一、前言
随着课程改革工作的推进,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要把重点放在怎样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能够让学生具有更强硬的语文相关技能,之后将语文知识运用在下一阶段的学习中。我国传统意义上小学语文的教育较为单一,只是单纯的培养小学生汉字、词语的理解能力,在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考核时候没有涵盖语文素养。
二、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意义
1.语文素养对于小学生发展有积极作用
教育就是为了让人类文明不断传承,让人类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提升人类的文化素质。语文方面的素养具有较高的综合性,所关注的是整体发展情况,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语文素养一直都是最基本的需求。在人类的生活、学习、工作中,语文素养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学生而言,能够促进其不断发展。
2.避免应试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不利影响
我国的教育体制一直都延续应试教育的传统,应试教育的目的只在于培养学生考试得高分的能力。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应试教育培养出的学生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这种教育模式忽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养成,这就使得学生无法全面发展。小学生在学习唐诗时候,只会按照要求死记硬背,不理解诗中所蕴含的深意,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在进行教学改革之后,通过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够让其明白学习的意义与方法,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课堂培养策略
1.听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对学生的倾听习惯进行培养,良好的倾听能力有助于学习习惯的养成,还能体现出学生的综合素养。课堂上的倾听是对老师的尊重,能够让学生接收到更多的有效信息,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进而对其综合能力进行锻炼。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都会提醒学生认真听讲,但是这一要求界限模糊,小学生不能完全理解其含义。通常来说,在课堂上的倾听要做到“四心”。首先是专心,在课堂上对于老师所讲解的知识要用心倾听,在头脑中进行同步思考;其次是耐心,在课堂上对于老师的讲解与同学的发言要耐心听完,不能打断别人讲话,要在别人讲完之后再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再次是虚心,每个人的思维角度与侧重点都有所不同,对于别人表达的不同观点要虚心接受,和自己所想的结论作对比,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最后是用心,在学习中要有自己的观点,并坚持自己认为对的观点,对别人的意见进行筛选,在听的同时用心去思考。
2.说
口语交际能力是我们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必须技能。学习中的论文答辩,工作中的演讲汇报,生活中的待人接物,都离不开说。对于小学生而言,“说”是语文素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从小开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语文素养提升的目的。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设置情景对话训练,结合生活设置训练主题,让小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读
高效的阅读能够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在教学中很多人都认为小学生只需要学会识字、写字即可,不需要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事实证明,通过有效的阅读能够让小学生更好的掌握词语的意思,并且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融汇、运用。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选择学生在黑板上书写自己从课文中学到的好词好句,通过这样的正向引導,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阅读活动中,从小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语文学习中,阅读占得比重非常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具有很高的综合性,它涉及到学生的整体语言素养,通过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能对其语文素养进行有效提升。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指导,首先要指导学生抓住标题,通常来说,一遍文章的标题就是对其内容最精简的概括。所以,把握文章标题能够纲举目张,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文章《黄山奇石》就是很好的例子,这篇文章的题目就是全文的激活点,让学生从“奇”开始理解,深入到全文的把握。之后要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诵读体会,诵读就是对文章的文字语言进行转化,通过带有感情色彩的声音语言进行表达,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把握全文。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能力较弱,这就需要日积月累的努力,对理解能力进行提升。最后指导学生摘录批注,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用心思考。在阅读中摘录出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在自身进行语言表达时候可以借鉴。此外,对文章中较难理解的部分进行标记,做相应的注解,做到阅读与思考共同开展。
4.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对于语文素养的培养意义重大。在具体的写作培养上,首先引导学生的模仿能力,让学生依据课文结构进行模仿。例如在学习完《找春天》之后,让学生从课本出发,以类似主题为题目,引导学生训练写作能力。之后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因为小学生的特殊性,他们的求知欲望非常强烈,老师要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帮助他们丰富写作素材。在拓展学生眼界的同时,锻炼其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老师要教会学生观察生活,品味生活细节,开展各类写作相关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收集到更多写作材料。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校外培养策略
1.找寻快乐氛围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家庭环境是否快乐都会对自身的性格产生影响。对于孩子来说,快乐的家庭环境能够帮助其培养快乐的性格,进而促进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助于孩子语文素养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要给孩子创造出良好的生活、学习氛围,对孩子快乐个性的培养从小做起。
2.培养孩子的创造灵感
对于民族来说,创新是发展的动力,缺乏创新性的国家无法在国际上立足。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做好引导工作,引导孩子进行思维,激发其创新灵感,让每个孩子都具有充满个性的创新能力,对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灵感创新占有重要地位。在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旁敲侧击的引导,让孩子发散思维,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
五、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小学生进行语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愈加突出。传统意义上的应试教育能够让学生在成绩上取得很大收获,但是就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说,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教学主体的小学语文教师就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与创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具有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在语文教学上,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入手,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稳步提升。除了课堂上教学模式的优化,还要注重校外的语文素养培养氛围。通过各种方法协调作用,让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娇梅.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 中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分析[J].吉林教育,2010(2).
[2]邓梅.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4(2).
[3]季康平.论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2(6).
[4]张云峰.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J].课外语文,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