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文精神在美术欣赏课中的作用
2017-08-29柴莉莉
柴莉莉
【摘 要】高中美术鉴赏课是一门人文精神课程,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写到:“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具有人文教育的功能”尤其是新课改后美术课堂上教学方式的改变,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这些都是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
【关键词】教学方式;人文精神;继承文化
在现代,人文精神具体表现在一种对人类的关怀,具体表现在对人尊严的维护,对人类自我价值的追求,对人类命运的关心和爱护。高中美术欣赏课本身就是一门人文精神的课程。在“新美术课标”中,具有“人文性”“愉悦性”的特点,在学校培养健康完善人格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新课改美术课的教学方式的改变本身就具有人文精神
新课改后,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体,教师起到组织和引导的作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学会合作探索。这种教学过程的改变本身就是人文精神的体现。
高中美术鉴赏课“意象艺术”《马蒂斯夫人》一课时,许多学生都掩嘴私笑。问学生,马蒂斯夫人漂亮么?大多学生回答:“好丑,不像人”!我接着问道:不像人的绘画为什么成为世界名画呢?我所问的正是学生想知道的,也是这节课需要学生理解的。学生被引发出了兴趣,有了主动性,开始寻求答案……比起传统的教学模式,新课改之后的教学更加“人性化”,学生有了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的机会,有了主动表达自己意见和理解的机会。
二、美术鉴赏课是培养现代学生人文精神的土壤
(一)美术鉴赏可以通过人文教育拓宽学生的审美观,增强学生自身素养
美术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美术的绘画技巧的课程,更是一种人文学习。不同时代,地区的美术作品向我们展现不同形式的文化,情感和思想。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例如在高中美术鉴赏课《荷拉斯兄弟的宣誓》中,画家向我们传递了一种悲壮的美感;荷兰小画派的代表作《倒牛奶的女仆》中,安静的生活气息向我们传达了文艺复兴之后人权地位的上升。而在呈现明快色调的《夯歌》的作品中,新中国劳动人民火样的劳动热情深深感染着我们。不同的美术作品向我们展示了不同的审美观,突破了学生狭隘的审美标准——美,就是漂亮。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自身的素养和情操。
(二)美术鉴赏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情感
在鉴赏中国画《清明上河图》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热闹的大宋卞梁城,了解了当时宋朝重要的漕运枢纽汴河,了解了虹桥的气势不凡,商贸的繁荣,手工业的繁荣,生动的向我们展现大宋汴梁城的繁华。在工艺品赏析中,我们惊叹于唐锦《联珠骑士纹锦图》的盛大和绚烂;在陶瓷《宋孩儿枕》鉴赏中,我们有感于中国古代巧匠的独居匠心。江山秀丽跃起于纸上,工艺的玲珑剔透于神匠手中。我们不由的升起对祖先智慧的敬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三、了解美术作品后的文化背景,继承人类文化是人文精神的又一体现
(一)提高对不同文化的理解能力,拓宽知识面
美术作品的产生有与之相匹配的时代背景和相关的历史故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理解传统文化。如敦煌壁画中《鹿王本生图》《尸毗王本生图》中就包含了传统文化中舍生取义,善恶有报的思想。这些主题在早期的壁画中之所以盛行的原因是因为南北朝时,战乱连连。人们在黑暗的世界中寄希望于虚幻的彼岸世界急需要有像尸毗王那样的“舍己为人”的救世主出现。《鹿王本生图》、《尸毗王本生图》的出现正反映了战乱时期人民的希望被救赎的愿望。
在欣赏中世纪的绘画《宝座上的圣母子》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草地上的圣母子》中虽然同为宗教题材基督母子的描述,表达方式却截然不同。《宝》画面华丽冰冷,神情呆板。《草》画面温馨秀美充满人伦亲情。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画风正是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不同的文化背景真实写照。
(二)增強对本国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
美术是人类制度,信仰,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载体。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古迹被拆毁的事件却屡有发生。如在秦宫遗址上修建道路……通过对美术作品中建筑,雕塑的学习,能够是学生认识到这些古迹的历史作用。
总言而知,美术作为人文教育的核心学科,在培养人文内涵和审美素养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虽然,通过美术课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用更高的人文内涵去感染学生,鼓励他们挖掘艺术品后面的人文内涵。相信从点滴做起,必然会有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结果。
参考文献:
[1]袁坤.试论高中美术欣赏课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5(32):162.
[2]陈丹.欣赏·留白·个性——对高中美术课堂构建的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4(10):137.
[3]吴庆.在美术欣赏课中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3(0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