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非智力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2017-08-29朱慧群
朱慧群
在英语学习中,学习者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非智力因素在英语学习中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学生学习英语的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学习效果的好坏是这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要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真正将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就必须抓好这些非智力因素。英语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认知过程和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学习者的知觉、思维、记忆等智力因素对英语学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同时也不能忽略非智力因素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任何学习的成功都不能完全取决于智力因素,学习者自身的非智力因素(兴趣、动机、情感、策略、性格等)在一定条件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认为情感因素是个体的重要生存能力,是一种发掘情感潜能,运用情感能力影响生活各个层面和人生未来的关键品质因素,而且,在人成功的要素中,情感因素比智力因素更为重要。因此,调动、控制那些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情感因素,为学习成功创造条件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除智力因素外,还要在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上下工夫,这样才会事半功倍,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在这里我主要谈一下非智力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这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文章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一、树立正确学习动机
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在学习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动机对学习起着定向和推动作用。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学习的成功,主要靠学生本身的内部动力。这动力的重要源泉就是立志,促进学生不断进取的关键在于激励,要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高远的志向。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注意引起学生学习的需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到学好英语在跨世纪的宏伟事业中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产生一定要学好英语知识的动力和决心。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意识倾向性的活动,即专注于某一事物带有情感的意向活动。它具有指向性情感性,是理智和情感、思想与行动相结合的统一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兴趣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求知的愉快,可以提高学生观察、思维的敏锐性、灵活性,记忆的牢固性和想象的丰富性。兴趣是学生心理活动的起点与动力。学习者有了兴趣,就会对相关活动表现出积极肯定的情绪。在此环节中,教师是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意运用语言技巧、活泼多变的课堂形式以及多媒体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偶发性兴趣,更重要的是要借助教师的引导作用来使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使得其学习兴趣持久而深刻。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教法必须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学生既看作主体又看成客体,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克服对学习英语的畏难情绪,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要让学生心情愉快充满兴趣地学习,教师应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新颖灵活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乐学英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听、说、唱、手笔画、表演、挂图等多种形式和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加深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度。采用多直观、多情景、口头和笔头多练的形式,使学生在愉快的交际化教学氛围和过程中学习英语。此外还要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举办书法比赛、写作比赛、歌咏比赛、朗诵比赛、知识竞赛,办英语墙报和黑板报,开展英语角等活动,使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英语,运用英语,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教育学生磨炼意志
俗话说:“自古英才多磨难。”学生要想在英语学习中取得优异成绩,就必须在克服学习困难的过程中,要坚忍不拔,知难而进,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决心和恒心。在学习中磨炼意志就要求学生首先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克服在学习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内在和外在的各种困难。为了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讲课要教学得法,教学思路要清晰,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参照,编制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程序,创造清新、活跃、引人入勝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最佳心理,通过生动而精辟的语言,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上课排除干扰集中精力听课的好习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鼓励学生树立信心
自信心是学生在学业上成功的重要因素,平时教师要激励学生的自尊、自爱、自强之心,培养学生学习的毅力、自信和顽强的品德,对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对待后进生更应如此。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成为学习进步的永恒动力。培养学生大胆使用英语,达到和掌握英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的未知欲,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好的学习方法,为学好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英语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思想,充分体现了既教书又育人的教育教学原则。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应给予应有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