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不同视角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新课导入艺术研究

2017-08-28李艳艳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艺术手法导入

摘 要: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新颖独特、富有魅力的课堂导入可以使课堂这门艺术锦上添花。成功的课堂导入从一上课就能唤起学生学习的激情,架起师生之间的桥梁,帮学生在短时间内进入学习状态。本文首先阐述高中地理课堂导入的设计依据,其次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视角,多个维度对高中地理新课的导入艺术手法进行研究,以期对高中地理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 导入 设计依据 艺术手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8-0082-02

1 新课导入方法的设计依据

地理课堂导入技能是指地理教师针对教学目标,在一项新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开始之时,采用恰当的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阐明学习目的和要求,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学生思维,引发学习动机,引入新教学内容的教学行为方式[1]。

地理教师在设计新课导入时要抓住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教师和教材三者的关联性,在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学情分析,导入环节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不脱离教材,以教材为本的情况下,兼顾导入环节的趣味性、时效性、生活性及针对性[2]。导入环节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其探究和参与意识。

2 新课导入主要的艺术手法

地理课程极具生活性又与其他学科联系紧密,这种独特的优势决定了该学科的导入素材来源广泛。以下将从老师和学生两个视角多个维度对高中地理课堂新课的导入艺术手法进行研究,在以往仅仅依靠教师来进行课堂导入的基础上,也重视以学生为为主的导入模式的探究。

2.1 从教师视角出发的导入手法

2.1.1 回味经典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地理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设计时可以借助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魅力来吸引并征服每一位学生的内心。这样既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也培养学生对文化的认同感。

2.1.1.1 名人名事导入法

大部分高中生有很强的崇拜心理,尤其是对名人的崇拜,地理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进行教学导入设计。比如在学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这一节时,可以和学生聊聊郑和,说说他三下西洋的故事,进而提出疑问为什么郑和下西洋选择在冬季而不是其他季节?给学生一些讨论时间后引入本节主题——洋流。这样通过创设疑问的方法导入新课,可以使学生紧跟课堂节拍。在学习“宇宙中的地球”时,以神州系列飞船和飞行员为例,可以激发学生对探索浩瀚太空的愿望。又如学习东亚季风时,先给学生讲三国时借东风的故事,进而追问为什么要借东风?为什能借到东风?带着这个大大的疑问,学生就会产生弄清楚问题的欲望,带着兴趣学习。这种通过回味经典借用名人名事创设情境、设疑质问的导入方法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问题探究意识。

2.1.1.2 经典影视导入法

影视导入可以带给学生视觉上的盛宴,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注意力,进而快速导入课堂。学习 “自然灾害”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截取《唐山大地震》《可可西里》等电影部分环节让学生观看,或者选取一些地震爆发、台风过境、寒潮侵袭的视频在课上分享。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体会自然灾害发生的过程及其对人类的危害,进而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样通过经典影视创设情境来导入新课能让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激发其参与意识和危机意识,进而顺利的过渡到新课。

2.1.1.3 诗词谚语导入法

高中生已积累相当丰富的古诗词素养。借用古诗词导入新课,既体现不同学科间知识的迁移,也帮学生学会学以致用;既帮助学生建立学科间的联系,也让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的价值,增其自我认同感。如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畔处处蛙。”来导出“常见的天气系统”这一内容。用“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来导出“阴坡和阳坡”这一知识。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导出“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这一内容。用古诗词创造优美的意境来征服学生,可以让学生轻松自然地过渡到新课之中。

另外,采用谚语也可以很好地导入新课。比如“秦岭山脉一条线,南吃大米北吃面”可以反映出秦岭南北饮食的差异。“凳子不坐蹲起来、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帕帕头上戴、辣子一道菜,面条像裤袋、锅盔像锅盖、秦腔吼起來。”这一句,关中八大怪是关中地区特有的民俗。在学习“旅游资源的类型”时,用这句俗语来导入民俗这一人文景观。这样的谚语可以吊起学生的胃口,引发其食欲和求知欲,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地理课堂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1.2 立足时代

2.1.2.1 素材分析导入法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3]素材分析能力是实现这一目标不可缺少的能力之一。教师在开始新课前,先列举与地理课堂相关素材,并引导学生分析素材进而过渡到新知识学习。比如,在学习“全球气候变化”这一节时,可以讲述2016年华北地区持续的雾霾天气和雾霾引起的中小学停课事件。学生对这样的信息往往比较敏感,通过素材分析学生想了解更多的与雾霾和环保相关的知识,这种既贴近生活又具有时事性的导入更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素材分析导入法可以提高高中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正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和高考所必要的技能之一。

2.1.2.2 多媒体展示法

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生动,短时间内可以将尽可能丰富的

(下转第86页)

(上接第82页)

信息传递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播放与课堂内容相关的音乐、漫画、景观图片、录像、新闻等,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眼球,带着学生进入课堂,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新知识[4]。在学习“农业地域类型”这一知识时,可以将各种不同农业地域类型和不同地区农业景观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在学习“人口”这一内容时,可以将世界人口变化制作成表格、折线图等方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很清楚地看到人口不断变化的趋势及未来人口的发展方向。在学习“天气系统”时,老师可以把冷暖锋过境制作成动态图来吸引学生注意力,进而步入新课学习。

2.2 从学生视角出发

2.2.1 课下准备,课上分享

高中生学习任务较重,仅凭课堂努力很难满足学习需要。加上地理这门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很多章节只有让学生课下做好准备,课上才能如鱼得水。因此课下准备课上分享是一个很适合高中阶段学习地理的方法。如:在学习“河流的侵蚀地貌”时,教师提前布置给部分学生,让其利用课余时间到河边观察河道以及河流拐弯处的特征,并拍照带回。课上老师让学生借助多媒体展示自己照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疑问,进而导入新课。在学习“地转偏向力”这一知识时,教师提前布置给学生一个家庭实验,让学生向洗脸池里注满水,并观察在放水过程中旋涡旋转方向。课前教师可以询问水池里的水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旋转,并提出并带着疑问进入新课学习。这种课下准备课上分享的导入方法既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又使地理课堂更有趣、更富生活性。

2.2.2 角色扮演,才能展示

以选修教材《旅游地理》为例。在学习某些景区时,老师提前让小组做好预习准备。课上选派一名小导游用解说词的形式介绍该景区。学生展示完后,教师进行简段点评,进而导入新课学习。讲解民族风情时,可以邀请班里能歌善舞的同学课前跳一支舞蹈或者演唱具有民族风情的歌曲,然后让同学们讨论舞蹈是哪个民族的,然后逐步过渡到新课的学习。通过才能展示和角色扮演的方法导入新课,可以让学生轻松愉快、不知不觉中开始新知识的学习。

3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想一上课就抓住学生的心与神,就应做到无论是从教师视角出发还是从学生视角进行,教学设计时都应高度重视课堂导入这一环节。教無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应掌握好选取合适导入艺术的“法度”,从上课之始就吸引每一个学生。

参考文献:

[1] 李家清.新概念地理教学论(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 郭渊.初中地理课堂导入新课的方法艺术[J].教艺展台,2012(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4] 马红.初中地理课堂新课导入的艺术研究[J].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16(4).

作者简介:李艳艳(1992-),女,河南洛阳人,信阳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地理)。

猜你喜欢

艺术手法导入
以艺术手法提高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音乐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戏剧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以艺术手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运用与思考
关于中学语文“导入”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音乐:语文教学的艺术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