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历史知识的策略
2017-08-28丁红艳
摘要:语文学科与历史学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文史兼通,继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學的效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学科交叉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里,联系与发展可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对于高中语文学科教学来说,亦应遵循这一内容所体现的真理。高中语文教师应在时代发展的大环境下,注重学科间的交流和渗透,把文学和历史恰当地结合起来,凸显语文教学的生机与活力。比如,在高中语文教材里,有很多优秀篇章都以深厚的历史内涵为依托,像《谏太宗十思疏》的初唐背景、《雨巷》的民国风味等。教师在对这类文章进行讲解时,只有把文与史相互结合,才能更好地展现出语文的风采,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背后的深层意蕴,提升其人文水平与学科综合素养。
一、历史文化背景的介入
历史文化背景对高中语文教学产生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对文本所处时代背景的分析和研究是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高中生只有对作者与文本所处的时代环境进行充分的了解,才能基于作者类似的高度思考相关的问题,体会作者真实的思想情感,更有助于学生领会文章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促进学生对文章的深刻理解。为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时代背景的意义,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相应的讲解,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尽可能接近史实的背景。学生了解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后,后续的语文学习会变得更为顺畅。比如,学习戴望舒的《雨巷》一诗,对作者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了解便非常重要。这首朦胧诗创作于1927年,当时正是中国革命的低谷时期,诗人对于反动统治很自然地产生不满心理,同时又不甘于自我沉沦,他始终没有放弃理想和追求,而是在希望中等待,但希望又非常渺茫,这使其内心深处充满了矛盾,表现出深深的孤寂之情。这些复杂的心理情愫表达在诗中,使《雨巷》一诗自然带有朦胧难知的意象和意境。由此学生便会理解,诗人戴望舒所抒发的未必是个人的小情绪,应是大革命后自己对国家与民族的关怀、苦闷还有惶惑。
二、历史地理名词的阐述
针对历史地理名词的阐述,在高中阶段的语文中,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一些古诗文教学过程中,历史地理名词往往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是值得教师认真关注的重点。所谓历史地理名词,即在历史环境下产生的地名,也就是特定历史时期所应用而现在未必广为人知的地名。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出现了很多这样的地名,而且这些地名同现在的地名相比存在着很大差别,或者体现于古今地域范围的不同,或者体现于古今称谓的不同。若是学生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无法准确区分历史地理名词的古今异义,会对其深入理解文章造成困难。除此以外,历史地理名词中也经常会包含一些历史文化知识,教师应带领学生认真解读。比如,学习司马迁的《史记·鸿门宴》一文时,文中提到了“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一句,此处的 “河”意为黄河,河南和河北两个词便是指黄河以南和黄河以北,并非现代意义上的河南、河北两个省级行政区。如果学生把这个知识弄错,那么便会对其深入学习本文造成误解。总之,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文本学习时,一定要注意相关的历史地理名词,并给予针对性地指导,防止误解的出现。
三、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分析
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出现在高中阶段的语文目标任务中,给教学造成的影响也非常明显。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语言认知活动可以说是相当复杂的,它既要求学生具备足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也要求学生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在文学作品鉴赏时,要求学生必须具备阅读文本内容有关的文化知识。语文教材所选的篇章中,每一篇都能够反映出作者的主观世界,同时是对作者所处时代环境的写照,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涵盖其中,让主客观得到了统一。这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相关材料学生必须阅读。比如,学习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一文,如果不了解此文的创作背景中包含的错综复杂的人物事件关系,便无法体会到作者的处境,也就无法体会到《报任安书》一文的可贵。汉武帝时,皇上派宠妃李夫人的哥哥、贰师将军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另派别将李陵随从李广利押运辎重。李陵带领步卒五千孤军深入,和单于遭遇,匈奴单于用八万骑兵围攻李陵的军队,在几个昼夜的艰苦战斗之后,李陵斩杀一万多名敌人,但因为得不到主力部队的后援,不幸被俘,无奈投降。朝廷之上,司马迁为李陵说情,触怒汉武帝,最终他因此事被判处宫刑。当学生知道这些情节以后,会对作者有一个更加全面立体的认识,明白他的孤愤之心与文章创作之意。
总之,我们认识到一些传统文化知识,特别是历史知识,会给学生的精神发展及价值观塑造产生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高中语文课堂上,会使学生主动将语文知识放置到更为广阔的视域范围内进行思考,这样会促进语文教学。为此,高中语文教师需要以更加理性的态度去分析运用教学过程中历史知识的应用策略,从而更好地引导促进学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深层次认知,继而保证语文学习的有效性。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避免过犹不及的情况出现,即在语文教学时融入历史知识,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并注意到教学节奏的随时调整,从而保证两者的恰当结合。
参考文献:
[1]金昕.在语文教学中继承传统文化的几个问题[J].语文学刊,2007,(16).
[2]林泽龙.研究课程思想 明确语文性质[J].中学语文教学,2000,(5).
作者简介:丁红艳(1978—),女,江苏省泰兴市第二高级中学一级教师,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