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he Author’s Account of Himself中英版本中的语篇衔接对比研究

2017-08-27刘淑君

卷宗 2017年17期
关键词:对比

摘 要:根据Haliday 和Hasan 的系统功能理论可知,衔接和连贯作为语篇的重要特征是语篇语言学研究的核心。“The Authors Account of Himself ”是美國早期浪漫主义作家华盛顿.欧文的经典代表作之一,有着极高的语言研究价值,本文拟选择高健的汉译本来比对英汉语篇衔接手法的异同,并尝试讨论翻译中如何转换翻译方法从而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关键词:语篇衔接;The Authors Account of Himself;对比

1 研究背景

语篇语言学发展始于20 世纪60 年代,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七十多年间,语言学家们的成果不断地推进语篇语言学的发展和进步。语篇衔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以Haliday、Hasan (1976)和Hoey 为代表的狭义语篇衔接学者强调语篇中各个成

分的语义关系和连接,而以Beaugrande 和Dressler 为代表的广义语篇衔接论者认为,所有能够将篇章中的表层语言成分联系在一起的语言都能够称其为衔接。广义方法下的语篇衔接可分为语义衔接和结构衔接,本文拟将语义衔接作为出发点,逐个分析,展开研究。Haliday 和Hasan 认为,语义衔接手段分为照应、替代、省略、连接词和词汇衔接五大类。大多数学者认为,英汉语言有着相同的衔接机制分类,在很多的衔接手法上也非常相似,尽管如此,英语和汉语作为不同的语种和其不同的表达思路,仍然导致了各种差异的存在,因此译者必须对此引起重视,避免衔接障碍。华盛顿.欧文笔下作品以笔触清新诙谐,思想寓繁于简,文风自由洒脱的特点而著称,深受世界学者和读者的喜爱。The Authors Account of Himself这篇散文有许多为人称道的的艺术风格,其汉译本也是用词不事雕琢,句式参差有致,结构如行云流水,就古文论古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高健、李明、夏济安翻译的三个版本,也是众多学者进行对比研究得最为多的版本,而高健在散文翻译方面成就卓越,对我国翻译界做出了巨大贡献,代表着中国散文翻译的最高水平。因此本文将以高健翻译的The Authors Account of Himself作为研究载体,来进行比较研究。

2 语义衔接对比例证分析

2.1 照应

在英语中,建立照应关系的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某物如果是第一次被提到时,用其本来的显性称呼,若其在紧随的语篇中再度出现就会被用一个代词。但是在中文中,代词的使用并不像英语中代词使用的那么频繁。一旦某物在语篇中出现,照应的连贯性就通过省略主语的方式来表现。例如:

原文:As I grew into boyhood, I extended the range of my observations. My holiday afternoons were spent in rambles about the surrounding country.

译文:及长,我观察的范围更续有扩大。无数假日下午尽兴消磨在郊埛的漫游之中。

上述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英文原句中出现的“As I grew into boyhood”中的“I”;在译文中被省略掉了,直接翻译成“及长”。以及“My holiday afternoons were spent in rambles about the surrounding country”中的“My”也直接被省略掉了。汉语注重主体思维,这种思维模式以“万物皆备于我” 作主导,往往从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或倾向于描述人及其行为或状态,因而人称不言而喻时,常常省略人称。

2.2 替代

替代与照应有相似之处,均是语言中为避免重复而采取的措施,是一种句子和词项之间的关系。但是替代与照应的差别在于,替代关系到词汇语法,而照应关系到语义关系。因此,替代和被替代部分一定需要是在两个相同的句子中作同样的成分,处于同一语法地位。英文中常用“so”“not”“do”“one”等词汇来替代前文叙述过的内容或人物,而汉语常使用“这样”“弄”“搞”“如此”等方法来表示。

原文:I have mingled among them in my time, and been almost withered by the shade into which they cast me; for there is nothing so baleful to a small man as the shade of a great one, particularly the great man of a city.

译文:我平生也颇厕身其间,而且常被他们弄得黯无颜色;因为一位伟人——尤其是一位城市的伟人——的光焰往往有为小人物所难堪者。

原文中用 “a great one”替代了 “a great man”来避免重复,而翻译成汉语却都是“伟人”,汉语多用重复来表达强调。

2.3 省略

省略和替代作为衔接的性质是一样的。省略其实就是零替代。替代被看作是语言项目之间的关系, 如词汇或小句。省略法是增词法的反面,在同一译例中,如若英译汉用了增词法,回译成英语应当使用省略法。省略在日常生活中时常用到,人们总能够从篇章和话语的上下文语境中找到被省略的部分,因而省略是在不影响正常交际的情况下所做的简化处理,使得语言更加简洁明了。同样,在英语和汉语中都存在着省略,汉语的省略比英语更为频繁,省略的语言部分也更多。

原文:Even when a mere child I began my travels, and made many tours of discovery into foreign parts and unknown regions of my native city, to the frequent alarm of my parents and the emolument of the town-crier.

译文:早在童稚时期,我的旅行即已开始,观察区域之广,遍及我出生城镇的各个偏僻之所与罕至之地;此事固曾使我的父母饱受虚惊,市镇报讯人却也赖以而沾益颇丰。

英语虽有省略,但是仍然遵循着整体架构的完整,省略的部分我们能够从其形式中看出来;原文最后一个短句“to the frequent alarm of my parents and the emolument of the town-crier”把主语省略了,其实是把前面的几个句子描述的内容作为主语,而译文中采用增词法,增添了“此事”作为主语,按汉语的思维来看,这样逻辑关系才清晰了。

2.4 连接词

原文:My native country was full of youthful promise. Europe was rich in the accumulated treasures of age.

译文:我的本国充满着青年的远大前程;欧洲却蕴蓄着世代聚集的珍奇宝藏。

原文的两句之间并没有逻辑连接词,但是不难发现他们之间有对比转折的关系。翻译成中文时译者增加了表示转折的连词“却”,使读者对其中的转折关系一目了然。

2.5 词汇衔接

词汇衔接指通过词的重复、同义、反义、上下义、整体与部分等关系达到语义连贯。

原文:It has been either my good or evil lot to have my roving passion gratified. I have wandered through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witnessed many of the shifting scenes of life.

译文:不管好运厄运,我这漂泊的热望总算宿愿得偿了。我漫游了许多不同的国家,阅历了不少变动不居的人生世相。

中英文中的词汇衔接都很多,原文中的“wandered”和“witnessed”就是同义,译文中的“漫游”和“阅历”也有同样的关系。

3 结语

通过仔细的比较和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汉英中的语法衔接手段有很多的相似性,也有很多的差异性。衔接理论对文体研究有很重要的作用,对英汉翻译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高健先生认为“欧文的散文以艾狄生与斯迪尔为楷模,但清丽与妩媚之处尚且过之”。他力图以切近原作形式来移植原作风格,用词有古雅倾向,因而一些句子也显得过于刻板。为了做到两种语言的连贯,在做翻译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遵循原语言中的衔接手段的特点,另一方面,还要根据目标语言的特点对其进行必要的改动和转换。

参考文献

[1] Halliday, M.A.K. and Hasan, R. Cohesion in English[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 胡壮麟.语篇的街接与连贯[M] .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3] 黃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4] 苗兴伟《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的发展及应用》评介[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2):58-59.

[5] 谭逸之.语篇衔接与翻译[D]. 福州大学,2005.

作者简介

刘淑君(1993-),女,湖北,汉族,研究生,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猜你喜欢

对比
关于杨德豫与黄杲忻版本的露西组诗译文对比分析
“鱼”不如“渔” “渔”不如“欲”
语法衔接在英汉法律翻译中的应用
俄汉语名词的对比分析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