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干细胞基础研究人员对组织管理认知的分析

2017-08-27王胜军郭强陆梅华刘丽娟陈立富姜天骄孙金海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梯队项目组研究成果

王胜军, 郭强, 陆梅华, 刘丽娟, 陈立富, 姜天骄, 孙金海

·卫生服务评价·

我国干细胞基础研究人员对组织管理认知的分析

王胜军1, 郭强2, 陆梅华1, 刘丽娟3, 陈立富3, 姜天骄3, 孙金海3

目的 分析我国干细胞基础研究人员对组织管理的认知情况,探讨改善干细胞技术管理的对策。方法 对248名科研人员实验室水平的认知情况、人才梯队建设认知情况、项目组交流合作与主管部门行为的认知情况、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的信心进行了分析。结果 科研人员对实验平台建设比较满意,并认为技术骨干与科研经费是主要影响因素,项目组合作存在一定的不足,主管部门态度积极,有超过30%的人员对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的信心不足,且发现性别、资源配置情况、人才梯队建设情况、与相关企业的合作情况是影响科研人员对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信心的主要因素。结论 应继续推进实验平台建设,补充技术骨干,拓宽资金投入渠道,规范科研经费管理,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干细胞; 团队建设; 研究团队

干细胞技术是一项快速发展的新型技术,拥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商业潜力,受到了科技大国的高度重视。干细胞科研团队建设水平、科研人员的认识直接反映了干细胞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影响了干细胞技术的发展。因此,分析我国干细胞基础研究团队建设情况,对于促进我国干细胞基础研究的顺利推进至关重要。本文对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的46个项目组、248名科研人员进行了调查,发现影响科研团队建设的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通过文献检索和专家咨询,选择能代表中国干细胞基础研究水平的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地的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第二军医大学、浙江大学等13个单位46个项目组的全部248名科研人员为研究对象,其中北京8个项目组、上海16个项目组、广州20个项目组、杭州2个项目组。

1.2 研究方法

通过文献查阅的方法自制了调查问卷,并先后邀请10名专家进行了3轮论证,调查了科研人员对于实验室水平的认知情况、人才梯队建设认知情况、项目组交流合作与主管部门的认知情况以及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的信心等。

1.3 统计分析

数据的录入和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实现。采用χ2检验对“成果应用于临床的信心”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用于“成果应用于临床的信心”潜在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研究共调查了248位科研人员,其中30岁(含)以下153名;男性125名;在当前项目组工作时间3年(含)以下、3年以上的科研人员分别有138名、110名,占56.1%、43.9%;中级职称人员73名;本科及以下、硕士、博士分别有51名、79名、118名。

2.2 对实验室与人才梯队建设的认知

大部分调查对象认为自己所在实验室的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占总数的66.9%;对实验室技术水平“满意”或“比较满意”者共224人,占90.3%;“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者共24人,仅占9.7%;对现有资源配置“满意”或“比较满意”者共204人,占82.2%;“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者共44人,占17.8%。

大部分科研人员认为“人力资源”和“资金投入”是影响项目组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分别占35.9%、30.2%,其余分别为“实验仪器”“管理制度”和“其他”因素;绝大部分受调查者认为人才梯队建设“合理”或“比较合理”,共计185人,占74.6%;118名科研人员认为人才队伍最薄弱的环节是“技术骨干”,其次是“青年人员”和“学术骨干”,分别占47.6%、31.8%和20.6%。

2.3 对项目组交流合作及主管部门的认知

在科研人员对项目组交流合作的态度方面,79名科研人员对与相关临床科室的交流合作不太满意,占31.9%;42.7%的工作人员对与相关企业的交流合作“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45.1%的科研人员对与国外相关单位合作“不太满意满意”或“很不满意”。见表1。

表1 对项目组交流合作的态度 n(%)

有30名科研人员认为单位给予项目组的支持“充分”,168名科研人员认为“比较充分”,49名科研人员认为“不太充分”,有1名科研人员认为“很不充分”,分别占12.1%、67.7%、19.8%、0.4%;37名科研人员认为主管部门搭建合作平台“积极”,164名科研人员认为“比较积极”,分别占14.9%、66.1%;共计有218名科研人员认为主管部门对项目组“重视”或比较“比较重视”,占88.0%。

2.4 对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信心的认知

59名科研人员对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有信心”,116名科研人员“比较有信心”,66名科研人员“不太有信心”,7名科研人员“很没有信心”,分别占23.8%、46.8%、26.6%、2.8%。对可能影响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信心的单因素分析方面,把年龄、性别、项目组工作时间等18个可能与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信心有关的因素,分别与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信心的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从事本专业时间、职称、学历、实验室建设水平、项目组内部交流合作等6个因素与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的信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其余12个因素与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的信心有潜在的相关关系。见表2。

选择单因素分析中P<0.1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性别、资源配置情况、人才梯队建设情况、与相关企业的合作情况是影响科研人员对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信心的主要因素,女性、对资源配置满意者、认为人才梯队建设合理者、对与相关企业合作情况满意者对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更有信心。见表3。

表2 可能影响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信心的单因素分析 n(%)

表3 对干细胞产品应用于临床信心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实验平台建设取得成效,科研经费与技术骨干仍是主要影响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人员对实验室建设情况的认可程度比较高,对人才梯队建设状况也比较满意,认为“合理”或“比较合理”的占74.6%。这与国家和地方政府重视高端人才引进、投入大量资金推动干细胞研究有关[1-2]。在调查“影响项目组的最主要因素”时,最主要的两个因素是人力资源和资金投入。这是因为,人力资源是科研机构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科研资金是科研创新的物质基础,是形成组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和资金投入将是影响项目组发展的重要话题[3-4]。在调查“人才队伍建设的最薄弱环节”时,认为主要因素是技术骨干。然而科研团队缺乏科研成果高产的年龄的技术骨干,有数据显示在取得重大科技进展的科学家中,30~40岁的占67.9%[5];Karen及Horner等[6]对男性心理学家的研究指出,科研人员在20多岁时成果较少,40岁左右是成果产出的高峰期,随后呈下降趋势;对近10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平均年龄进行统计发现:医学41.1岁,化学40.7岁,物理学37.3岁[7]。结果提示,相关人员和部门应该优化人才资源机构,发挥技术骨干的支撑作用,拓展科研资金来源渠道,规范科研经费管理。

3.2 科研合作初具范式,合作内容需进一步深化与创新

在调查“对项目组合作情况的认知”时,发现有超过30%的调查对象“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这是因为,当前我国校企合作程度低,参与主体数量有限,合作关系不稳固,对合作创新重要性的认识不足[8-9]。在“对管理部门行为认知”的调查时,也发现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单位和相关管理部门也给与了相当的重视。在现在大科学时代,任何形式的科研创新都离不开科研合作[10]。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在积极促进科研的合作,搭建合作平台,包括各大科研项目、产学研促进合作会的成立、国家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等,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1-12]。Paul的研究也表明,主管部门在科研合作、学术自由、资金资助等内生性因素方面的支持对科研产出有显著影响[13],这是导致对主管部门行为比较满意的原因。为了更好地取得联合公关成效,有关部门应科学、高效地搭建合作平台,提高科研人员的合作意识,深化合作内容,建立稳固的科研合作关系,规范科研成果的共享,提升科学研究的合作化水平。

3.3 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

通过调查,发现近30%的科研人员对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没有信心,女性、对资源配置满意者、认为人才梯队建设合理者、对与相关企业合作情况满意者对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更有信心。Nielsen等对美国、英国、日本工作满意度调查时发现,虽然女性收入相对较低,但是工作满意度却更高,他们认为是因为男性和女性具有不同的期望结构和期望值[14]。王志刚等[15]同样认为,由于女性的期望值偏低,导致对工作的满意度较高,而信心与满意度呈正相关,女性工作满意度较高,因此女性对科研成果应用临床更有信心[16]。科学的人才梯队结构、合理的资源配置状况,是科研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搭建校企结合的产学研一体化体系是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驱动力[17],所以对资源配置满意者、认为人才梯队建设合理者、对与相关企业合作情况满意者对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更有信心。因此,有关部门应该优化资源配置和人才梯队建设,深化与企业的合作,树立科研人员的信心,提升科研效能。

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干细胞基础研究,应进一步提升干细胞基础研究团队建设水平。一是紧跟国际动态与发展前沿,不断强化与提升实验平台的水平;二是完善人才梯队建设,引进与培养技术骨干,增加干细胞研究的经费支持力度,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比如企业的加入、风险投资、个人捐献等,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规范经费的预算与审计,追加责任条款、验收评估,对有问题的项目责任人列入“黑名单”,追回项目资金,限制未来申请科研项目的资格,并建立科研项目立项、审批、经费使用、监管责任的系统法律,提高经费使用效率[18];三是积极搭建合作平台,科学高效的整合企业的资金优势、基础研究的技术优势、医疗机构的临床资源优势,促进医院、基础研究机构、企业等的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平台的形成,深化合作内容,规范科研成果的分享[19]。

[1] 童锋,夏泉,何万宁.高端人才引进触发的高校内部新矛盾研究——以G高校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14(3):166-169.

[2] 杜艳艳.世界主要国家的干细胞研究最新动态[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9,29(6):151-154.

[3] 王晓红.浅谈如何加强科研机构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J].科技资讯,2011(17):162-163.

[4] 邹江蓠.企业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J].中国经贸,2014(7):202-203.

[5] 江建云.湖南省科研院所人才现状及结构优化建议[J].科技管理研究,1997(2):45-47,38.

[6] Homer KL,Rushton JP,Vernon PA.Relation between aging and research productivity of academic psychologists[J].Psychol Aging,1986,1(4):319-324.

[7] Aone.Research Productivity of Academic Psychologists[J].Psychology and Aging,1994,1(4):51-52.

[8] Shavel BA.100 years of Noel prizes[M].Los Angeles:The Americas Group,2006.100.

[9] 温芳芳.基于专利文献计量的我国校企科研合作现状分析[J].情报杂志,2014,33(12):71-76.

[10] 邬智,孙侠.广东省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合作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广东科技,2010(3):67-69.

[11] 谢彩霞,刘则渊.科研合作及其科研生产力功能[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23(1):99-102.

[12] 沈崇灵,主编.法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51-52.

[13] Jungnickel PW,John W.Creswell.workplace correlates and scholarly performance of clinical pharmacy faculty[J].Res Higher Educ,1994,35(2):167.

[14] Smythr SN.Job satisfaction and response to incentives among China's urban workforce[J].J Socio Econo,2008,37(5):1921-1936.

[15] 王志刚,蒋慧明.关于中国员工个体特征对其公司满意度影响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4,7(1):101-106.

[16] 袁浩斌,Williams BA.护理仿真模拟学习的设计特征及其与学生信心和满意度的关系[J].护理研究,2014(21):2561-2565.

[17] 赵雪梅,夏义堃,刘涛,等.新形势下优化高校科研队伍资源配置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11(2):8-12.

[18] 王胜军,孙金海,刘丽娟,等.我国干细胞基础研究团队人才队伍情况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5(4):253-255,256.

[19] 王胜军,孙金海,郭强,等.我国干细胞基础研究团队科研情况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5,32(5):380-383.

The Recognition of Basic Science Researchers of Stem Cell on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WANG Shengjun,GUO Qiang,SUN Jinhai,et al.

Shanghai Children's Medical Center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Shanghai,200127,China

Objectives To analyze the recognition of basic science researchers of stem cell on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and to explore measures of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of stem cell technology.Methods Analysis of 248 researchers was made in the aspect of recognition of the level of the lab,talent team building,interchange and cooperation among groups and the actions taken by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and confidence in the possibility of translating the research results into clinical practice.Results Researchers were relatively satisfied with the platform and regarded technicians and funds were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They also thought that there were insufficient cooperation between groups and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had a positive attitude.More than 30% of the researchers lack the confidence in translating the research results into clinical practice.And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ir confidence were gender,resource allocation,talent team building and the cooperation with relating companies.Conclusions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further pus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lab platform,recruiting more technicians,broaden the channel of funds,regularize the management of research funds and building up platform for cooperation among manufacturing and researching departments actively.

Stem cells; Team building; Research team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273273)

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上海,2001272第二军医大学训练部,上海,2004333第二军医大学卫勤系,上海,200433

孙金海

R192.9

A

10.3969/j.issn.1673-5625.2017.01.029

2016-02-20)(本文编辑 王芳)

猜你喜欢

梯队项目组研究成果
国庆70周年阅兵式空中梯队解读
CSCO生物统计学专家委员会RWE项目组简介
延长石油集团研究院十大基础研究成果
The Sound of Tennis 网球之声
延长石油集团研究院十大基础研究成果
Association between estradiol levels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IVF cycles with single blastocyst embryo transfer
《实用医药杂志》专栏展现军事医学研究成果
基于数字化平台的项目组管理实践
简述鱇浪白鱼渔业资源相关研究成果、问题与建议
龙腾东方航空情 战鹰守护中国梦——9·3大阅兵空中梯队巡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