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专利信息视角的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

2017-08-27杨嘉歆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20期
关键词:授权量申请量战略性

杨嘉歆

(宝鸡文理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陕西宝鸡721013)

基于专利信息视角的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

杨嘉歆

(宝鸡文理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陕西宝鸡721013)

以陕西省的各项专利数据为依据,详细总结分析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技术创新情况,合理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对陕西省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际情况,分析出应从哪些方面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从而为促进陕西省更好更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依据。

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专利信息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先导力量,是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未来国家间经济实力竞争将是新兴产业发展水平的竞争。技术创新与市场培育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两大瓶颈。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条件和根本要求[1]。

本文拟从专利信息视角,通过定量分析的手段,结合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处的现实环境,实证检验影响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而提出陕西省新兴产业发展的具体路径。

一、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陕西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创新型陕西的总体要求,通过实施相关创新工程,创新能力向自主方向发展,使产业范围大幅增长,集聚功效初步显现。陕西省卫星导航、抗体药物、超导材料等领域的技术已在国际崭露头角。

(一)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发展

截至2015年,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稳健进步,增加值达约1 800亿元,与上年相比提高0.4%;与地区生产相比较,增长4.4%。与传统产业相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全部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中74.2%是工业,其主导地位明显。2015年增加值共计1 361亿元,是总计的17.8%,与去年比增长1.8%。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第三产业共增加382亿元,占比为20.8%,增长11.2%,比全部第三产业增速快1.6个百分点。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达约2 500亿元,占全省投资总额达12.7%,比去年增长1.4%;比全省投资速度快12.9%。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盈利数额与传统产业比较有显著好转,营业收入、营业利润都有所上涨,对拉动企业收入做出了巨大的的贡献。

(二)七大产业发展各有特色

以风电节约能源为代表的新能源和充分运用环保理念生产的新能源汽车,投资增速分别为46.9%、42.5%,与其他产业相比较高;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增速势头紧随其后,达35%;投资额占比最大的节能环保投资增速也不低,依旧处于一个高度增长状态;同时,生物产业增长率也达到18%左右。

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速度快。2015年,新信息技术产业位居第三位,增长速度最快,为23%,较战略性新兴产业高10.%左右,拉动增长3.7%。其由三星、美光等优秀行业领头,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在各行业中的地位有所上升。后期伴随各市级高新区建设,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实现了发展创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同时,以陕西省有色新材料、宝钛集团为代表的新材料名次较靠前,提高16.7个百分比,拉动增长3.4%。

二、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信息分析

(一)陕西省与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比较分析

近几年,以专利信息为指标的评价方式,使得学者们对技术创新能力研究逐渐增多,专利数据成为分析技术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

2010—201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年平均增长率达20.08%,授权量为13.82%。其中,国家内部申请量占比2010年为66.73%,而2014年增长到77.35%,授权量占比亦由53.04%增至63.98%,均增长超过10%(发明专利申请走势参见图1)。

图1 2010—201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申请走势(单位:件)数据来源:中国知识产权局

2010—201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授权总量整体都处于增长状态,年均增长率为13.82%,但每年涨幅都有差别。201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增长率达26.00%, 2012年更是到了32.06%。然而根据2013年数据显示,年授权量停滞不前,2013年、2014年的年增长率分别只有0.11%、0.75%(参见图2)。

图2 2010—201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走势(单位:件)数据来源:中国知识产权局

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总的申请数量在这几年都排行首位,五年申请总量占比达26.63%;生物产业占25.09%,以1%的差距排第二;节能环保产业以21.47%排第三;这三个产业的发明专利申请量加起来相当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量的七成还多,地位影响较高。新能源汽与其他产业相比,专利申请数量相对较少,排名第七(参见表1)。值得注意的是,生物产业的发明专利申请量这几年来增长势头较好,在2014年,已经超过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申请量。

表1 2010—2014年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单位:件)

同创造专利申请状况相似,新一代信息技术授权数量在这几年都排行首位,五年授权总量占比达28.26%;生物占25.81%,排第二;节能环保产业以18.51%排第三。同样的,这三个产业在专利授权方面占主导地位。新能源居第七位(参见表2)。

江苏省、北京市、广东省、山东省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稳居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申请的前四位(参见表3)。安徽、上海、浙江三个省市均入围两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省市排行榜前七位。两年中,这七个省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申请量占总量的67.13%。陕西省相比之下申请量排名较2013年略有所下降,增长率及增长量均未进入前十。

表2 2010—2014年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单位:件)

表3 2013—201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及增长情况排名(前十位)

北京市、广东省一直居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授权量的前列,2013年分别占国内总量的16.21%、13.86%,2014年分别占15.70%、13.83%;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山东省均连续两年名列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省市排行榜前的第三至六位(参见表4)。可以看出,经济发达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有明显优势。而相比之下陕西省授权量排名近两年一直保持第十位,增长率虽未达前十,但有较高提升空间。

表4 2013—201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及增长情况排名(前十位)

2014年各产业发明专利申请及授权国内省市部分概览见表5、表6。从表中可以看出,沿海发达省份高居前列,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好,各省市基本具有优势产业。陕西省发明专利申请量及授权量均居中等位置,七大产业发展差异较明显。

表5 2014年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各产业省市发明专利申请量(部分)(单位:件)

表62014 年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各产业省市发明专利授权量(部分)(单位:件)

(二)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2014年陕西省新产业发明专利授权总量为1 705项,与2013年相比增加了51,占国内201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总量的2.8%,居第十,国内排名与2013年对比相差无几。2014年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增长率为3.08%,高于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年2.26%的增长率(见表7、表8),相比较2013年略有降低。

2014年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各产业授权数量最多的是533件的生物产业,其次是节能环保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授权量最少的是新能源汽车产业,仅为8件,具体

表72014 年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情况

表82013 年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各产业发明专利授权情况

见表9。国内排名居前列的是高端装备制造的第六位和新能 源的第七位、新信息技术排第八。

表9 2014年陕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各产业发明专利授权情况

2014年陕西省新能源产业的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增长率较高,达27.59%,其次是18.07%的新材料。与国内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呈现负增长相反,陕西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年增长率为6.23%。节能环保产业、生物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呈现负增长(参见图3)。

2014年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中,高校以982人次的绝对优势位居第一位,超过授权总量的一半,企业以519人次的授权量位居第二位,科研单位授权量最少,具体见图4。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各大高校的发明专利授权总和占比超过一半,企业紧随其后,二者之和占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八成以上。相比而言,高校类型申请人授权量比企业多,这说明陕西省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不明显,未形成专利优势突出的骨干企业。

图3 2014年陕西省与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各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增长率

图4 2014年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申请人类型分布(单位:人次)

经过对陕西省各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数据了解,可以得出以下结论:2014年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授权数以533件的生物产业居首,接下来是节能环保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授权数最少的是新能源汽车。2014年陕西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明专利授权量由2013年的6件升为8件。国内排名较靠前的产业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国内排名分别为第6位和第7位。占国内比重较高的是高端装制业,为5.33%,新能源汽车占国内比重最低,相比上年呈负增长;其余各产业占国内比重相差无几。

2014年相比高端装备制造、生物、节能环保产业的授权数量有所下降,其余的都有所增加。另外,陕西省与全国相比较,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增长率高出很多,说明陕西省在这三个产业发展势头较好,且有了可实施的发展计划。节能环保、生物、高端装备制造均低于国内专利授权量年增长率,可见,这三个产业发展缓慢,需要新的措施促进其增长。但高端装制业依旧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占比最大的,陕西省这方面产业具有先天的发展优势。

四、提升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对策建议

(一)依托政府扶植保护,实现创新能力跨越发展

创新是推动国家繁荣昌盛源源不断的动力,地方也一样。本文研究得出: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很有前景,但与经济强省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因而政府这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通过政府扶植加紧科研精英的培育和研究费用的投入,为相关人员营建优越的劳动环境;另一方面,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利用其优势,合理分配所需资源,充分发展陕西省的领先科研技术。并通过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区域经济互动,积极创造新的发展机遇,引导创新思想的产生,使产业具备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能力[2]。加快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变,紧密联系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地区经济,实现创新能力快速进步。

(二)巩固基础产业优势,推动劣势产业进步

陕西省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具有相对优势,但新能源汽车产业实力相对薄弱。一方面,《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把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放在首位。充分利用科教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依托新材料、航空、航天等产业基地,加快航空、卫星应用、集成电路、半导体照明等核心产业链建设,带动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另一方面,政府加大资金投入,整合新能源汽车企业,积极拓展新能源汽车业务,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和便民利民的设施建设,提高地区新能源汽车产出率,实行“绿色出行”。

(三)培养和引进具备创新能力的科技型人才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进步需要大量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支撑,要想提高陕西省的科教能力,就务必把培养和引进创新型科技人才作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目标,以此来提高陕西省的科教能力。

建立创新人才机制,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培养和输送高技术人才,全面支持高等院校、科技研究院等专业人才积极从事新兴产业相关工作;利用陕西省具有众多高校的优势作用,加强相关专业学科的建设,联系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实现领军人才向更高层次的转变;针对不同需求吸引海外创新型人才,尤其是行业拔尖人才。

(四)加大投资力度,突出企业优势

企业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心骨,但它的核心地位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要想提高企业的发展进度,首先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保证政策实施效果,增强各项扶持政策的持续性和普惠性,促进企业发展;其次要避免单一投融资体系的出现,加大投资力度,引导金融证券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靠拢,鼓励企业家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贷投资;最后要充分利用具有专利技术的企业,鼓励民间企业资本扶持,突出企业优势。

[1]李东华.技术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2(4):93—98.

[2]胡红安.西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的制度分析——以陕西为例[J].价值工程,2012,(22):18-20.

[责任编辑 柯 黎]

F062.9

A

1673-291X(2017)20-0043-06

2017-02-20

陕西省教育厅科技专项项目(14JK1027);宝鸡文理学院院级项目(zk0910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西部青年基金项目(15XJC630004);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2016R025)

杨嘉歆(1985-),男,陕西宝鸡人,讲师,硕士,从事技术创新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授权量申请量战略性
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量超5万年
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国际化的推进策略
温州城市“拥江发展”的战略性和现实性思考
2018中国企业500强榜揭晓 华为公司发明专利最多
2017年河南省各省辖市及直管县(市)专利授权量统计表(12月)
2018年河南省各省辖市及直管县(市)专利授权量统计表(3月)
138.2万件,发明专利量质齐升企业占大头
2017年广东省专利申请及授权量居全国首位
2016年英国外观设计申请量增加55%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认识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