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角度换位,指导学生深度阅读

2017-08-26缪张琴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孔乙己尝试创作

缪张琴

心理换位法是一种通过角色互换来体验对方心情的方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尝试推己及人、设身处地考虑人物形象的内心情感和处境。初中生理性思维能力有限,在理解文本的时候往往不够深刻,在这种时候尝试运用多角度换位的方法能促使学生深入阅读文本。

一、与主要人物换位,体验心里涟漪

不少精彩的作品中都有性格鲜明的主人公,然而初中生理解能力有限,往往无法感受主人公内心情感的变化。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换位思考,将自己代入文本中,经历主人公所处的状态,感受其内心波澜起伏的变化。

学习《孔乙己》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问题,让学生尝试和小说中的主人公“孔乙己”进行角色互换,体验他心底的波澜。“在很多作品中都能看到读书人借酒消愁的场面,利用酒精的麻醉能让人得到片刻宁静,而孔乙己在咸亨酒店中又得到了什么呢?尝试想象自己处于孔乙己所在的环境中,体验自己的内心变化。”学生在感知后表示:“假如我是孔乙己,想要靠喝酒麻醉神经,但是当我来到咸亨酒店后,却成为别人嘲弄的对象,成为了别人的‘下酒菜,我的心情必然不好受。他们哄我说出‘之乎者也、‘窃书不能算偷,然后取笑我。不仅如此,就连小孩都鄙视我。所以我最后只能痛苦地离去,最终从咸亨酒店消失了。”教师还可以摘取文本中的某些句子让学生分析:“文章中提到‘便排出九文大钱,试着从孔乙己的角度分析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学生将自己代入文本之中,尝试做出“排”的动作,并揣摩孔乙己的心情。学生总结:“当‘排出铜钱的时候,具有展示的意味,表示九文大钱,一点都不少,这个举动虽然小但是却表现了堂堂正正的人品。”

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站在主人公的角度分析他们的行为,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这样分析文本更有切身感受。

二、与次要人物换位,感受复杂情感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人物复杂错综的情感线索,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迁移感受法,将文本中人物的处境和自身经历联系起来,这能让他们更好地感知人物情感。

学习《皇帝的新装》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骗子、老百姓等人物形象,感受他们复杂的情感。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文章中的两个骗子是什么形象,想象自己在生活中是否有欺骗别人的经历,自己当时有怎样的想法?”学生思考后总结:“假如我是骗子,而且在行骗后并未受到制裁,不仅如此,在我行骗时社会上层人士还欣赏我,那么这除了说明我的人品不好以外,更说明这个社会是一个病态的社会。由此可知作者在这篇文字中并非真的想要批判骗子的行为,而是为了以骗子的形象作为试金石,解剖病态的社会。”此外《皇帝的新装》中还有很多老百姓的形象,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尝试分析他们的心理特点。教师提问:“试想一下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是否曾经当过类似的旁观者?作者如何真实细致地描写老百姓思想的变化?”学生设身处地思考,认为老百姓的思想和皇帝、官员不一样,并没有坚持谎言,最终还是回到了真理的一边,这种思想的变化给了皇帝和官员极大的讽刺。

小说中次要人物越多,文章的情感线索就越复杂,初中生很难梳理清楚,采用角色换位的方法能促使学生理清线索,感受文本中复杂的情感。

三、与作者换位,探析创作意图

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和作者换位,体验作者的生平经历,感受作者所处时代的特點,这能促使他们更好地了解作者的创作思想。

《范进中举》中的主人公“范进”是一个受到封建科举制度迫害的人物形象,而文中的次要人物如邻居、乡绅等都行为可笑,展现出趋炎附势的丑恶面貌。然而该作品创作于清代,距离初中生较远,学生很难理解这些人物形象,更难以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和作者进行换位思考,探索他的创作意图。在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后,学生发现作者吴敬梓生活在清朝鼎盛时期,当时的社会看上去十分繁荣,但是却给封建社会的崩溃埋下了祸根。作者有敏锐的观察力,注意到了这一点,他发现科举制度促使很多文人追求名利,统治者一方面设置文字狱控制人们的思想,而另一方面则又用科举的方式收买文人。吴敬梓正是看穿了封建社会的丑恶面貌,才想将社会百态记录下来,用来警示世人,因此创作了《儒林外史》,塑造了范进等一大批可笑的人物。在分析了作者所处时代,了解了文章的创作背景之后,学生便了解了作者的创作思想。

在文本阅读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尝试心理换位,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站在文本人物的立场上认识问题,切身感受其处境;也可以采用迁移感受法,将文本中人物的经历和自己的自身经历联系起来,从生活经验中找到彼此的契合点。不管是和文本中人物进行角色互换还是和文本作者进行换位,都能帮助学生体验人物内心世界,感受他们复杂的情感,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八一中学(226014)

猜你喜欢

孔乙己尝试创作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一墙之隔》创作谈
尝试
孔乙己(下)
孔乙己
一次让我受益的尝试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