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语文课堂中的“变奏”
2017-08-25李德平
李德平
摘 要:课堂中常有来自学生对文本的“异议”或对课堂的“干扰”,也有教师本身一些陈旧观念因素造成的负面影响。这些“变奏”常常分散于课堂流程中的某些关键环节,对课堂教学效率产生负面影响。合理处理语文课堂中的“变奏”,倾听学生的声音,重新找回语文的书卷气,让语文教学回归本色,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真正奏起和谐的旋律。
关键词:语文课堂 异议 干扰 和谐 教学本色
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总是充满着动态与生成。课堂中常有来自学生对文本的“异议”或对课堂的“干扰”,也有教师本身一些陈旧观念因素造成的负面影响。这些“变奏”常常分散于课堂流程中的某些关键环节,对课堂教学效率产生负面影响。如何处理语文课堂中的突发的“变奏”,保证课堂高效,这是值得我们语文老师深思的问题。
一、直面“异议”顺水推舟
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强调学生多元化解读文本,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情感体验。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常有新奇的创意和独到的见解,这是课堂中宝贵的生成。因此,当课堂中出现学生对文本似乎不和谐的“变奏”是,我们教师应顺水推舟,在正确解读文本的框架内,让学生的思维和个性得到张扬。
曾经听一位教师讲授《孔乙己》一文,在探究文章主题环节时,教师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根源究竟在哪里?”教师的本意在于想让学生直接从孔乙己的命运入手,进而发现主题。但有一位却说孔乙己是幸运的。此言一出,其他同学都用异样的目光看着他。教师瞬间决定顺水推舟,让他说下去。
生:“能早点离开这个缺少人性的社会,离开麻木不仁的群体,何尝不是一种解脱。所以说他是幸运的。”
生A表示赞同:“孔乙己的确无路可走,他必死无疑!”
师:谁还能为孔乙己指一条明路?
生B:再去参加科举吧,也许能和范进一样中个举人。
生C;不可能,社会都不接纳他,孔乙己的生存都成问题,还怎么考?
生D:为什么不是做个教书先生,他的字不是很好吗?或者学学蒲松龄、吴敬梓写写文章,也可养活自己呀!
……
一石激起千层浪,老师顺水推舟的几句话,揭开学生合作探究的序幕,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和张扬,对文本的解读及主题的挖掘也更深入了。设想一下,假如教师对那位同学的异议置之不理或断然否定,不仅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更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排除干扰,因势利导,回归课堂本色
过度开放的语文课堂被注入大多的繁华与喧闹,学生过度地超文本个性发挥往往会冲淡文本的底蕴。语文课程甚至被异化为历史课、政治课、环保课……因此,我们语文教师有必要阻止非语文性杂物渗入课堂,要使语文教学回归本色。
我在教授《口技》一课时,要求学生从文本中找出描写口技表演者技艺高超的语句。绝大多数的学生能结合文章圈点起来,可有一位学生却情不自禁地吹起口哨来。全班同学闻声立刻哄堂大笑。台下竟有同学起哄:“让他来一个。”有人还鼓掌欢迎。课堂的骚动让我有些恼火,但马上平静下来。我对那位同学说:“你的口哨吹得很不错,在下周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你要好好表现一下呀,并且写一篇小小的说明文,介绍你的口哨技艺。好不好?”那位同学有些不好意思地答应了。其他同学也随即人刚才的嬉闹中走出来,重新回到对文本的解读中。设想一下,如果我真的按同学的提议做,课堂可能会更活跃些,但并不是本色的语文课呀!
三、减少干预,合作探究
如果把课堂比作行舟,师生就是双桨。只有师生平等合作,和谐互动,语文教学的“航船才能走得更远。当学生合作探讨正激烈时,教师不知趣地在一旁指手划脚,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静下心来沉思,教师却叫停打断,生硬地向学生送答案,会钳制学生的思维;当学生跃跃欲试发表自己见解时,教师却滔滔不绝,越俎代庖,霸占学生的话语权……这种缺少和谐、缺乏合作的课堂,既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又“奴化”了学生的性情。
我在讲授契诃夫的《变色龙》一课时,曾经也过分枯燥地解析人物形象,课堂效果大为缩水。后来,我再讲这一课时,总结了经验教训。我精心设计了“文本再现”环节,让学生近距离走近文本,理解小说中的奥楚蔑洛夫形象。在教学中,我只充当“叙述人”的角色,学生分别充当警官、巡警、看客群体、受害人角色。我把最精彩的语段留给学生自主阅读,自己只用沉重的语调将学生带入别样的境界。学生结合自己人性化的理解和情感体验,再现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的经过。在人物一次又一次的语言和神态变化中,学生真切地感知人物形象:媚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沙皇警察形象。在充满滑稽笑声的背后,学生不由地思考社会问题的根源。
合理处理语文课堂中的“变奏”,倾听学生的声音,重新找回语文的书卷气,让语文教学回归本色,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真正奏起和諧的旋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