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阶段学习倦怠生的特点和转化策略
2017-08-25袁鹏声
袁鹏声
摘 要:学习倦怠(student burnout)的概念是受到的职业倦怠概念的启发,前者还未有一个的明确的定义,主要将职业倦怠的观念代入学习倦怠的含义中,主要是反应学生对学校的学习表现出较强烈负面情绪,对学校课业、一切实践活动抱着消极、冷漠的心态。本文重点针对初中阶段学习倦怠生的特点开展详细分析,并提出对应转化策略。
关键词:学习倦怠 特点 策略
初中生出现学习倦怠的态度很大程度上与的学校课程带来的压力有很大的联系,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理的变化,初中生学习到一定程度,心理未得到适当的调整很容易出现低落等不良情绪,很快就会对学习生活、学校学习失去兴趣,渐渐的对关于学习的一切事物都感受到无趣,从而引发学习倦怠。
学习倦怠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心理特征及行为表现却基本相同,初中学生处于自少年到青年、身心步入成熟的过渡时期,其心理状态往往呈现出多元化及矛盾性的特点。初中学生的心理偏差在其学业中有着集中体现,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到了初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更会对学生的学业及以后的发展埋下严重隐患。学习过程中的倦怠情绪是这一时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征,即由于学习压力或缺乏学习兴趣而产生对学业厌倦的消极态度和逆反心理。[1]
教育和转化学习倦怠生是班级管理的重头戏,而学习倦怠生的形成原因又是很复杂的。除少数是由于智力和生理有缺陷外,大多数学习倦怠生的形成都是由于后天的环境与教育失误等因素造成的。因而是完全可以转化的。我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得出以下的经验:
一、尊重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尊重的欲望是人类天性的最深刻的冲动。”初中生正处于情感充沛、精力旺盛的年纪,初中生被理解的心理需求很大,这个年纪的学生希望可以受到尊重,想法得到家人、老师和朋友的理解。但由于阅历不深,他们又比较脆弱,在努力维护自尊的同时易产生自卑,在渴望理解的同时易自我封闭。尊重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能赢得学习倦怠生的信任,增加心理相容性,清除他们的戒备心理,温暖他们灰冷的心灵,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逐渐培养起良好的行为习惯。只要教师从“人”的角度去面对学习倦怠生,将感情的立足点完全转移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与之同呼吸,共悲欢,一起品味求知道路上的苦与乐。这样,学生就会感到教师平等待人的民主风气,更加激励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爱戴。学习倦怠生处在这样的环境里,就不再感到孤獨和自卑,使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逐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2]
二、赋予爱心,增加“感情投资”
学习倦怠生的转化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因而做学习倦怠生的工作时要注意用爱心和耐心去感化他们,即多一点感情投资。
1.动之以情,消除戒备心理。
消除戒备心理的最有效办法,是教师对学习倦怠生要注入真挚而深切的爱,将严格要求渗透在爱之中,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实践证明,教师的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泠的心,使浪子回头。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重视。
2.晓之以理,增强学习倦怠生分辩是非的能力。
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教师经常地与学生沟通,给学习倦怠生讲道理,让学生养成“吾日三省吾身”的良好习惯,敢于正视自身的缺点,懂得与人沟通,对事物多从几个角度分析,教师与学生保持平等地位,以朋友的角度为学生分析错误,提高他们对事物的是非分辨能力。
三、注意捕捉和培养学习倦怠生的闪光点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即使是学习倦怠生,身上也有长处,也有“闪光点”。因此,教师要时常观察捕捉他们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同时给学习倦怠生创造闪光的机会,这样我们就容易抓到成功转化一名学习倦怠生的机会。13届在我所教的学生中,有一个姓钟的学生,成绩、纪律、品德样样都是在我校差出了名的,但他很喜欢体育活动。在学校举行的一年一度的校运会和篮球赛上他都能为班争得荣誉。于是我抓住这一契机在班上多次给予表扬,并要求全班同学向他学习,让大家明白“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的道理。在以后的工作中,每当有体育活动,我都叫他做领头,他每次都不负众望,久而久之,同学们信任他的现时给予他很多的关心和帮助,使他逐渐找回了自信,学习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劳动也就得积极起来,粗话脏话也在他身上绝迹了。实践证明,调动学习倦怠生的积极性,委任他们一些可以胜任的工作,可以满足他们的成就心理,也可激发他们关心集体的热忱,从而改掉身上一些坏毛病,进入到优秀生的行列中。
四、注意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教育是学生接受科学文化知识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三个要素中占主导地位,是协调家庭和社会两个教育因素,塑造学生思想品德、人生观、价值观的中心环节。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谈举止和行为习惯时刻影响着子女,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家庭教育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孩子人格基础的奠定,对孩子以后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
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巨大发展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电子技术、网络艰孩子的巨大吸引力造成了许多意志不坚的学生论为网络的奴婢,为此,学校要积极争取社会的配合,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远离网吧,远离一切有害健康和影响学习的活动。
学校对学生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家长对学校的支持度,和社会对学校的理解,而家庭教育的好坏,又能对学校的教育起推动作用,社会的良好影响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为学校德育的顺利开展扫清障碍,所以只有学校、家庭、社会相互支持、目标一致,才会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3]
五、注意表扬和批评的艺术性
对学生宽容但不能放纵,严格但不能苛刻,这对学习倦怠生尤为重要,因为长时间被认为是“差生”,大部分学生还是有一种“自弃”的心理状态,往往看不到自身的优点,教师应积极的发掘他们的优势,并加以引导,让他们感受到被认可的的感觉,增加他们的自信心。endprint
当然,批评也不能少,但批评要看对象,要分时间、地点,不能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面孔,要讲策略,方法要多样化。下面介绍两种最能让学生接受,又不会留下“后遗癥”的办法,使批评变得悦耳动听。比如学习倦怠生在违纪行为后一般是板起面孔加以指责,甚至谩骂、恐吓。这样的后果往往会造成学生因惧怕处罚而强词夺理,这显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还可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反抗情绪和敌对心理。但是,如果老师换一种方式,从关心学生的角度善意地告诫他“╳╳同学,首先你必须认识到自己的行为违反了学校的纪律,这对你对班级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当然,人非圣贤,谁都有犯错时候,我们老师也不例外,但要知错就改,这样才能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谅解,你也不会背上思想包袱┄┄我希望你能约束自己的行为,把主要精力放到学习上来,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我相信你一定能成功。”又如教师准备批评某位学习倦怠生时,事先找到他并告诉他因为什么问题,老师准备给他一个什么结果,看他的认识态度,让他有一个思想准备,这样在班上宣布处理结果,他能极好地配合,同时也能直到教育其他同学的作用。这样的言辞,学习倦怠生往往比较容易接受,并且能够自觉改正错误。
六、协调科任老师,统一思想认识
要做好差生转换工作,不仅仅是带班教师要帮助学生纠正,同时还要各科教师的支持,学习倦怠生各科的基础参差不齐,偏科较严重。比如我班有一位姓张的同学,有些科任认为该生的心理素质差,学习差,不值得把精力花在差生身上,也有些科任认为该生还有救,值得一试。基于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认识,我坦诚地向各位任课老师说了自己的想法,差生的基础虽差,但他们是热血少年,具有可塑性,只要我们的“雨”下得及时,坚信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最后全体任课老师思想统一形成合力,使这位差生逐渐转变成一位充满自信,遵守纪律,成绩良好的学生。
倦怠生并不意味这所有的都差,部分是学习成绩差,而部分学生是行为上比较离经叛道,往往性子不受约束。教师要以更多的耐心和爱心面对他们。为他们培养有利于转化的土壤,促使他们尽早转化。我经常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1.“三不”、“三优先”法。
针对行为方面比较顽劣的学生,教师需要更多的精力帮助他们找回正轨,教师的关怀会使得他们感受到温暖。让学生感受到尊重,渴望被人理解,有人能与他们一起奋斗,因此教师在辅导学生时要多给予鼓励,做错题目或者是做错事,第一时间不是批评,而是的帮他们分析错误,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并积极的改正。教育成功的前提就是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
2.三个“一点”法
差生一般都有活泼好动的特点,都有自己的爱好。平时我们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多参加各种有益活动,多给他们创造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激发他们不断积极进取。例如校运会,文艺表演、歌咏比赛,都是他们展示自己的大好机会,作为老师,就要善于把握这些机会,鼓励“差生”参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表演鼓励放宽一点。平时注意对差生以表表扬为主,只怕是一点小的进步,也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感到老师的关注和期望,鼓起上进的勇气。
应给予差生更多关注,良好的班级范围对培养优秀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善倦怠生的不良行为,教师的精力还是有限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多,教师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回管着学生,而学生在学校中,与同学一起上课,一起做实践活动,同学对自身的影响力还是大的。因此,教师要做好班级建设,大会班集体力量的,帮助学习困难的倦怠生提高学习成绩,并拉他们参与班级或者是学习的实践活动,让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 让他们在活动中施展他们的才华,找到他们的亮点,树立自信心。
总之,作为老师,时时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为学习倦怠生培养优质的、有利于他们转化的土壤,使他们在这样的土壤中得到“感化——转化——优化”。正如苏姆霍林斯基所说:“教育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给予学生多些关心,帮助倦怠生转化。
参考文献
[1] 李新.理学原理[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 郑希付.生心理健康教育[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3] 张万详.班主任工作创新艺术100招[M]江苏教育出版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