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2017-08-24李悦

时代金融 2017年20期
关键词:公司绩效医药行业股权激励

【摘要】随着我国企业股权分置改革完成,股权激励环境的逐步改善,医药行业在我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更应顺应社会趋势,加入股权分置改革的大部队中去。本文首先阐述了股权激励的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主要利用EXCEL和EVIEWS7软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通过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得出了股权激励比例与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绩效呈现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医药行业 股权激励 公司绩效

一、前言

医药行业是一个特殊的领域,它涉及了人类必需品的消费,其营利性应该建立在更好的医疗服务上。医药行业细分行业为生物药品制造业,是投入高、周期长的高新技术产业,拥有着自身的生物技术,医药公司想要发展,离不开技术的研发,应对人才资源重视。医药行业集制造业与高科技行业于一身,也相当于介于两者之间,医药公司需要较多的机器设备进行生产制造,同时,医药行业也需要生物技术,人力资本发挥了较大的作用,需要管理者及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股权激励的实施是企业为了激励核心人才促进公司长远发展的一种方式,医药行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是需要高端知识分子作为驱动力,对高端管理人才的激励是必不可少的。

二、股权激励的相关概述

(一)股权激励概念

股权激励是对公司员工的一种长期激励的方法,是企业为了激励和留住核心人才,而推行的一种长期激励机制。有条件的给予激励对象部分股东权益,使其与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从而实现企业的长期目标。

本文认为,股权激励是在了解公司真正需求的基础上,以公司长远利益为目标,对公司内的高级管理人员、技术骨干或其他关键人员进行给予股权的一项激励活动。

(二)股权激励主要模式

1.业绩股票。业绩股票根据管理者在管理公司的过程中公司表现出来的经营业绩所决定,若达到公司划定的目标,公司则会给与股权给管理者作为长期激励性待遇。每年年初公司都会放出一个标准水平,管理者按照这个标准水平来完成任务,若能完成,则按当初规定的股票比例给予管理者,而且还会通过每年的管理者创造的更好的成果来给与管理者股票,相反,管理者表现不好,不能达到标准水平,就将取消股票激励。

2.股票期权。股票期权是指购买方需要支付期权费后,才能获得一定数目的股票的权利,该一定数目的股票指的是按照签订的合同的要求,在有效期限内按照协定价买进或者卖出的股票。在期权买卖往来中,购买方为获得一定数目的期货的权利,需要向卖方支出相应的资金,期权购买方和卖方两者的不平等。在合同期内的时候,卖方不应拒绝行使其义务,不管市场情况多么糟糕,只要购买方要求卖方必须执行。

3.限制性股票。限制性股票是有限制作用的,公司是给与管理者一定数目的股票,但不允许管理者随意出售,只有达到公司的目标,管理者才可以出售取得利益。限制性股票是根据各公司相关财务数据及指标,明确规定了激励对象要获得股票所要达到的业绩要求及出售条件,指向性强。

(三)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

1.委托代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是企业内部接收及发出信息不对称、高层及基层信息不对称和激励问题被一些经济学家和学者探讨挖掘,由美国经济学家伯利和米恩斯提出了,公司股东拥有所有权,将经营权让渡给管理者,从剩余利润中抽出股东自身的利润。罗斯创造了具有当代意义的委托代理观念,委托人委托代理人行使某些权利,即代理人代理委托人行使某项权利,则委托代理关系就此形成。

2.双因素激励理论。双因素激励理论也称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保健因素通常包括企业规范、制度条例、人脉、工作环境、薪资报酬等,当这些因素不能达到员工所要求的标准,员工直接表现为不满意;但是,当这些因素改善到员工可接受的水平,这些员工也不会产生积极奋斗的欲望,只是可以消除员工的不满、懈怠和反抗,这就导致员工形成了一种达不到满意的状态和也不会感到不满意的状态的中间值,所以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基础就是要注意保健因素是否达到员工可接受的水平。激励因素是指能让人有积极向上的心理,能主动为工作而奋斗,会产生心情愉悦情绪,并能满足自我需求的因素,主要包括公司认可、个人成绩和责任感等,员工觉得这些因素达到自己心中所想了,就会给个人产生极大的激励效果。

三、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绩效实证分析

(一)研究假设

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上,股东拥有所有权,管理层拥有经營权,存在委托和被委托的关系,两者是分离开来的。那么,让管理层拥有一部分股票的收益权,可以激发管理层发挥主观能动性。企业绩效直接影响股权拥有者的利益,管理层作为激励对象,企业绩效越高,管理层获利越多。相继,管理层获利多了,激励效果越好,公司利益也会提升,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因此,本文提出假设:股权激励比例与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绩效呈现正相关关系。

(二)样本选取与数据处理

本文样本选取中,主要考虑如下几个问题:1.剔除B股和H股的公司。2.剔除了ST、ST*、暂停上市、退市、三板市场的公司。3.根据股权激励计划实施进程,本文选取了实施中和实施完成的公司,剔除了意向、预案、决案和未实施终止的公司。4.剔除了数据不全和数据异常的公司。

按照上述标准,根据中信行业分类,本文锁定了2013年开始实施股权激励的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并选取这些公司2013~2015年3年的年报数据,筛选后共有16家医药公司,共有48个观测样本。样本的所有数据都是来自于RESSET金融研究数据库、巨潮资讯网等网站。

(三)变量的选取

1.被解释变量。要衡量其激励效果,就要关注在增加了的股权上企业利润的变化。企业绩效好坏会呈现在净利润上,利用净资产收益率这个指标,可以了解企业绩效状况。国内很多企业都采用此方法,比较容易获取净利润和股东权益的数据。

2.解释变量。本文选取股权激励比例作为本文的解释变量。股权激励比例是在股权激励计划中激励股总数占股份总额的比例,此比例是不同于高管持股比例。之所以不选取高管持股比例是因为,管理层持有的股权可能不是全部来自于股权激励,而是管理层个人收购股票或者别的原因,也可能股权激励是对技术人员,并非管理者。股权激励比例在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中都有披露,这类数据容易获得。

3.控制变量。控制变量在实证分析中的存在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对公司绩效也会有重大影响,如果忽略不计,就可能会导致回归分析产生错误结论,因此,本文选取公司成长性、整体营运能力、资本结构、股权集中度和公司规模作为控制变量。

4.模型構造。根据本文提出的假设和选取的变量,建立了多元回归模型,引入了公司成长性、整体营运能力、资本结构、股权集中度和公司规模作为控制变量,具体模型如下:

ROE=α+β1MAS+β2GROWTH+β3TOTASSRAT+β4DEBT+ β4DEBT+β5CR+β6SIZE+θ

其中α为常数,β1、β2、β3、β4、β5、β6为系数,θ为误差项

5.实证检验分析与结果。本文的数据均利用EXCEL软件和EVIEWS7软件进行处理及分析。

1)自变量相关性分析

由于篇幅原因,自变量间的相关性检验不列式。通过上表数据看出,解释变量同控制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136 、0.0310、0.2325、-0.2558、0.1229,各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远小于1,说明多重共线性不明显,整体营运能力与总资产的自然对数之间的相关系数是0.4768,数值上最大,但也仍低于1,说明所选定的自变量的共线性不强。

2)回归性分析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R2是用来解释拟合的优度,整体的显著性水平R2是0.8172,调整R2是0.7930,整体预测效果较好,变量可以较好地解释被解释变量。DW统计量主要是反映解释变量的序列相关程度,一般趋近于2为无序列相关性,本文中DW值为2.2276,显示本文中各变量不存在明显的序列相关性。此外,F统计量数值是23.545,各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进一步再看具体的回归效果,各个变量的t检验值都是通过了10%的统计水平检验,相伴概率Prob大约在0.5到1.1之间,检验程度较高,回归效果较好,股权激励比例的系数值是4.8967,大于0,t检验值为5.9868,说明净资产收益率与股权激励比例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通过实证分析验证可得出,股权激励比例与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绩效呈现正相关关系。

四、研究结论

本文在介绍股权激励相关理论及医药行业股权激励实施现状的基础上,对股权激励绩效进行实证分析,首先提出了研究假设:股权激励比例与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绩效呈现正相关关系。并针对所筛选出的48个样本进行研究。本文选取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被解释变量,股权激励比例作为解释变量,构建了多元回归模型。先对48个样本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自变量相关性分析,再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了股权激励比例的相关系数0.1642>0,t值为5.9868,相伴概率0.0614<0.1,通过了10%的显著性检验。经过实证分析的验证,股权激励比例与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绩效呈现正相关关系。

五、结束语

股权激励随着近年来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受并以开展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公司业绩得以提升。虽然在我国政策法规及企业制度管理等方面存在缺陷,只要相应的改进这些方面,股权激励在企业中的实施还是可行且有效的。实施股权激励的道路是漫长的,企业需持之以恒,并探索最优途径。我国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医药企业逐年增加,相信在之后的发展,实施股权激励的队伍会更壮大。

参考文献

[1]陈玥.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对上市公司影响的实证研究[D].四川:西南财经大学,2013.

[2]顾斌,周立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的研究[J].会计研究,2007,02.

[3]何江,李世新.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证研究[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0,04.

[4]武美君.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12.

[5]万年华,刘溪.股权激励问题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03.

[6]徐一民,王巧义,杨国莉.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设计研究[J].西南金融,2015,06.

[7]王畅.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行业绩效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8]王淑芹,景明月.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下旬刊),2015,03.

[9]邱婷.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基于“双鹭药业”的案例分析[D].四川:西南财经大学,2014.

作者简介:李悦(1994-),女,汉,贵港,研究生在读,广西大学,会计学。

猜你喜欢

公司绩效医药行业股权激励
全国工商联医药业商会2016'中国医药行业最具影响力榜单
2016'中国医药行业最具影响力榜单揭晓
励德?爱思唯尔公司的高管薪酬体系
建立以人为本绩效管理体系的思考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现状分析
基于总经理超额薪酬视角的上市公司绩效差异分析
医药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