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社会主义制度认同的影响方式探析

2017-08-24于炎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18期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影响

于炎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占的比重日益明显和突出,部分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对社会的贡献所占比重甚至达到了90% 以上,非公有制经济的不断发展已经影响到人们对社会主义性质和前途的认识。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社会主义制度认同产生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两个方面着手,来探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社会主义制度认同的影响方式。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制度认同;影响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8.045

1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社会主义制度认同产生的直接影响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社会主义制度认同產生的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解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这些矛盾主要体现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增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创新活力和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三个方面。

1.1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直接促进了经济增长,使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不断增强。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在我国非公有制企业中,私营企业法人单位344万家,占全部企业法人的72.5%,比2015年增加了97.7万户,增长48.16%;2016年,私营企业单位注册资本42146亿元从业人员4714万人,产值达20163亿元,其他有限责任公司54.1万家,占10.9%,比2015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其他内资企业法人单位11.9万家,占2.4%,比2015年提高0.7个百分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1月,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已超过60%,对税收和就业贡献率也分别超过50%和80%。可以说,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诸多领域,非公经济的贡献量事实上已经过了半数,占据了重要地位。

除了促进经济的增长之外,在帮助区域脱贫致富方面,非公有制经济也贡献不小。主要表现在: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总是依靠本地社区和资源,因而可以不断创造和发展新的产业,从而为区域发展提供经济增长点。纵观全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非公有制经济发得好的省市,必然也是整体上的经济强省。反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滞后的省区,其整体经济发展也必然滞后。例如:截止2016年底,全国GDP排名前10名的省区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湖北、河北、湖南、福建,而按非公有制经济实力排位,前10名是:广东、江苏、山东、上海、河北、辽宁、湖北、福建、湖南。除河南之外,其它都在前10名之内,且位次也大致相当。这充分说明非公有制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确已成为最强有力的推进器。由此可以看出,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推动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经济的增长也大大提高了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度。

1.2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了社会的创新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具有的强大的灵活性,充分的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激发了社会的创新和创造能力,使社会中涌现出了更多自由创业者。他们依靠自身的努力,不断的创造着社会财富,创新社会的发展,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创造了更大的社会价值,增强了国家的实力。以我国华为企业为例,在20多年来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的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等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尤其以“工者有其股”的制度创新,无疑是人类有商业史以来未上市公司中员工持股人数最多的企业,也无疑是一种创举,既体现着创始领袖的奉献精神,也考验着管理者的把控能力,从而满足了不同股东阶层、劳动者阶层、管理阶层的利益,为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更大的价值,为构建创新型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更加充分的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不断的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创新力和创造力。

1.3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增强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同度的关键在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否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了大量社会财富,在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进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此同时,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也不断的提高着人民的生活水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着对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不断完善,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断加快,不仅缓解了严峻的就业压力,而且促进了我国民生问题的基本解决,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其中,家庭财产普遍增加就是其显著的标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实现快速增长,几乎达到年均10%的增速,而非公有制经济在此过程中年均增速则达到20%以上。尤其是在一些发达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社会的贡献比重甚至超过90%。非公有制经济对社会的贡献比重已经充分影响到了普通居民家族的生活,使居民家庭财产普遍大幅度增加,居民幸福指数大幅度提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的保障。截止2017年3月底,全国实有各类市场主体8935.7万户。其中,私营企业2696.8万户,占30.2%,其职工全年平均工资加奖金加部分分红,平均为9043元;个体工商户6052.8万户,占67.7%,其每户的平均资金已经达到2.47万元,基本上过上了小康生活。

2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社会主义制度认同产生的间接影响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社会主义制度认同产生的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冲击着人们对制度认同的传统观念、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并间接的解决了经济结构中的深层次矛盾。

2.1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冲击着人们对制度认同的传统观念

长期以来受社会主义制度下所有制关系的困扰,人们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否会影响社会主义性质和前途的问题一直持敏感的态度,从而制约着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且不断冲击着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认同的传统观念。总体来讲,影响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认同的观点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对立观点”、“补充观点”和“权宜观点”。“对立观点”指的是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与公有制经济发展严重区别开来,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持否定态度,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就应该且只能存在公有制经济。这种观点严重脱离了我国当前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实际,与社会主义本质论大相径庭,背离了社会主义本质论。“补充观点”则对当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所带来的贡献视而不见,认为非公有制经济仅仅是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微补充,其作用可有可无,不需要大力发展。而“权宜观点”则认为正是因为当前我国生产力发展落后,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且国有企业改革处于困难重重之下,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并且即使发展也要持谨慎的态度,以免未来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增大而影响了社会主义的性质和前途。这三种观点都是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所持有的错误观点,也更加充分的体现了当前非公有制经济的不断发展影响了人们对制度认同的传统观念。

2.2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们对制度认同的价值观念

由于体制、管理上的灵活性和直接面对市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思想观念上就更加现实,更加注重效率和竞争。非公有制经济崛起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新事物,30多年来我国思想界的每一次解放都与之相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甚至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认同的价值观念。

2.2.1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经济价值观

这主要体现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为了创造更多的财富而片面的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忽视社会利益的存在。

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贡献巨大,不仅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在带动就业、扩大税收、缩小城乡差距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短短30多年的时间里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达60%左右,提供的就业岗位达85%以上,新增了90%以上的就业岗位;在扩大税收方面,非公有制经济创造了超过50%的税收,为社会发展创造了70%左右的发明专利、80%左右的技术创新和85%以上的新产品。

诚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是巨大的。但与此同时,由于市场经济本身的逐利性致使很多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为了追求更大的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更有甚者,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表现出极端的利己主义,甚至陷入拜金主义的错误倾向。

2.2.2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法制价值观

主要体现在绝大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能够做到守法经营,在法律的范围内做事。但是,也有一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呈现了两面的人格特性。一方面,他们希望国家能够出台相关的法律和政策去约束政府及企业的相关行为,为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经营环境。另一方面,他们又为了个人利益,凌驾于法律和规则之上,为了利益不惜破坏交易规则,违反市场规律,从而获取更大的个人利益。在调研中发现,当问及“您认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守法经营效果如何”时,有42.5%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认为守法经营就容易吃亏,甚至有6.5%的非公有制经刘人士认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守法根本就无法经营。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前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法制意识淡薄、违法经营、偷税漏税等现象。此外,有些非公有制企业业主为了达到更大的利益,拉拢、腐蚀国家公职人员,官商勾结、权钱交易。这些做法完全的背离了当前社会主义制度下公平公正的观念,降低了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度。

2.3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完善和健全了社会主义社会制度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不能得到完善和发展,能否发挥其优越性,能否提高人们对其认同度,从根本上取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否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明确的提出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的论断,并详细的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一个国家,如果没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就很难建立适宜于人们的上层建筑,更不可能有完善和健全的社会制度。因此,在当前阶段,通过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来不断的提高生产力的发展,本质上是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而奠定经济基础的,同时,也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从这一方面来讲,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完善和健全了社会主义社会制度。

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以来,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发挥多种所有制的优势,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是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完善和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我们要毫不动摇的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面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为提高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而不懈努力,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2016私营企业调查报告[R].中華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7-1-28.

[2]观察——非公经济的2017展望[EB/OL].新浪财经,2017-1-13.

[3]2017年第一季度市场环境形势相关情况报告[R].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2017-4.

猜你喜欢

非公有制经济影响
探析当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机遇及自身对策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基层检察机关服务和保障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思考
检察机关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问题探析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如何影响他人
APRIL siRNA对SW480裸鼠移植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