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分析

2017-08-24王小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18期
关键词:比较优势韩国

王小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逐渐融合为一体。尽管中韩双边贸易自两国建交以来迅速发展,但是中韩贸易一直处于失衡状态,中国对韩贸易逆差呈逐渐扩大的趋势。通过对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特征进行分析,指出了目前韩国对华投资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中国如何更好地引入韩国对华投资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韩国;对华直接投资;贸易效应;比较优势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8.019

1 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特征

1.1 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区位分布

韩国对华直接投资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和渤海地区。环渤海地区是韩国最早选择投资的地区。在环渤海地区的投资主要是以中小型企业的中小规模投资项目为主,主要从韩国引进原材料,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及资源,对劳动密集型产品进行生产加工,产品销往韩国或第三方国家。环渤海地区和东北地区在地理位置上与韩国相近,这样有利于从韩国进口原材料,也便于产品返销韩国,同时这些地区是中国朝鲜族的聚居地,语言上容易沟通,并且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是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优选之地。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数据,截至2006年,韩国在中国环渤海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投资合作项目占韩国对华直接投资项目总数的83.7%,投资金额占投资总额的66.1%。在实际投资中项目占总数的83.2%,投资金额占66.2%。为了扩大和吸引外资,中国各地政府均为外商投资创造良好的硬件设施环境。如山东省为了吸引韩国企业的投资,加大了交通设施的建设,开通了山东威海到韩国仁川的海上客货运输线路,为韩国企业到山东省乃至全国的投资创造了一条便捷的通道。因此山东省已经成为对韩国企业投资最具有吸引力的省份,累计吸引韩国对华直接投资30亿美元,占韩国对华直接投资总额的27.7%。

随着韩国企业对中国投资环境的不断深入了以及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韩国对华投资开始逐步转向环渤海地区以外的地区,即开始向长江三角洲以及中国东部沿海等地發展。与其他地区相比,长江三角洲一带具有交通便利、环境优美以及科技实力雄厚的优势。自2006年以来,韩国企业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投资呈快速增长趋势,在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区的新增投资项目在投资规模上要大大超过环渤海地区和东北地区,且大多数都为技术与资本密集型的大型企业的大规模的投资。根据韩国贸易振兴公社KOTRA的统计数据,2003年下半年韩国在中国华东地区的投资占韩国对华投资总额的35%,到2004年达到40%,投资总额达到15.5亿美元。在中国的韩国投资开始从环渤海地区和东北地区向东南沿海地区转移。如2004年江苏省吸引韩国企业投资占全国吸引韩资总额的22.8%;到2008年,韩国企业对江苏省的实际投资总额超过环渤海地区,一跃成为仅次于山东省的韩国在华投资的第二大省份。

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深入实施,韩国对华投资也将扩展到中国西部的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的建设,同时也将参与到资源开发等项目的投资。

1.2 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

20世纪90年代以来,韩国作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国内的劳动力价格不断上升,因此韩国国内的某些制造业的生产成本上升,不再具有优势,国际竞争力逐渐被削弱,成为边际产业。而韩国政府鼓励新兴产业的发展,如电子、航空等。为了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韩国企业采取出口导向型战略,将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国,充分利用中国价格低廉的劳动力等资源。因此,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每年对第二产业的投资几乎都占到投资总额的80%以上。从产业内部结构上看,制造业在第二产业中所占的比重达到97%,在第二产业中占有绝对优势的地位;而在制造业投资中,主要以服装、鞋类、纺织、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要投资对象。在韩国对华直接投资初期,主要以附加值较低的纤维、皮革、服装,食品饮料、纸张印刷、机械加工等劳动密集产业为主要投资对象。韩国企业充分利用了中国廉价劳动力等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出口条件,将在本国处于边际产业的制造业,在海外重新获得绝对优势。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政府积极采取鼓励性政策推动制造业的发展。韩国企业利用了这个机会,将本国的制造业转移到中国,降低了生产成本,保持商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地位。从1992年中韩建交到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爆发以前,韩国对华直接投资在制造业中保持平稳增长。直到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席卷韩国本土,韩国国内某些制造业企业面临破产,无暇顾及海外投资,才导致韩国对华投资开始呈下降趋势。

受东亚金融危机重创的韩国经济,直到2000年才开始复苏。在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中,中国政府坚持人民币不贬值,而韩国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到重创,韩元急剧贬值,因此韩国企业在中国直接投资的成本增加;而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价格也逐渐提高,因此韩国企业对华直接投资也开始向以电子通讯、石油加工、家电、机械产业转移。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服务业市场逐步开放,韩国企业对华投资由劳动密集的制造业转向服务业。据韩国进出口银行的数据,韩国对华直接投资在制造业的比重也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由2001年的87.6%下降到2007年的70.8%,到2013年已经下降到60%;而对金融保险业的投资则从2007年的0.4%上升到2013年的0.8%;韩国对华直接投资在信息通讯产业也由2007年的1.9%上升到2013年的2.6%。但韩国对中国第三产业的投资起步较晚,因此对第三产业的投资明显低于第二产业。由于对农业的投资利润较低,风险较大,与韩国企业在华投资者所追求的短期盈利的目标相悖,因此韩国对中国第一产业的投资规模比较小,只占投资额的5%左右。

2 引入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建议和对策

2.1 加强制度建设优化投资环境

隨着中国改革开放的程度不断提高,中国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完善市场的经济制度和投资环节,也因此吸引了大量外商来华投资。然而不得不承认,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有关制度不够健全,有关政策也不够完善。因此,为了加大力度吸引外商投资,我国政府要采取有力的措施不断完善和巩固市场经济的环境。首先要建设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优化法制环境。按照世贸组织的原则和中国加入WTO时所作出的承诺,建立和完善既符合世贸组织规定、又适应中国国情的涉外经济体制。其次,加强国内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与韩国公司的合作交流,注重培养专业人才,尤其是精通韩国语,熟识法律知识,独立掌控技术技能,并且有管理经验的熟悉中韩两国情况的复合型人才,创造吸引韩国企业在华进行直接投资的外部环境,以促进两国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和促进中韩双边贸易的发展。第三,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规范和简化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的审批程序,切实提高政府相关部门的办事效率和完善审批制度。制止对外商投资项目的乱收费、乱检查等现象,保证在华的韩资企业的合法权益,建立廉洁高效、行为规范的政府行政体系,降低外商投资的隐性成本。第四,同时搞好综合服务,维护韩国企业生产者的在华利益。积极解决韩国企业在华投资建设和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2.2 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扩大投资领域

吸引外商投资要改变单纯追求投资数量,注重引导韩国企业向具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特征的高附加值的高技术产业的投资。如金融信息、通讯、石化、航空航天、高技术制造业。由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中国占有比较优势地位,因此引导韩国企业在华投资发展高科技产业并不意味着全部改变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投资。要有针对性地吸引韩国企业投资中国急需的高新技术产业,鼓励韩国企业在中国设立高新技术研发机构和高新技术产品开发机构。通过这种引入,提高知识水平和质量水平,提高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与高新技术产业资本的结合能力和结合程度,开发中国国内传统产业对高新技术设备的市场需求,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同时,对于有利于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产品出口和投资,在不违反世界贸易组织原则的前提下,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倾斜。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也必须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引进外商投资。由于中国服务产业的对外开放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慢,发展程度较低,各类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对韩国跨国企业投资的产业需求满足程度较低,成为制约韩国对华投资的重要阻碍。因此,创新首先需要从扩大对外开放的领域开始。中国需要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时所作出的承诺,不断开放一些在过去不曾开放的投资领域。如逐渐开放电信、保险、金融、旅游、交通运输、法律服务等行业。积极探索并制定合适的政策来引导和鼓励韩国企业在这些领域投资。提升市场竞争程度,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实现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促进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开放,推动中国经济结构和经济整体素质的提升。

随着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与产权交易制度的完善程度不断提高,为外商参与对中国国有企业的兼并与重组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也为外商投资国内金融证券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但我国证券市场与其他国际上的证券市场相比,韩国企业投资于证券的比重偏低。因此,为了适应世界范围内的资本证券化趋势,中国需要通过金融创新以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进入中国的资本市场。

另外,中国许多国有企业经营效率水平较低,经营效益不佳,但由于中国国有企业的性质和地位,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之初,并没有为外国投资商对中国国有企业提供兼并和重组的机会。但是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需求程度日益提高,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也不断深入,尤其是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突显了利用外资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的必要性。为了尽快减轻国有企业的负担,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中国需要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尽快制定与中国跨国并购法律体系相符合的基本框架,同时降低外国投资者对中国国有企业实施兼并和重组的法律风险和投资成本,吸引更多的外国企业投资者参与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促进中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2.3 优化对华直接投资的地区布局

为了迎合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要求,要积极引导韩国企业对华直接投资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对于缩小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具有积极的意义。为此,首先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通过多种方式和多种渠道筹集资金来加强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交通运输建设和信息通信建设,不断完善韩国企业对华直接投资的基础设施环境。其次,积极开发西部地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石油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旅游资源,使得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为导向的韩国企业根据投资目标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投资领域和地区。韩国拥有技术实力较强的加工业,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为韩国企业提供了更好的投资机会,为韩国企业在这些领域的投资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另外,由于西部地区在投资环境方面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较大,不仅仅在基础设施方面较为落后,交通运输也较为不便,因此要吸引韩国企业对中西部的投资,要加大中央对西部地区的政策倾斜,尤其是地方政府不仅仅要实行普遍的鼓励政策,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和信贷担保支持政策(不论内资还是外资,不论是本地区投资还是其他地区的投资)。另外还要通过减免地方税,缓和内销比率限制等优惠措施,以吸引已经在东部沿海地区拥有生产、销售基地的韩国企业到中国西部地区投资。

3 韩国对华直接投资与中国对韩国出口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

韩国对华直接投资推动了中国对韩国的进口贸易的增长;同时韩国对华直接投资和中国对韩国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的关系由短期偏离向长期均衡调整。短期而言,因为中国与韩国地理位置相近,历史文化背景相似,能够对两国国内经济变动和国际市场的变化及时做出政策调整和应对。韩国对华直接投资与中国对韩国进出口贸易是互补的关系,符合日本学者小岛清的投资与贸易互补理论。韩国对华直接投资可以在中韩两国之间创造更多的贸易机会,有利于双边贸易规模的扩大。因此从长期来看,韩国对华直接投资会制造新的贸易需求,推动中国对韩的出口贸易。韩国对华直接投资也带动了中韩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以及产品内贸易和公司内部贸易的发展。

猜你喜欢

比较优势韩国
韩国“第一步”
聚焦韩国大选
韩国进入共享出行时代
在韩国走马观花
韩国的K1A1主战坦克
揭秘韩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