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婚恋文化的人文映射
2017-08-24陈安
陈安
近年来,日剧逐渐受到我国青少年的青睐。同韩剧浪漫柔缓的特征相比,日剧凸显了日本艺术形式的共同特点——精炼又不失唯美。日剧不仅贴近生活,更让人称道的是,它们丝毫不回避社会敏感问题。
《我不能恋爱的理由》便是一部典型的反映日本青年男女婚恋关系的电视剧。该剧描绘了在日本当代社会中,都市男女出于种种心境、状态、性格、偏爱,无法投入到一个良好的恋爱关系当中,或是难以进一步发展一段恋爱关系的现实情景。
“你在谈恋爱吗?”被问到是否在谈恋爱时有多少人会回答“是”呢?
“不谈恋爱的理由是?”
剧集开端,在一个布置精美的书店里,一位只看得到背影的年轻女人用她修长白皙的手指,在充满质感的银色键盘上敲出了以上问题。
“答案呢?”
“身边没有真命天子?”
“恋爱很麻烦?”
“觉得工作比恋爱更有趣?”
“跟女性朋友在一起更轻松愉快?”
“根本找不到邂逅?”
“已经忘掉如何恋爱了?”
是什么让你不能投入恋爱关系?不能稳定地发展一段恋爱关系?不能恋爱的理由,千奇百怪。
大学话剧社的聚会,让藤井惠美与后辈小仓咲、半泽真子成为了合租房的室友。三人皆是单身,各有其无法恋爱的理由。剧集里同居一室的三个女人代表的是三类不同的女人,以及三种不能恋爱的理由。27岁的藤井是位女照明师,男孩气十足,周围同事都不把她当女性看待,而她一直无法忘记的前男友也是她的“好哥们”;24岁的小仓咲大学毕业迟迟无法找到理想的工作,在夜店做陪酒小姐,周旋于男人中间的她身心疲惫,认为自己再不会遇到真心人,再也不会心动恋爱了;22岁的真子暗恋着公司的上司,但是她对感情过于认真的性格,让她在恋爱关系中一直处于被动且被人指责过于沉闷。
不久,三人有了新的发展。藤井遇上了耿直又笨拙的警察,小仓咲邂逅了成熟稳重的公司社长,真子也有了追求她的同事。似乎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藤井依然忘不了前男友,小仓咲陷入了第三者的困局,真子有难以启齿的痛苦。三者各自的恋爱关系又一度陷入僵局。
日本半数以上的女性有各种无法恋爱的理由而保持单身,本剧正是以此社会问题进行展开,希望能够对现代女性“恋爱不全症候群体”存在的各种心理、社会环境问题进行深入挖掘。
既然日本女性中存在“恋爱不全症候群体”,那么反过来想一下,日本男性心目中的理想女性是什么样子呢?是日本政府苦心塑造的大和抚子吗?《我的机器人女友》对日本男人心目中的伴侣形象进行了一次生动逼真又略显另类的阐述:电影中的机器人绫濑遥(女)粉雕玉琢、明眸皓齿、顽皮大胆、童真可爱。她死于60年前的东京大地震,生于60年后次郎的一片深情中。最终,他们的爱创造了奇迹,超越了生物人与机器人之间的隔阂。因其题材新颖,画面生动,剧情扣人心弦,这部日本科幻爱情电影在世界范围内都备受欢迎。它同时反映出了日本男性在恋爱中的心理特征,甚至是整个民族的婚恋文化。
电影中有这样一组镜头:绫濑遥带次郎回到东京大地震前的小村庄,玩伴、家园、亲人,都还在。看到等在柿子树下的无比熟悉的奶奶和飞奔过去的小次郎,次郎不由地痴了。那时候的风,吹过河流,吹过樱花树,吹过绫濑遙的短发,吹过次郎痴痴的眼眸,一切都在安宁和满足中滋长。充实的生活,饱满的记忆……这一幕使许多日本国民深深迷恋。
日本青年大都会度过一个和中年相比天堂一样的童年。可是,一切都会在成年后截然不同。他们在经历了一个落差极大的生活状态后,好像有神祇要求这个民族的青年人一夜长大。再也没有溪涧流水一样轻快的心境,再也没有夏日暖阳般受宠的热情,再也没有四月微风般肆意的时间。有的是家庭的重任,是上级的压榨,是源于民族本能中不能停歇的勇往直前。也正是这样的瞬变感和使命感,使得日本青年对两性关系中要求的责任感产生逃避和恐惧的心理,更不必提重压之下日本青年的生育率了。
日本的影视作品给当代人营造了一个丰富、热烈、色彩缤纷的虚拟世界。在自然生存环境与社会人文环境的双重压力下,当拥有可能超出现实的虚拟女友和虚拟经历时,他们为什么还要卷入一场需要承担责任义务的关系之中呢?于是,二次元文化随着漫画杂志、电视广播和互联网逐渐席卷开来,作为一种流行的亚文化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
二次元文化在我国也被译为“ACG”文化,是英文Animation(动画)、Comic(漫画)、Game(游戏)三者的缩写,随后由于轻小说(Light novel)的加入,也称“ACGN”文化,但一般仍以“ACG”文化代指。二次元文化在日本年轻人中间的流行,使得一部分年轻男人和女人逐渐疏离。他们活在日本人自己打造的丰富多彩的虚拟世界里,保有自己完美无缺的想象,对ACGN的鉴赏理解能力和知识超出一般人,不被社会大众所接受,因此形成了固定的社会亚文化群体,目前对此群体使用最广泛的定义即“御宅族”。
御宅族的出现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源于巨大的社会压力和疏离的人际关系,同时也是青少年自我意识个性化的体现。而为什么这一切恰好发生在日本?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二次元文化作品的背景题材丰富多样,但其核心本质是对唯美的追求,御宅族多数有着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极高审美观,甚至成为一种病态的执着。他们对物体、人生和情感,都有十分完美的想象,内心容不得半点瑕疵。这种对于唯美的病态执着,归根结底源自于日本赞赏樱花、追求刹那美的民族文化。在二次元文化作品中,不乏为了爱、正义、理想不惜献出生命的虚拟角色,场面之绚丽、音乐之悲壮,恰恰也反映了日本人心中对灾害的危机感和恐惧心理。既然生命如此脆弱,为什么不能为了追求人生中最美好的事物而献出自己最宝贵的部分,哪怕是生命呢?
不得不说,御宅族的出现反映了日本青少年一代对未来的悲观绝望和对现实的逃避。经济繁荣至顶以至逐渐下行的压力、外界纷繁的干扰,使男性青年无心无力担负家庭,而独立女性价值观的流行更迫使部分青年疲于现实婚恋转而心系独身和虚拟。日本正面临着灾难性的人口减少。大约50年内,日本将失去三分之一的人口,这个现在人口超过一亿的大国,却会在将来的某一天“白发苍苍”。(作者为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