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聊斋志异》中婴宁形象
2017-08-23钟源
钟源
一、作者作品介绍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山东淄川人。蒲松龄在科举道路上奔波了几十年,却始终未能如愿以偿。这样的遭际,使他对封建制度颇有体会。《聊斋志异》中,蒲松龄塑造了一系列美好的女性形象,有美丽刚强的连城;秀外慧中的辛十四娘;机智勇敢的庚娘;笑容可掬的婴宁;严肃自重的芸娘等。她们热情善良、有勇有谋,在这些女性形象中,婴宁形象的描写最为出众。
二、婴宁形象形成的原因
(一)环境原因
“约三十余里,乱石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遥望谷底,丛花乱树中,隐隐有一小里落。下山入村,见舍宇无多,皆茅屋,而意甚修雅。北向一家,门前皆丝柳,墙内桃杏尤繁,间以修竹,野鸟格磔其中。”这是王子服在找婴宁时走在深山里所见,婴宁所生活地方比较淳朴,有柳,有竹,有花,有鸟,足可以看出主人的性情——恬淡,闲适。“见门内白石砌路,夹道红花片片坠阶上,曲折而西,又启一关,豆棚花架满庭中。肃客入舍,粉壁光如明镜,窗外海棠枝朵,探入室中,裀藉几榻,罔不洁泽。”此是第二处描写。这段是王子服入门后所见的院内的情景“果有园半亩,细草铺毡,杨花糁径。有草舍三楹,花木四合其所。”这些种种环境描写,可见婴宁居住深山,不为外界环境所打扰,不理会世俗,才成就了婴宁想笑就笑,憨厚淳朴,至情至性之性格。
(二)教育原因
“媪曰:“老身秦姓,并无诞育,弱息亦为庶产。渠母改醮,遗我鞠养。颇亦不钝,但少教训,嬉不知愁。”此一处。“媪谓生曰:“我言少教诲,此可见矣。年已十六,呆痴如婴儿。”此第二处描写,这些都能看出,鬼母对婴宁的教育并不是要学会琴棋书画,要懂礼节,没有世俗封建礼教 “闺训” 中要求妇女 “目不斜视,笑不露齿”、“言辞庄重,举止消停”“凡笑语莫高声” 的严苛,而充满着人性化的关爱与宽容。使得嬰宁如同一张白纸一样,心思单纯,纯良。
三、婴宁形象
(一)爱笑成狂
作品中,贯穿全文的就是婴宁的笑了。她的笑,不是轻狂的笑,而是“含泪的微笑”。她的笑,是作者赋予了,是作者让其通过笑来表现这个社会的黑暗与邪恶,用笑来反抗封建社会的“笑不露齿”。她在开心时候要笑,不开心时也要笑,因此成为“含泪的微笑”。
文中对于婴宁笑的描写可谓是将笑的种类与神态都已表现的淋漓尽致。 “有女郎携婢,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这是婴宁的第一处笑,便把王子服迷住,从此非她不可。借助鲜花与笑容便把一个清纯的婴宁的展现出来。“举头见生,遂不复簪,含笑拈花而入。”此一处将婴宁的娇羞表现的彻底。“婢向女小语云:“目灼灼贼腔未改!”女又大笑,顾婢曰:“视碧桃开未?”遽起,以袖掩口,细碎连步而出。至门外,笑声始纵。”这是婴宁大笑的部分,虽然大笑,却没有给人很唐突,很无礼的感觉。即便与王子服结婚之后也是如此,笑容不变。使得邻里都很喜欢她,如果婆婆因为事情不开心,婴宁一笑就能解除。等等的这些描写,有微笑,大笑,嗔笑。都将婴宁的形象表现出来,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毫无心机,只知笑的一个憨厚清纯的女子。
然而她的笑展现对封建礼教的反抗,“至日,使华装行新妇礼,女笑极不能俯仰,遂罢。”此处写得很夸张,因为婴宁的笑竟然使得婚礼无法进行,只能草草了事。此时的笑如同一把锐利的匕首,直刺向那充满虚伪、贪婪的邪恶社会,把社会各种人的丑陋嘴脸展现在了读者的眼前。
(二)爱花成痴
在元宵节上第一次见到婴宁,则是“有女郎携婢, 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这就使读者在初次就感受到了这个女子对花有着非同寻常的喜好。当婴宁离开时,则“遗花地上,笑语自去” ,使得王子服神魂颠倒。当婴宁再一次出场时,则是“执杏花一朵,俯首自簪”,见到王子服后,是“含笑拈花而入”。婴宁居住环境,亦满眼是花,一片花的世界,“夹道红花片片堕阶上”“豆棚花架满庭中”“窗外海棠之朵,探入室内”。与王子服结婚后,这里也成了一个大花园。“爱花成癖,物色遍戚党; 窃典金钗, 购佳种,数月,阶砌藩溷,无非花者。”作者在描写婴宁时,并没有对其进行正面的描写,而是从她的笑和爱花来侧面展开,将读者带入一个有花,有笑的世界,从而使读者看到一个美轮美奂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三)狡黠“如狐”
作为一只狐狸,婴宁有其自身的狡黠之处。狐之狡黠,作者并没有贬义之意,相反,婴宁的狡黠体现了她的可爱与勇敢。
(1)狡黠之可爱
“顾婢子笑曰:“个儿郎目灼灼似贼!”这是上元节婴宁与王子服相见的场景。婢子的这一句话足可见婴宁的狡黠,并没有因为被男子窥视的尴尬,却是有意回之的狡黠。
“女曰:“何便是痴?”生曰:“我非爱花,爱拈花之人耳。”女曰:“葭莩之情,爱何待言。”生曰:“我所为爱,非瓜葛之爱,乃夫妻之爱。”女曰:“有以异乎?”曰:“夜共枕席耳。”女俯首思良久,曰:“我不惯与生人睡。””这是在婴宁家园中王子服与婴宁的一断对话,这段话也可以看出婴宁并不是“痴儿”她有意糊涂,就是想让王子服说出喜欢的并非是花,而是她。而王子服说先和她成姻缘之好,共睡一榻时,婴宁又装傻说道不习惯与别人同睡,这些都可以看出婴宁的狡黠。
“女曰:“大哥欲我共寝。””这是婴宁与鬼母的对话,婴宁在王子服面前很淡定的告诉鬼母王子服想和她同睡,使得王子服异常尴尬,王子服害怕她将闺房秘事说出去时,婴宁却守口如瓶,从未对外人道也。这也可以看出,婴宁的狡黠,想看到王子服的尴尬样子,这是其狡黠之后带来的可爱。
(2)狡黠之勇敢
“女不避而笑。西人子谓女意属己,心益荡。女指墙底笑而下,西人子谓示约处,大悦。及昏而往,女果在焉,就而淫之,则阴如锥刺,痛彻于心,大号而踣。细视非女,则一枯木卧墙边,所接乃水淋窍也。邻父闻声,急奔研问,呻而不言;妻来,始以实告。爇火烛窥,见中有巨蝎如小蟹然,翁碎木,捉杀之。”这段是写西宁之子被婴宁美色所迷,婴宁对其笑,以为婴宁对其有意,顿起淫心,性情纯朴的婴宁哪里能容的下这个贪婪好色的不法男子,于是略施小计,惩罚了西邻之子。作者在小说即将结束的时候,安排了这一情节来突出表现婴宁身上压抑已久的愤恨之情。此愤恨之情源于作者,作者通过这一情节来表明只有通过以牙还牙的反抗手段才能将人世间的一切邪恶打到,可以看出婴宁一个弱女子对恶势力的反抗,体现婴宁的勇敢。
(四)善良孝顺
婴宁的身世坎坷,从小无父无母,是被鬼母养大,在她心中,鬼母就是亲生母亲,要好好孝顺与爱戴。“女曰:“背他人,岂得背老母?且寝处亦常事,何讳之?””这句话是王子服想和婴宁共结连理,没想到婴宁会告诉鬼母,王子服很尴尬,可是婴宁却说凡事都不应该避讳自己的母亲,这可以看出婴宁对抚养母亲的尊重。
“妾本狐产。母临去,以妾托鬼母,相依十余年,始有今日。妾又无兄弟,所恃者惟君。老母岑寂山阿,无人怜而合厝之,九泉辄为悼恨。君倘不惜烦费,使地下人消此怨恫,庶养女者不忍溺弃。”这段写了婴宁哭泣,全篇写的都是婴宁的笑,因而这一哭更能使读者加以关注,这也表现了婴宁的孝顺。
四、婴宁形象意义
婴宁的这些形象无非是作者给予了,通过她的笑来反抗封建礼教的笑不露齿,举止端庄,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虚假的人世间只会逼迫人接受种种摧折,使心灵大受欺压、变态。 爱笑的婴宁到不复笑,实在令人叹息。
参考文献:
[1]蒲松龄. 聊斋志异[M]. 山东齐鲁书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