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部《聊斋志异》手稿去哪儿了

2014-05-15王树人

文史博览·文史 2014年3期
关键词:蒲松龄聊斋志异珍藏

王树人

《聊斋志异》是我国一部著名的“志怪”文言短篇小说集。它“风行逾百年,摹仿赞颂者众”。但可惜的是:将近200年,市面上风行的《聊斋志异》都是出自一些手抄本,其中篡改讹误的地方很多,已非手稿的本来面目。直到1948年,才发现了《聊斋志异》手稿的上半部,而下半部则迄今仍不知下落。

据有关资料介绍,1948年9月至10月,在当时的辽西省西丰县领导土改的刘伯涛到该县的元宝屯了解情况时,发现办公室里有四麻袋旧报刊,并在其中发现了一函两册《聊斋志异》手写稿残本。通过调查了解,得知另外一函两册《聊斋志异》手写稿被一位王姓女土改队员拿走,但此时她已经调到哈尔滨工作。于是,刘伯涛马上向上级汇报,请组织协查。大约在1948年年底或1949年年初,刘伯涛收到哈尔滨有关部门寄来的一函书,正是《聊斋志异》的两册手写稿。根据有关线索,刘伯涛找到与书稿有关的农民蒲文珊。蒲文珊50岁开外,虽系务农,却温文尔雅,是一位老知识分子。他是《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的第九代传人。

据蒲文珊所讲,蒲松龄在《聊斋志异》最后一稿誊清后,曾嘱咐其子孙,善自珍藏。蒲松龄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去世后,他的子孙把手稿藏在蒲氏祠中,秘不示人。大概是在咸丰同治年间,由于山东闹饥荒,蒲松龄的七世孙蒲介人带着家眷和手稿从淄川移家到奉天(沈阳)。光绪初年,蒲介人因见手稿卷皮已经磨损,就将其重加装订,分为上下部各两函共八册。

后来,他的儿子蒲英灏在沈阳盛京将军依克唐阿幕中供职。依克平日喜读《聊斋志异》,知道蒲英灏为蒲松龄后人,因问及《聊斋志异》手稿一事,蒲英灏不敢隐瞒,只好将手稿上半部借给依克唐阿。依克唐阿阅读后,将上半部归还蒲英灏,又借去下半部。

这时,依克唐阿因事赴北京,为了沿途消遣,就将《聊斋志异》手稿的下半部也携带了去。依克唐阿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病死于北京。次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公私财物被大肆洗劫,《聊斋志异》的下半部手稿很可能就是这次被抢到外国。

蒲文珊还告诉刘伯涛,光绪二十七年(1901),其父蒲英灏带兵镇守西丰县,家属也随迁到了西丰县。其父去世前,将《聊斋志异》上半部手稿传于他。1933年6月,伪满洲国奉天图书馆馆长袁金铠得知《聊斋志异》手稿在他这里,便想出重金收买,但他执意不肯。1947年,西丰县搞土改,《聊斋志异》上半部手稿被土改工作队拿走。

就这样,经政府动员,蒲文珊将祖传《聊斋志异》上半部手稿捐献给了国家。刘伯涛于1950年春将两函四册《聊斋志异》上半部手稿呈交当时东北人民政府负责人林枫。经林枫组织专家鉴定,确认是蒲松龄的手迹,系海内孤本。后将此手稿交东北人民政府文化局负责人王修转辽宁博物馆珍藏。同时根据政府保护文物古迹的政策,奖给蒲文珊东北币500元,责成刘伯涛代转。1952年,《聊斋志异》上半部手稿经装帧后送交中央文化部,并一度入藏北京图书馆,后又归辽宁省图书馆珍藏至今。

现存《聊斋志异》上半部手稿是用竹纸抄写,共400页,纸质已陈旧发脆,其中《聊斋志异》篇后钤有“松龄”白文长方印一枚。遗憾的是,《聊斋志异》的下半部手稿不知何日才能完璧?

猜你喜欢

蒲松龄聊斋志异珍藏
老师的珍藏
珍藏
蒲松龄纪念馆举办“道法自然——王佑学山水写生画展”
聊斋志异小翠
蒲松龄
给您推荐两部值得珍藏的宝贵医书·博学奇书
成语连线
由对立走向友善
心雨
蒲松龄隐诗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