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教学的问题提出策略

2017-08-23杜肖露

东方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问题提出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教学

杜肖露

摘要:问题探究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纽带,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升华情感。在这个过程中问题是主线,始终贯穿着教学过程的始终。所以课堂上提出一个好问题,教学也就取得了一半的成功。课堂上一个好问题应遵循哪些原则?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本文将对此逐一论述。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教学;问题提出

一、问题提出的原则

1.可探究性

在教学中会有许许多多的问题,但并非所有的问题都有探究的价值,甚至有时候问题的提出是不着边际的“空问题”,这时教师需要及时介入,灵活处理,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核心问题”。问题的提出要思维含量,要有可探究的价值,要切合教学的主要目标,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多提一些开放性或发散性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适度性

问题的提出要把握好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符合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考虑到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心理状况,同时又要兼具一定的挑战性,让学生能跳一跳能够的着“桃子”,既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潜能,让学生有探究的欲望,又能使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能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

3.真实性

探究教学所提出的问题必定是一个真实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必须来源于学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学生才能真切的感受到。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才能有话可说。而不是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纯学术问题,使学生感到漫无边际,失去探究的兴趣和学习的乐趣。

4.解决的可能性。

问题必须是学生迫切希望解决的,但又根据现有的知识经验所不能解决的,但却可以在他人的帮助下获得解决。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课前没有做充分的准备,

致使一些问题设置的太过简单,让探究过程成了热热闹闹的“虚假繁荣”,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还有一些教师设置的问题太过抽象,学生不好回答,造成课堂启而不发。

二、问题提出的策略

1.以现实问题为背景,提出问题

思想政治课问题的设置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学生、 贴近生活的原则。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所遇问题出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从而使知识回归到现实,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抽象的知识。如,在高一经济生活中第三课第二框《树立正确消费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商场打折促銷活动,几个同学去逛商场,同学A看见一件漂亮衣服正好是班里某位同学所穿的,于是想购买。同学B看到一件今年的流行款很喜欢,但价格贵,于是拿出自己所有的钱并向同学借了一部分钱,终于买下了,同学C看到一件从外型上、款式上都特别新奇,又不同与一般的衣服,简直爱不释手,也果断买下了,只有D同学看上一件称心的衣服,可是价钱上偏高,考虑到爸爸妈妈工资又不高,最终买了一件普通衣服。

问题:以上同学体现了什么样的消费心理?

通过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大部分同学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这样就能拉近学生的距离,学生也会知无不言,有话可说。

2.利用认知冲突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通过创设认知冲突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和解决问题的迫切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如在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二框第一目《直面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一课中可以创设以下情境:一个无力负担妻子治疗尿毒症透析的费用的廖某,私偷了医院的收费章,盖在医院的收费单据上为妻子换来了 400 多次免费透析的机会。当妻子的病情有所好转时,廖某却将面临坐牢。经检察机关指控廖某在北京医院使用伪造的收费单共 51 张,骗取该院治疗费 17 万余元。对于指控廖某表示认罪。有人认为,廖某的行为应当认定为诈骗罪。又人认为廖某行为出于善意,是为了救助患有尿毒症的妻子,法院应该给其一个机会。

问题:你是如何看待上述案例中的道德冲突的?如果你是法官,在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做?你能举出发生在你的身边的类似的事例吗?

通过这样的案例情境,能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道德两难的境地,让学生在讨论与辩论中,达到理性的认识。

3.利用趣味和经典故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趣味故事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将学生带入到探索知识的渴望之中,增强学生的探究热情。在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一课中可以呈现以下案例:“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三个和尚的故事家喻户晓,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人越多,反而挑水的效率却越低。

问题:如果你是寺庙的主持方丈,如何提高和尚们挑水效率,解决“没水喝”的问题?

三个和尚的案例,既浅显易懂又生动有趣,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能够更好的理解公平和效率等抽象知识。

4.利用辩论赛的方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辩论赛可以引发学生对问题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好胜的欲望,使之真正以课堂主人的身份积极地投入到问题探究活动中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如:在讲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第二框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时,可以设置“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发达国家受益?还是发展中国家受益?”为题的辩论赛,使学生在争辩中明理,在辩论中开阔视野,在辩论中锻炼思维,增强善辩能力。

5.利用角色扮演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讲到经济生活中货币的起源物物交换时可以请四位同学扮演不同的角色如 甲、乙、丙、丁等四位同学分别手持牛奶、盐、斧头、绳子。甲:要牛奶的拿盐来 ,乙:要盐的拿斧头来,丙:要斧头的拿绳子来,丁:要绳子的拿牛奶来 于是最后甲用牛奶换得盐,乙用盐换得斧头,丙用斧头换得绳子,丁用绳子换得牛奶,四人高高兴兴地换回自己想要的商品回家了。通过角色扮演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变抽象的知识为具体的直观性的知识,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新桂费,利益著.探究教学操作手册[M].江西教育出版社,2010.

[2]余文森,刘冬岩著.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问题提出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教学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
例谈高中数学的探究性教学
谈高中历史课中的问题式探究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研究
有效掌握科学概念的教学实践
浅论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分层教学的实施
实验导引法进行农村初中化学教学
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的再研究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