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惯性教学的反思

2017-08-23吴冰冰

东方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属性惯性速度

吴冰冰

摘要:惯性在初中的学习中是一个难点,本论文利用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入手,引导老师在教学中从惯性的定义、本质入手,从而提升学生对于惯性的理解和认识。

关键词:惯性;属性;力;速度

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一个体会,在初中惯性的教学中许多同学对惯性概念的理解、掌握程度不高,遇到问题经常出错,即使经过“力与运动”的学习,遇到问题还是不容易解决。

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学生错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1.惯性的表述方面,惯性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不是力也不是现象。学生回答问题时常常描述为“物体在惯性(惯性力)的作用下,继续向前运动”。2.惯性是有条件的,有看到现象的就有惯性,没有看到现象的就没有惯性,例如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3.没有理解惯性与物体运动状态、速度的关系,认为速度越大惯性越大,速度越小惯性越小。

为了避免学生在学习中出现这几个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就应当注意把以下几个问题解释清楚。

一.什么是惯性

教材给我们的定义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这是任何物体都具有的一种固有属性,在课堂中我们可以利用实验来进行演示,例如让学生端着一盆水,突然前进或者运动突然停止时观察水的运动;放在书本上的橡皮擦,突然拉动书本时,观察橡皮擦的运动变化;利用空气炮吹灭蜡烛等,这些实验都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惯性是任何物质都有的一种属性概念的理解。固体、液体、气体都有惯性,运动的物体,静止的物体也都有惯性。

二.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固有属性,它并不随外界條件的变化而改变,它的影响因素只由本身的质量决定,而惯性定律也叫做牛顿第一定律,它是有条件的,即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才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三.弄清惯性与力、现象的区别

前文讲到,许多学生在做题时常用到“受到惯性力”、“受到惯性”、“在惯性作用下”把惯性当做一种力,混淆了惯性与力的概念。惯性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既不受外界的影响,也不会影响到外界,而力是物体对另一物体的作用,离开了物体,就无从谈力。所以惯性并不是力。此外,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而惯性是保持物体的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这也能说明惯性并不是力。

四.认清惯性大小与速度大小的关系

通过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认为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越不容易停下来,惯性也就越大,速度越小,越容易停下来,惯性越小。所以认为惯性与速度有关,速度越大惯性越大,速度越小惯性越小。这个理解是错误的,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惯性的大小表示物体保持越来运动状态的能力,惯性越大能力越强,惯性越小能力越小。那么在比较惯性大小时就应当保证物体的速度变化是相同的,运动速度大的停下来与速度小的停下来,速度的变化量是不同的,因此在衡量惯性大小时必须是在改变相同的速度的前提下进行比较。例如同一个人快跑到停下和慢跑到停下,两次速度的改变量不同,快速跑到停下来,速度的变化量较大,所以更难停下来,而不是因为惯性大,更难停下来。生活中的例子可以用铅球和乒乓球来进行比较,虽然乒乓球的运动速度大于铅球的速度,但是乒乓球的质量小于铅球质量,所以很容易就可以让乒乓球停下来。

总之,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固有属性,并不会随物体的运动与否,运动速度大小,运动状态的变化而变化,也不受物体的受力情况影响。它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质量越小,惯性越小。

参考文献:

[1]齐天德.数理化学习[M].哈尔滨市: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09):47~48

猜你喜欢

属性惯性速度
速度
对两种实体观的探析
用好文件“属性” 解决实际问题
图侃天下
速度的较量
无处不在的惯性
对惯性的认识误区
无处不在的惯性
秒速5厘米
2009年高考物理专项训练题三 牛顿运动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