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2017-08-23向仍蓉

卷宗 2017年18期
关键词:落实品德与社会教学

向仍蓉

摘 要:陶行知先生真知灼见告诉我们,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多起高校大学生伤人案,更使我深深懂得,我们教师不仅仅只是培养高材生,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更要从小培养他们的优秀品德。我们教师的责任除了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没有道德的教育就是失败的教育。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教学;落实;实处

《品德与社会》担负着培养学生道德指导学生行为的任务。为了让孩子们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去生活,让他们体会到生活的美好,引导学生学会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为了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就应该把《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真正落到实处。那怎样把《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用愉悦的氛围,吸引学生

首先在教学中老师应保持良好的教态,因为他的文雅的举止和谈吐,整洁的仪表,高昂饱满的情绪,自然甜美的笑容会温暖学生心灵,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善于恰当使用激励性的语言,如学生对待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观点和见解时,还有学生能够积极踊跃的跟随老师思路认真回答问题时,老师就要善于使用激励语言,如:你的回答真是太精彩,你能有自己新颖的解答等。老师的评价很重要,而不是一味的对学生说“答得真好”,“你真棒”,这样会令学生知道老师不是在敷衍自己的回答,而是用心的来聆听和评价了。这就让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回答你的提问。在没有压力,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里学习,会让学生喜欢你上的课,期待你的课。

2 用生动的故事,激情导入

用生动有启示的故事,把学生引入学习新知的环境中,调动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例如我在教学《齐心真好》时,我用拖后退的螃蟹和抱成团的蚂蚁这个故事导入。涨潮时,几只螃蟹从海里拼命往岸边游,可无论它们怎样执着、坚毅,却始终爬不到岸上。就在它爬上岸的时候,别的螃蟹就会争相拖住它的后腿,把它重新拖回到海里。而一群蚂蚁被熊熊大火逼得节节后退,无路可走时,蚂蚁们迅速聚拢起来,紧紧地抱成团,很快的就滚成了一个黑乎乎的大蚁球。蚁球滚动着冲向火海,一些居于火球外围的蚂蚁被烧死,但更多的蚂蚁却绝处逢生。让学生说说从这两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学生们发言积极,气氛活跃,有的学生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团体中的一员,只有把自己跟团体融合在一起,把个人利益放在一边,才能最终实现个人的价值。还有的说一个集体只有团结合作、齐心,才会走向成功。

3 用多媒体手段,开阔视野

在教学《对手也是朋友》时,把鳗鱼的启示制作成动画,刺激学生的感观,让学生认识到因为有了狗鱼的威胁,鳗鱼才长久地保持生命的活力。也使学生认识到有了对手、人们才会有危机感,才会有竞争意识;有了对手,人们才会奋发图强,锐意进取。接着利用奥运会100米决赛视频和400米接力赛视频,让这两段视频启发学生认识到在我们的生活中,竞争与合作无处不在。竞争,可以促进发展;合作,更有利于取长补短,形成合力,使发展更健康、更协调。个人有了对手就会不断磨练意志,想方设法去超越,去夺取胜利;集体有了对手就会众志成城,励精图治,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4 用生活事例融入课堂

我在教学《我是环保小卫士》时,让生活事例融入生活,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说说身边的环卫工人是怎样在严寒酷暑中打扫卫生,险恶景区的环卫工人又是如何冒着生命的危险,去捡垃圾。从而教育学生,尊重环卫工人的劳动成果,不乱扔垃圾。

又如在教学公共生活讲道德时,让学生说说我们身边有哪些公用设施?这些公用的设施受到了哪些伤害?我们又给他们提供了哪些方便?我们又应该怎样去保护这些公共设施?

5 用案例教训,警醒思考

正面教材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反面案例其实偶尔运用在课堂教学中,也同样能给学生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现在,很多教师担忧反面案例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其实运用得当,反而能增加课堂的浓郁氛围。如今学生的安全已经成为学校的重中之重,安全教育几乎比教学更重要。

当我在教学《社会生活有规则》时,通过案例教训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播放不遵守规则而出现的可怕交通事故视频。用生命换来的教训是沉痛的,让学生说说不遵守交通规则会带来的危害。播放现实生活中的安全知识的图片,让学生学到更多的安全知識。如“防溺水、防雷电、防中毒、防火灾”等等,让学生收集交通事故的例子,和同学一起分析交通事故的原因,想想应该吸取哪些教训。把你对防止事故发生的建议,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做安全警示卡,画安全警示漫画)表达出来。让学生知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就是大千世界的红绿灯,茫茫人海的导向标,我们生命的安全索。

6 用鉴赏名句,丰富知识

名人名言是前人智贤们丰富的阅历体验,也是对事物认识的精炼总结。阅读名人名句,就是与名人的思想进行了一次零距离接触,和他们认知摩擦了一次火花。《品德与社会》的教材中有很多美文段落,也有一些名人名句,还有一些至理名言,以及一些有用的小常识。我在教学中让学生牢记名人名句,通过鉴赏名句牢记至理名言,从而丰富学生的认知和增强学生们的语言能力。

总而言之,《品德与社会》课需要我们教师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放开思维,放手课堂,让学生做主人,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并开掘多种渠道引导他们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融入生活实践,鼓励孩子们参与社会,了解社会,从而让学生能够真正地走进品德与社会的真实世界当中。以上观点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修养,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注重发展学生质疑、探究、反思、批判的能力。所以,在我们的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把关注点聚焦在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身上,给他们营造一个和谐至美的课堂氛围。让他们能够发现自己,了解自己,给自己未来发展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在经常反思自己的不足的情况下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直至有一天,他们在面对生活和学习上的困惑与艰难的时候,他们能平静而自如地去应对,我们现在的教育才有意义。

猜你喜欢

落实品德与社会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