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翻译教学:问题与对策

2017-08-23杨博

东方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翻译教学高职高专

杨博

摘要:英语教学是高职高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教学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必要内容。本文从高职高专翻译课程定位、课程认识、教学和教材建设水平的角度分析了目前高职高专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职高专;翻译教学;翻译观

0 引言

当前,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英语专业又迎来新一轮的热潮。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的数据,截至2016年,全国2879所高等院校中,开设英语相关专业的学校高达2825所。而开设英语相关专业的高校基本都开设了翻译相关课程。但是,举目四望,无论是公示语、还是旅游景区的简介、亦或是饭店的菜单,英文翻译的质量很多时候都可谓惨不忍睹。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我们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什么?培养效果到底怎么样?

近年来,翻译教学和翻译教学研究在规模上有了很大发展。然而,翻译教学的研究都集中在本硕博阶段,高职高专翻译教学鲜有关注。专科层次英语翻译教学长期得不到重视,高职高专从事翻译教学的教师鲜有沟通。种种原因导致专科层次翻译教学在教学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原则等关键问题上缺乏应有的共识,结果专科学生对翻译课评价不高,学生翻译能力没有得到应有提升。

一、当前高职高专翻译教学的问题

高职高专英语翻译的课程建设目前仍是一个新兴的学科。由于学科理论构建还不完整、不够系统,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借鉴甚至照搬本科的教学规划和设计。课程计划和设计没有体现高职高专的特点,教学效果则必然不够理想。

(一)课程定位不清晰

2000年10月教育部颁布了《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以下简称《基本要求》)。《基本要求》中对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方面的要求是“能记住字典将中等偏下难度的一般题材的文字翻译成汉语,译文达意。”而对英语专业学生应该达到什么水平,翻译教學的目标、途径等关键问题都没有涉及。由于缺乏官方对翻译教学的定位,导致高职翻译教学处在可有可无的地位。多数学校将翻译课程列为英语专业的选修课甚至公共选修课。不少学校在翻译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制定中直接照搬本科学校翻译的课程。这样脱离实际的做法直接导致高职高专学生“水土不服”,翻译课最终陷入学生没兴趣听,老师不愿意讲的尴尬境地。

此外,无论是穆雷在《建设完整的翻译教学体系》还是刘和平在《再谈翻译教学体系的构建》都没有将高职高专的翻译教学纳入他们提出的完整的翻译教学体系中。然而,全国有近1400多个高职高专院校开设英语相关专业,这些毕业生除了专升本以外大多都从事了英语教学、外贸等和本专业相关的工作。甚至在很多城市的翻译公司中,高职高专学生都是主力。

(二)师生对翻译的认识存在误区

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对翻译和翻译课程都存在误区,导致他们对翻译的教学和学习失去了兴趣。有的学生认为只要懂些英语,拿起词典把不认识的单词查出来就能翻译。有的老师和学生认为翻译主要就是讲语法词汇。语法扎实、词汇丰富就能做好翻译。有的学生认为翻译课就是培养翻译人才的课,学好翻译课就能做好翻译工作。很多英语教师混淆“翻译教学”与“教学翻译”,认为翻译课的目的就是巩固精读、泛读课上所学的语法、词组、词汇。翻译课就是为英语教学服务。在这样的认识和观念指导下,高职高专翻译课变成了语法和词汇的练习课。由于认识上的误区,更多的学生和老师把翻译课处理成英汉语法对译的模式,仿佛只要学会英语就能干翻译。封闭式的翻译课环境造就了死板的翻译教学内容。学生们在静止的翻译环境下学习翻译、进行实践,最后造成课堂枯燥无味,学生翻译认识僵化。

(三)教学水平、教材建设还十分落后

近年来,尽管我国翻译研究和翻译教学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高职高专翻译教学仍存在很多问题。由于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没有具体的大纲,翻译课程更是无章可循。高职高专翻译教学呈现两个极端。部分承担翻译教学的教师主导课堂,“满堂灌”,片面注重理论,不给学生反思、实践机会;有的教师整堂课都在做翻译练习,把翻译和翻译实践仅仅看作是经验的积累,缺乏对翻译本体认识的思考,更没有理论的指引和总结。

高职高专缺乏有翻译理论基础、具有实战经验的高水平教师。多数教师并非翻译专业毕业生,翻译教学难免有些勉为其难。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课沦为“为开而开”。部分新升格高职高专院校翻译师资队伍仍以中专时期教师为班底,师资队伍在学历、学缘结构上不尽合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改进。高职高专学生英语程度普遍不高。学习能力,接受、处理信息能力与本科学生差距较大。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也较差。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了翻译课的教学效果。

并且,高职高专翻译教材建设仍然十分落后。目前市面上很难找到符合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各方向需求的翻译教程。专科层次专门的翻译教材研究仍不成熟。很多大专院校不得不采用本科层次的或者年代久远的翻译教材。教材针对性不强也导致了高职高专翻译课堂上教师无所适从,学生不知所云的尴尬场面。

二、提高当前高职高专翻译教学水平的对策

当前,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化合作不断深入,外语人才需求不断提高。高职高专毕业生作为一线岗位就业市场的主力军,翻译教学的作用日益凸显。要做好高职高专的翻译教学,一改目前松散、无序的状态,必须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

(一)重新定位高职高专的翻译课程

从课程设置上重视翻译课程,改变翻译课的边缘化地位。尽可能地让翻译课成为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非英语专业可纳入选修课,并保证翻译课的课时量。

找准翻译课的学科定位和专业定位。高职高专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最初级的体现。以高职高专中商务英语专业和旅游英语专业为例,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商务环境和旅游环境下的英语应用人才。因此,这类专业的翻译课应当侧重行业和职业英语的结合。翻译课应当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突出翻译学科的实践性,给学生创造模拟的职业英语应用环境。

要正确区分“翻译教学”和“教学翻译”。“教学翻译”是精读、泛读、语法等课程中的教学工具,而“翻译教学”才是职业英语的技能课程。高职高专翻译教学作为初级“翻译教学”,不仅体现了英语教学与行业职业结合的特点,也与高职高专应用英语的学科定位、专业定位和教学定位相吻合,对提高学生双语交际能力和利用双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翻译课程应该定位“翻译教学”,而不是“教学翻译”。

(二)建立科学的翻译观

翻译观是译者对翻译活动的认识和看法。译者的态度不严谨,往往是因为缺少科学的翻译观。每个人都有自己翻译观,不论是否意识到,我们都不可避免地在其翻译工作中以某种翻译观作为指导。翻译观有正误之别。有的译者把文学翻译等同于创作,以为译者可以借原作之体寄生自己的情志,可以无中生有,妙笔生花;有的把翻译看得比较简单,认为翻译就是照着词典上的意思,按原文的顺序翻过来。这些认识和看法都是翻译观的反映。科学的翻译观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论和美学原理为基础,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敏锐的审美洞察力去认识和看待翻译活动中的矛盾和问题,以严谨、正确的思想方法去对待翻译活动。科学的翻译观是一个成熟的译者的认知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对翻译活动的本质特征的认识、审美观念和思想方法等方面。教好翻译、学好翻译的首先要做好的是认识翻译,形成科学的翻译观。要让学生们了解到翻译有限度。翻译本身有一定的不可译因素。翻译工作是“戴着脚镣跳舞”。翻译不是字对字,而是意对意。让学生对翻译有一定的理性认识,从而指导今后的学习和实践。

(三)提高师生跨文化意识和文化理解能力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它本质上是不同文化的交融。翻译水平的高低体现得也不仅仅是语言水平的高低,它反映出另一个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学生文化素养的高低。翻译是以语言转换为手段,意义再生为目的的实践活动。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也反映了文化的现实。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和翻译教学如果仅仅将翻译视作语言的转换,那无疑会让翻译成为孤立无援的境地,甚至会产生误译。

培养跨文化意识有助于原文理解。原文理解是翻译活动的必经环节,也是表达的基础和前提。翻译中的理解不等同于各级各类英语考试中的阅读理解。理解词汇、句法、语篇等是翻译理解的基础。翻译的理解还包括语篇背后的文化的理解。例如中国人重视家族宗族观念,故而有详尽的家庭成员的称谓词汇。而英语uncle一词其实就包括了大爷、叔叔、姨夫、舅舅。在翻译时这类词不能简单对应。又如,英语里的best man一词从字面看来是“最好的男人”的意思,而其实在英语的文化背景里它是结婚典礼上的“伴郎”。 因此,在翻译教学中应该着重培养师生的跨文化交际和文化理解能力。翻译课可以适当和跨文化交际、精读、泛读等课程结合起来,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化平等意识,面对外国文化时能做到不卑不亢,不妄自菲薄,更不夜郎自大。不能用母语和母语文化来磨灭外来文化,也不能在外国文化面前丧失自我。着重培养学生文化理解的意识、关注中西文化的差异,不断提高文化移情能力。

(四)转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

高職高专翻译教学要突出实践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加强课堂互动,把过去枯燥乏味的“满堂灌”逐步过渡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把过去单纯的词汇、句子翻译练习改变为以情景带动,任务驱动性的课堂教学。强化课堂内外的翻译实践和反馈。改变评价方式,用积极评价调动学生积极性。注重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任务中的参与度和收获,进一步强化过程评价。引入翻译工作坊的教学模式,有两名或多名以上的学生集中进行翻译活动,学生之间能够相互交流,合作解决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共同探究产生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带来的启示。翻译工作坊的模式鼓励学生从翻译实践中获取并理解翻译技能和策略,强调学生的参与作用和主体作用。学生既是参与者也是合作者,而教师是活动的引领者、监督者和评判者。

翻译教学的内容也应与时俱进,要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增添新的、实用性内容。翻译教学不应总是围绕语法、句法、词法的转换做文章,而应该突出专门用途英语的特点,让教学内容的选取更加有的放矢。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翻译课的内容就适当添加展会英语翻译、酒店英语翻译的相关内容。翻译任务就可以灵活地选取。例如翻译酒店的菜单、会展公告等,让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下学习、实践、收获实用的学习和实践经验。

结语

高职高专翻译课程是初级的“翻译教学”,它不仅体现了专门英语与行业结合的特点,也体现了职业的特点,应该与高职高专学科的定位、专业的定位、教学定位相吻合。高职高专翻译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双语交际、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有重要意义。不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加深对翻译和翻译理论的认识,形成科学的翻译观。高职高专的教师还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和模式,强化教学和沟通,让学生在着重掌握技能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英汉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刘和平, 再谈翻译教学体系的构建[J], 中国翻译,2008(3)

[2]刘宓庆, 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M],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7

[3]李忠华,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与对策[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9)

[4]穆雷, 翻译教学发展的途径[J], 中国翻译,2004(5)

[5]张志强, 翻译观与翻译教学[J], 上海翻译,2008(3)

猜你喜欢

翻译教学高职高专
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思维导图&概念图辅助翻译教学实现途径探索
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提升策略探讨
ERP沙盘对抗在高职高专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媒体在高职艺术类社团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探讨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