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业心理压力与对策分析

2017-08-23宋威王磊

东方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就业形势心理压力就业

宋威+王磊

摘要:2017年上半年招聘季已结束,其中全国大学毕业生约有795万人,还有海归毕业生及往届失业生等社会人士,也与大学毕业生共同参与了招聘季。可见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竞争更是激烈异常。本文主要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就业心理压力的形成与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就业;心理压力;就业形势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志码:A

就业是大学生从“自然人”到“社会人”过渡的重要的阶段,也是大学生多年受教育而追求的直接目标。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就业的心理压力也随之增加,促使大学生在校期间感到茫然、惊慌、没有安全感,如果不及时调适和疏导,可能会诱发很多心理疾病,并直接会影响到毕业生就业的成功率和积极性。剖析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针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进行就业心理压力调适,是提升当代大学生个人竞争力和人生价值的充分展现,具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就业心理压力的来源

(一)社会就业形势严峻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连续多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积累后导致应往届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方面的拥堵。另一方面,我们国家作为人口大国,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沿海企业的倒闭和裁员,导致毕业生就业岗位减少。此外第三次科技革命已经到来,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机械逐渐取缔了传统的手工业,通过技术改革缩减人工成本的工厂快速增长,就业岗位愈加减少。一些大学生难以适应这种就业状况,心理上处于失衡状态,因此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已成为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首要原因。

(二)自身职业素质能力不足

2017年正是“十三五”的开头之年,各大中小型企业通过技术革新来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样一来,企业更加青睐于创新型人才,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和打造具有敏锐的创新意识、懂技术、会管理、敬业精神强的科技管理专家人才队伍,造就一支有强大市场开发能力的营销人才队伍。所以招聘单位对人才追求的条件,远远高于目前大学生的自身能力。调查表明,近100%的大学生不了解用人单位招聘、录用、使用人才的素质与能力的基本标准。社会对大学生“眼高手低”、“纸上谈兵”、“好高鹜远”、“高分低能”等负面评价,充分说明学校培养人才的素质能力与社会、与用人单位、与工作实践还有较大差距。另外过于好高骛远正是目前毕业生的现状,自身追求高于现实,从而造成严重的就业压力。更有甚者,在金钱的利诱下,从事“传销”与“色情行业”,公然挑战法律的权威。因此,大学生自身职业素质和职业需求之间的不平衡也是造成就业压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传统观念的束缚

在“好单位=国有企业+知名企业”以及“铁饭碗”的就业观念影响下,各大招聘会现场,几乎千篇一律:大企业前门庭若市,求賢若渴的中小企业前冷冷清清。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经济收入在某些评价体系中愈发重要,虽然说不要以经济指标去衡量一个人的成就,但在社会中经济指标已成为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指标之一,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和收入情况等现实问题也成为衡量大学是否具有意义的重要指标。目前大多数毕业生以追求高薪高职为目标,无形中也将岗位分了三六九等。社会观念的施压也在无形中给毕业生造成了极大的心理负担。

二、缓解就业压力的应对措施

(一)认清形势,摆正心态

在就业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势必有一定的难度,这是所有毕业生面临的普遍现象而不是个别现象。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应认清形势,摆正心态,做好充分的准备,了解自身的优缺点,时刻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充分发挥自身优点,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遇到困难力求寻找解决的途径,而不是一味怨天尤人,抱怨只会让自己的心态失去平衡。在就业过程中应突破传统观念,进行“智慧就业”,定向就业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在竞争过程中真正有能力的大学生一定会脱颖而出,所以要把过程视为机会,而不是否定,从而调整好自己的就业心态。

(二)正视自身,规划人生

在校大学生的就业规划是十分必要的,从而保证大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可以说,对自身发展有规划肯定胜于不规划,多规划肯定胜于少规划。正视自身除了要在日常生活进行行为观察,也可以从与各种职业相关的基本能力、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性格、气质、情绪、心理素质、个人需求等方面着手,接受相关专业测试。就业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把握“先就业再择业”的原则,积极参与竞争,挖掘自身潜能。

(三)提高能力素质,拓宽知识领域

专业素养是就业过程中最重要的方面。良好的专业知识是展开对口工作的基础,企业最为看重求职者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毕业生应从各个方面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最近几年的工作岗位相对较多,但竞争力也较大,企业对毕业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毕业生在求职前应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如果说专业素养是一个人的硬件,那么求职礼仪和面试技巧等常识就是一个人软件。面试技巧的运用往往会使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面试礼仪也能提升自身形象。职业素养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长期积累的结果,而不是靠短期突击所能掌握的。培养自身的职业素养并做好充分的求职准备以便于更好的应对就业形势,缓解就业压力。

(四)搜集信息,拓展渠道

大学生在校期间要主动关注就业形势,通过互联网、报纸、杂志等多种途经积极获取相关信息,并定期加以整理分析;同学间多多进行交流,或通过建立网络论坛等形式营造积极就业的氛围。不能一味的依赖被动信息灌输,要端正就业态度,切忌“想当然”的心理。同时还需注意,高校招聘信息发布时间一般较短,所以毕业生及时获取单位的招聘信息是重中之重,一定要扩大自己的信息渠道,从而及时抓住就业机会。目前国家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也出台了许多优惠的政策,选择创业也是规避就业压力的一种不错方式。

三、结束语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各高校所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随着人才培养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也愈发严重,当前,高校在大学生在校期间逐步渗透就业形势等相关信息,引领大学生提前做好职业规划,走正确的人生道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人才的正确培养,关乎国家的发展实力,就业压力问题还需引起各领域人士的关注重视,为解决大学生就业压力,保障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项目来源: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2017年度调研课题(项目编号:SKL-2017-1132)

猜你喜欢

就业形势心理压力就业
基于BSTL与XGDT算法对多级别心理压力的评估
经管类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浅析
浅谈高职院校机械CAD教学改革新思路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变化与对策简析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通过图片看内心
缓解心理压力的两种方法等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