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新闻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中的实践教学初探
2017-08-22王晓翠黄伟李延杰
王晓翠+黄伟+李延杰
摘 要:高质量完成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工作,为全省高职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打下基础,结合用人单位人才需求情况,全面深化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探讨新的教学模式。开发校内校外资源,加强媒介实践,构建多重实践教学体系,提升专业素养,参与社会实践,打造新的实训平台,提升精准化新闻职业技能。
关键词:教学指导方案;实践教学;职业技能;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7-0145-03
一、开展多重实践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注重实践教学是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教学的核心,特别是对高职院校来说,培养专业而精准的职业技能是其新的发展方向。对新闻行业和相关企业来讲,充分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动手能力是破格接受高职学生的首要条件,在完成基本的课堂教育后,加强动手能力的练习,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是当前高职教学的重点方向。而如何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除了充分校内的实训基地外,如何开发校外资源,加强媒介实践,通过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拓展与企业合作的形式,与大学校园“联姻”为大学生打造多重实践平台。
(一)开展校内全媒体实训,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
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包括传统媒体的采编写与新媒体的制作方面的技术,特别是专业技能方面,可以与校内资源共享,依托校内实训平台,强化其基本技能的训练,适应数字化媒体背景下对新闻人才的需求。学生通过参与校內新闻的采制、校园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的采编与播出,新媒体平台的内容维护与运营等工作,加强校内的实训练习,与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相配合,在打牢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更锻炼了实践技能,充分发挥校内媒体实践平台的作用,让学生在校内全媒体平台上演练,提升操作技能,提前适应媒体的工作环境。尤其是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技术近几年普及运用,也让新媒体的平台在校内大量普及,记者们必须跨平台承担不同媒体交给的工作。媒体穿越不同的形式,打破藩篱,创造岀校内媒体融合的新平台。也为学生们未来进入社会提供良好的准备,通过校内实践采访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挑战,让学生更多参与新闻报道实践,将校内的媒体时间平台与专业课程进行有效衔接,校内媒体平台不仅是学生课上作品的发布平台,更是学生专业能力锻炼的的一个实践平台。扎实理论知识和充分的实践技能的锻炼,是对高职教育实践课程的补充和完善,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1]。
(二)校外实训,强化技能实训,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高职院校在专业的设置上,主要问题是学科间的贯穿性、继承性不强,将理论课安排在第一学期,却将新闻采编等实务课安排在后面,使学生理论与实践进行衔接较为困难。而且专业教学与行业接触太少,脱离实际工作环境,要培养学生过硬的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采写编能力,还要在校外实践环节加强训练和提高,
1.组建媒体工作室,加强与社会组织的合作
专业教师牵头,在校内成立媒体工作室,并对接校外活动,在完成课内教学任务的同时,承接社会上的一些活动,将课堂上的知识点转化为一项项工作项目,由学生分工完成,通过真实的工作场景的建立和技能的锻炼,将其打造成与校外对接的实训平台。通过任务驱动,真实的新闻工作环境和实际的操作技能的锻炼,工作室的软硬设施的配备,学校给予全力支持,达到专业水平。工作室引进真实的工作项目,以作品为检验成果,综合性强、有针对性、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学生分组参与工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在实训中,教师通过现场手把手教授,把握实训的进程和技能教授,通过真实的工作场景的实训提升了操作技能,既能让专业课程内容进行拓展,又鼓励学生把学到的理论与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对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相关的技术技能如:新闻采访、新闻写作、视频新闻制作、新媒体新闻制作等有了大体的了解。大学校园利用自己的媒介资源优势和专业特色优势,组建工作室,学生边接受理论教学,边进行实践,将学校内的理论和实践,放到社会实践平台上加以检验,既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水平,又提高了学校在业界的影响力。
2.校内媒体独立参与社会活动,完成内容制作和媒体运营
学生在进行专业学习的同时,安排和鼓励学生参与到校内外的实践活动中,掌握了一定的新闻专业知识与采访报道技能,提升新闻报道的实战技能。结合课堂上所需,学生接受媒体实践项目,并锻炼自己的技能。
学校社会或组织以媒体团队的形式,参与校内外的活动,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新闻制作能力,可由专业教师带领,分采编组,摄像组,直播组,后期组,团队合作,从拍摄—加工—制作全程参与报道,开创了校外实训的新模式。以独立的媒体小组参与整个赛事的报道,在这媒体小组负责所有宣传与之相关的工作,比赛前期的造势宣传,中间的新闻采写,包括稿件的采写,新闻照片的拍摄,现场视频的录制,以及利用数字技术建立独有的宣传途径,如:微信,微博,网站等,并维护其日常运作和后期新闻的上传等。这些活动几乎覆盖了新闻学的大部分核心课程,也是每个学生必须全面掌握的课程。
各个专业的学生积极参与,拿出自己的专业技能,如媒体人一般完成工作,获得成就感的同时还能收获到相应的媒介知识。也成为学生参与校外实训的创新,老师带队指导,亲身示范,学生现场操作,实地练习。通过这些活动,与社会团体进行合作,独立完成内容的制作和媒体运营,社会组织适当的提供资金支持,维持团队的基本运营,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同时将校外实践基地很好地利用起来。
3.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加强与地市级传媒单位和私企的合作
发挥职业技术的技能优势,为传媒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2]。加强与地市级传媒单位的合作,地市级传媒单位从业门槛低,能同时实现实习和就业的双重目标,此外,加强与中小型私立企业合作,形成一定的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目前高职院校与行业和国企的合作关系较多,但真正接收高职院校学生的却是私企。同时,从学生技能提升和未来就业考虑,中小型私立企业更适合高职类院校的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实习,如广告公司、影视机构、企事业单位的企划宣传,都可以成为学生的实习基地,学生把所学知识和技能带到实习单位, 并在直接工作中不断实践,强化技能,通过这多重校内外实践体系的构建,配合了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本专业的所有专业技能,并通过大量的实践积累不断强化,在毕业之前掌握扎实的全媒体采编基础技能,形成高技能人才。满足了用人单位倾向于招聘的人才要求,能掌握新闻采编的基本知识,直接进行新闻采写,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并具备相关的专业技能,并能熟练应用多种软件,生产并制作相关传媒产品,熟悉新媒体市场运作流程,适应全媒体时代的要求。
二、构建多重实践教学模式促进专业建设的开展
(一)利用校内外资源,培养“理论+技能”型“全能记者”
在校内外实训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这种学生主导的校园媒体形式,与专业教师的指导和校外的实践平台相配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传媒动态,熟悉一线操作,在每一次的实战锻炼中,从新闻采访写作,视频拍摄,图片摄影,后期剪辑,网站制作维护等方面着重指导,查缺补漏,发现问题,现场更正,并有侧重的加以强化训练。学生保证了拍摄和报道的基本水平,更新自己的技术结构,满足了任务要求,强化了技能训练,与专业课程的实践相配合。
多种实践方式与课堂上的理论学习想结合,形成了“理论+技能”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专业素养,打造专业优势,处理好“全”和“专”的关系。增加新媒体采编的学习,能培养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新型媒体的人才,熟练使用博客、微博、QQ、微信等多种媒介,能独立进行工作,采编播一体化,并能熟练应用多种媒体,适应全媒体时代的要求调研结果显示,用人单位认为能熟练应用多种媒体,适应全媒体时代的能力最为重要,其次是熟练掌握常规的影视制作和特效硬件,熟悉、影视制作流程,具有高水平的创意思维能力和文字策划能力,除此之外,有一线传媒工作经验,能生产并制作相关传媒产品,熟练运用相关音视频编纂软件,如After Effects及其它视频后期制作软件等。
校内校外实践是通过对所学知识点的综合运用,有针对性地展开练习,而互相滲透的内容又基本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这也是对“全能型记者”的要求,综合运用学生专业知识的能力,能适应不同类型的媒体。
(二)与校外媒体合作,加速校内传媒技术的更新,传媒思维与时俱进
学校的教学设施,尤其是实训硬件和软件的配置,因为先天的滞后性,与当前社会上的主流媒体和一线企业有一点的差距,而差距也成为专业标准的检验方面之一。实训设备作为高职院校非常重要的授课和实训场所,直接反映了教学课程的质量,也会从侧面反映出学校整体水平。实现校内设施标准化和现代化是提升综合实训的水平,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媒体的采编设备也在普及,更新设备、革新采编技术,完善现有的实训设备,跟上当前国内主流媒体的水平,能够较好地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在媒介融合或全媒体趋势下,要加强校内实训创新体系、校外实习扩展体系的实践教学体系。数字技术的发展让自媒体发挥了强大的作用,像微信、微博、公众号等新媒体形式的出现,已经逐渐被社会认可和接受,即使是传统的媒体,也开始发展和应用自己的新媒体技术。山东传媒职业学院现有的校内实训平台“新媒体中心”,将当前社会上热门的新媒体形式引入:微博、微信的运营,H5的设计,VR虚拟的运用,从具体的制作到运营,都有了实践的平台,校内新媒体平台以更敏锐的媒体适应力,以更灵活直接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新媒体技术实习的平台。尤其是在新媒体技术应用方面,因为学校先天的滞后性。调研显示学校比业界滞后的部分中,其中新媒体技术手段的应用比例最大,通过新媒体手段的运用,拉近与社会主流媒介在软、硬件水平的差距,加速其校内传媒技术的更新,创办媒介融合实践小组,参与校内媒体建设,借助校内的实训技术和软硬件的优势,培养适合时代发展的新媒体人才。
三、构建多重实践教学模式对专业教学改革的积极意义
(一)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提出新的实践方向
开展校外实训,结合社会活动,组织在校学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独立担起媒体报道的重任,让学生有独立而完整的现场体验。这既提升了实践技能,在传媒一线的现场感和紧迫感中,实际体验传媒工作的氛围,同时又开拓了校企合作的新模式,这是参与媒体实习的另一个扩展,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实践平台。与社会团体展开合作,学校不只是理论知识的教授方,也成为媒体的搭建方,改变了以前以媒体实习基地为主导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我校新闻专业校外实训当前积极努力的一个方向。
调研显示用人单位倾向于校企合作的方式为:用人单位提供一定实习岗位,但在目前的校企合作形式中,仍然有几个问题难以克服。与企业有合作的职业院校的学生在招聘中并不占优势。目前高职院校与行业和国企的合作关系较多,但真正接收高职院校学生的却是私企。校企合作的模式有很多种,欧美等发达国家经过多年的尝试和发展建立了一些成熟的校企合作关系模式,比如美国的“合作教育”、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和澳大利亚的“技术和继续教育”等[3]。这些国外成熟的校企合作模式对当前的校企合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也可以尝试建设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搭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创新平台,利用院校已有资源(场地设备等),建立创业项目,如成立企业冠名的工作室,校企自创栏目或创建新媒体平台等,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得到实战训练,同时减少企业成本,增加企业入校的吸引力。
高等职业院校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通过提供人力,资源和技术的方式提升合作渠道,提升企业走入校园的积极性,探索新的校企合作模式和机制,加强与私营企业校企融合深度,选择优质且具一定规模的私企走进校园,寻求校企合作双赢新模式,搭建校企合作创新平台。
(二)突出专业优势,打造精准化专业方向
摄影摄像是我校的突出特色技术,也是当前新媒体报道所采用的主要方式。这在当前的全媒体时代,各种媒介开始逐渐趋向于融合。如何在当前媒体形势下,加强学生的综合采编能力的锻炼。动手能力强,专业技能强,是高职院校新闻学教育的突出点,培养的目标是“直接适应岗位的发展需要,直接走上工作岗位”的专业技能,我校依托广电的专业背景,加强了摄影摄像课的教学,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同时开设了电视摄像、新闻摄影、图片摄影用光与构图等课程,对图片摄影,视频摄像的技巧和练习,都在校内已经完成。与之相配套的后期编辑课程:非线性编辑、AE、PS等也一起开设,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专业能力适应社会实践的要求。
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是高职教育的根本。学校应根据专业方向,确立特色专业,开发新时代的课程体系,培养精准化专业技能,将实践和课程加以结合,打造专业特色,优化当前的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反映出业界的实际需求,并结合新技术不断革新,既反映出当前的理论成果,又能及时适应新技术带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EB/OL]. 2012-12-04.
[2] 刘占山.需求导向的职业教育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中国职教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探讨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艾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