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法

2017-08-18吴红英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阅读素养语文

吴红英

[摘 要]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而语文的阅读教学一直是困扰小学语文教师的一道难题。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侧重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探究能力,做到师生互动、相互启发,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 语文;阅读素养;课程导入

阅读教学一直是困扰小学语文教师的一道难题。阅读可以拓展学生思路,改变思维习惯,促进个人学习进步。只有阅读的人生才是最精彩的。阅读带给人的力量是巨大的,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品德修養和思想情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小学阶段,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写作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

一、课程导入激发兴趣

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语文课的导入设计应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儿童情绪高涨,脑细胞活动迅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因而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感知力、理解力和创新力都处于最佳状态。处于学习热情高涨状态的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去,并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出来,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将会被充分调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能使学生喜闻乐见,又能高度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好奇心。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在课堂上将注意力集中到所学课文上,并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导入课文的技巧至关重要,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教师播放《火烧圆明园》的电影片段,熊熊的烈火,悲壮的音乐,低沉的解说冲击着学生的感官,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的责任感悠然而生。教师也可用讲述方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设计悬念。如,教学《草船借箭》时,提出问题:“我们见到各种各样的船,但我们见过草船吗?而且还要用它来借箭呢?草船能借箭,这可能吗?同学们,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草船是怎样借箭的吧!”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阅读中感悟文本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从“读”到“悟”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从已知到未知领域探索的过程,也是一个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讲解新课时,一般先引导学生进行初读,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学生在阅读中学会理解、运用,随后,教师指导学生感悟文中内在的联系,也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阅读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例如:教学《雷雨》时,文本中对雷雨前景象的描写,先让学生自由阅读,然后学生互相讨论读书感受。学生在积极参与到读书活动中体会不同的阅读感受。学生在阅读中了解雷雨前的天暗、气闷、风狂、电闪、雷鸣。在情境教学中,让学生先闭上眼睛听雨声、思雨景,阅读出自己的感受;雷雨后的雨景让学生听配乐范读表达出来。由此,整篇文章就在学生的品读中感悟,获得知识。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扎实。

三、自主学习

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感悟中,以达到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的学习效果。当然,倡导学生独特感悟的同时,并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忽视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能力的训练,而是激活他们的独创精神,使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从而促进学生的阅读意识,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时可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小组成员在阅读的基础上,通过互相提问、辩论、解答,学生亲身经历整个阅读过程,在理解课文内容及领悟阅读方法的同时,必然会遇到困境,出现问题的争执,或者仅留在问题的表面不能深入,说明学生已通过阅读得出自己的见解。

四、阅读中提出疑问

阅读教学过程,即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培养良好习惯的过程,也是学生认知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在教学《三只白鹤》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小河、柳树、土堆及埋在地里的鱼,提出问题:“你们看到鱼埋在什么地方?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吗?”学生们好奇地看着黑板,纷纷提问:“鱼应该生活在水里,为什么埋到了土里呢?”“是谁把鱼埋到土里?”“后来这条鱼怎么样了呢?”在学习《爬山虎的脚》时,有学生问道:“老师,爬山虎有眼睛吗?爬山虎若没有眼睛,却怎么能在墙上把自己的叶子铺得那么均匀?”教师可以这样回答:“我们知道植物都是没有眼睛的,但是它们都有趋光性,植物的这种特性就是它们的‘眼睛,这是一双无形的眼睛,只能用心去体会,大家在课外还可以去观察其他植物是否也有这种情况。”这样一来,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使他们在了解课本知识的同时,又了解课外知识。

五、师生互动感悟新知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同时,启发学生思考。教师设置的提问要着重于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始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只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帮助者。这样,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在阅读教学中真正体现。

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在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还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情感体验的过程是琢磨课文、推敲语言、体会情感并如何“形诸于外”的过程。整个教学设计,都力求让学生在阅读中体悟人物的思想,进入文本与人物对话,既能对文本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认同,也能体现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学生有了这种对文本的情感体验,自然而然就是一种情感的升华。对于情感的体验、升华,最好的途径是在阅读中体验。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依据教学目标从教学内容出发,扬长避短选用各种方法,阅读教学困难就会迎刃而解。另外,教师应认真设计教法和学法,切实提高学生在阅读中理解词句段篇的含义,感悟文本人物的情感、价值观。

责任编辑 吴 双endprint

猜你喜欢

阅读素养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大学生阅读、媒介及信息素养融合可行性研究
大学生阅读素养现状分析及高校图书馆对策探究
如何提高中职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参与度
近十年我国数字阅读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从“知沟”理论谈城乡学生阅读素养差异
运用“联结”策略 提升阅读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