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安法”测电阻时电流表、电压表的选择
2017-08-18余飞龙
余飞龙
测电阻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伏安法”测电阻是最重要、最常见的方法,这里面可以考查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电源等器材的选择和使用,以及电路图的设计等诸多知识,在这里我阐述的内容是“伏安法”测电阻时电流表、电压表的选择。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其大小跟导体两端电压及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但我们可以借助这两个物理量来测算导体本身电阻的大小,这也是“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具体有两大类:
一、用电压表和电流表两种电表来测
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应遵循的两个最根本原则:安全与准确(误差小)。安全:体现在被测量值不能超过相应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准确:在安全的前提下使得电压表、电流表指针达到满偏刻度三分之一以上。在选好了相应量程的两种电表后,再考虑电流表的内外接、滑动变阻器的连接等问题,在这里我就不进行阐述。
二、用电压表或电流表一种电表来测(以只用电流表测量为例)
实验中会给出有量程与内阻的电流表和电压表,我们学生一定要注意,并不是题中给了什么你就得用什么,而你一定得看看是否用得上,也就是说我们要有选择性的使用器材,这点是很多学生不会去考虑的,认为一定要用电压表、电流表来测电压、电流从而算电阻,那这样就正好落入陷阱。
例:先用多用电表粗略测量某段金属丝的电阻Rx的阻值约为22Ω,为了提高精度,现要用以下仪器再次测量金属丝的电阻Rx,实验室提供器材如下:电流表A1(量程150mA,内阻约为10Ω);电压表V(量程15V,內阻1kΩ);电流表A2(量程20mA,内阻r2=30Ω);定值电阻Ro=100Ω⑤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8Ω⑥电源E,电动势E=6V(内阻不计);电建S及导线若干。Ⅰ.根据上述器材完成此实验,测量时要求电表读数不得小于其量程的三分之一,请画出测量Rx的一种实验原理图。Ⅱ.实验时电流表A1的读数记为Ⅰ1,电压表的读数记为V,电流表A2的读数记为Ⅰ2,用已知的和你所用的仪器测得物理量表示Rx=(用字母表示)。
这道题估计有很多学生会选择使用电压表V(量程15V,内阻1kΩ),只记得Rx=U/I,认为一定要用给出的电压表测电压、给出的电流表测电流。在说明解题思路之前,我们应该掌握下列预备知识:1.电表指针偏转角越大,即实际电流越接近满偏电流,读数的相对误差越小。2.多取得几组数据求平均值,可以减少偶然误差。减少以上误差的总原则叫做准确性原则,可分解为(1)系统误差小原则;(2)读数误差小原则;(3)偶然误差小原则。3.通过电流表的电流和加在电压表上的电压都不能超过电表量程。这叫作安全性原则。4.滑动变阻器阻值小于Rx或与Rx差不多时,应采用分压电路,则调压范围大;滑动变阻器阻值越小,触头滑动时待测电路分得的电压变化越缓慢,便于调节。5.滑动变阻器阻值远大于Rx时,可采用限流电路。但触头滑动时电压跳跃变化,不便于调节6.在什么情况下选择电流表的内接、外接。
下面按照以上原则结合本题来说明解题思路:(1)假设用最大量程的电流表测金属丝的电流,电流最大为150mA,估算Rx两端最大电压约为Um=150mA×22Ω=3.3V,如果选用电压表(量程15V)来测,电压表指针最大偏转角不足满偏角的三分之一。按照读数误差小原则,所以本实验不能选用电压表,故本实验采用一种电表(电流表)来测。(2)因为电流表A2的内阻已知,所以可以把电流表A2当电压表用,另一方面,如果仅仅把电流表A2当电压表用并联在Rx两端,电流表A1测其电流或干路电流,由于Rx电流会小于通过电流表A2的电流或与之差不多,造成电流表A2指针偏角过小不及满偏的三分之一,因此,要把电流表A2串联一个定值电阻R0改装成一个较大量程的电压表,改装后的电压表内阻为130Ω,再利用比值法(Rx/Rv)<(RA1/Rx),选择电流表A1的外接法。(3)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8Ω,小于Rx约为22Ω,应采用滑动变阻器分压式接法,则调压范围大。
综上所述,本实验是一个小小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考虑,如果按照以上各项原则得出的结论互相矛盾,则需分析后决定取舍。对于此类题目,可按以下思路解析:先考虑安全性;根据阻值比较法、实验试探法、比值计算法,决定电流表内、外接;估算电流、电压最大值,按读数误差小原则选电流表和电压表,在给出的电表不满足实际情况下,必要时还要进行电表的改装;分压式电路优先(除非R滑>Rx),选择阻值较小的变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