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体系改革探讨
2017-08-18王涛李奇虎
王涛 李奇虎
摘要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的内在任务之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经过试点、总结和推广的过程,目前在高校中开展得如火如荼。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教育过程,需要学校、学院、教学系及学生等各方面共同开展。文章首先介绍了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而后指出应该在多个环节如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科技活动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增强学生创新创业的认识和实践能力,并创造环境推动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
关键词 课程体系 教学环节 实践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6.025
1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学校的重要建设内容,有利于培养创新型、创业型的复合型人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经历了快速的发展过程。1999年之前,相关高校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过程,至1999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公布,指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该行动计划的实施,要求高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加强创业方面的教育。创新创业二者具有一定内在联系,创业的前提是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创业。而创新的目标是创业,将象牙塔中的创新成果通过创业方式,服务于社会,达到创新的循环驱动。所以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业是创新的目标,二者相互驱动、相互关联。
2002年,普通高校创业试点工作座谈会,指出“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造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同时确定9所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试点”。2008年,教育部与财政部设立了30个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2010年教育部公布《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2012年公布《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提出了高校创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原则、内容、方法和组织等。同期,创新创业教育在全国高校展开。2015年,国务院公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经历了试点、总结、推广的过程。西安科技大学1999年开始探索创新教育,2004年成立创新班,2016年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并且自2012年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简称为“大创项目”)以来,项目申报数量逐年递增。2016年开展“互联网+”创业训练项目,使得创新创业教育逐步从创新走向创业,从创业计划走向创业实践。笔者通过项目实施过程的指导,深感创新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之高瞻远瞩,而创新创业教育实现之任重而道远。大创项目实施只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表现方面,而非整个教育过程,要完成或达到创新创业要求之目标,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达到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之目的,必须在创新创业教育上下功夫。
2创新创业教育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归根到底是对人的教育,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王洪才认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就要打破传统人才培养观念,树立新型人才观,建立个性化、应用型、创新型和国际视野的人才培养理念”。王文华等指出,要在培养方案、专业教育、社会实践和课外科技活动、以及科研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洪大用、常维亚等也表达了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本科培养方案,构建创新创业导向的课程体系。面向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包括了本科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课外科技活动、校园讲座等方面,均需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內容。
2.1基础课
基础课程是学生后续进行专业课学习的基础,主要侧重于理论教学方面,实践性较差。目前高校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在大学的前四个学期开展。从课程设置上,需要增设一门创新创业相关的概论性课程,从新生入校开始,就要开展创新创业的理论性教育,为后期的专业性、实践性的创新创业奠定思想意识基础。或者更为复杂的是,在现有课程中增加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但这在实践上是有困难的。因为无法保证每位老师都有创新创业的理论与实践经历,同时也不是所有学生毕业后都会进入创新创业实践环节,并且从实践来看,我国大学毕业生中能够持续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的比例是很低的。这既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不完善有关,但更多与家庭、社会、学校教育形成的思维惯性有关,即缺乏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教育环节。所以,在基础课中增加创新创业概论性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很有必要并且可行。
2.2专业课
专业课是学生掌握本专业知识、熟练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践中问题的课程。专业课设置方面更能够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高校根据不同的社会需求,建立了不同的专业,进而开设能够满足专业建设需要的相关课程。实际上,由于大学扩招,导致很多高校尤其是地方性院校增加招生专业,扩大招生规模。盲目扩张导致高校的专业设置不是面向社会需求,而是基于学校自身软硬件基础,缺乏与社会需求的有效沟通和联系,便导致了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加强与社会需求的沟通和联系,是创新创业教育过程的重要环节。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可增加创新创业案例介绍,通过案例介绍与专业课程相联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目的性,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动力具有重要作用。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大学教育和专业学习的目的不明确,导致学习的动力和动机不强,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专业课程方面,应以案例教学为先行内容,后结合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环节,提高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目的性和主动性。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熟练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成效及持续性。
2.3选修课
与基础课和专业课不同,选修课程是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爱好,以学生为主体开设的课程。相对其它课程,选修课学习中学生首先具有一种自身认识和兴趣,愿意与老师进行课程内容的交流从而获取自己需要的相关知识和认识。所以在选修课程中增加1-2门结合专业实践形成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很有必要,能够满足学生自足学习的需求和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由理论向实践的发展。
2.4课外科技活动方面
课外科技活动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实践环节。相对于课堂教学中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性强的特点,科技活动更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SuperMap超图杯和ESRI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高校地理展示大赛等,均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专业知识掌握和运用水平,可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前期实践平台。但是仅有这些类型的科技活动是不够的,毕竟这类活动与真实的社会环境下、市场机制运作的企业平台具有相当大的差异,学生并不能通过参加这类活动完全掌握真实社会环境下的企业创新创业平台如何构建和建设。
2.5校园讲座方面
研究生教育环节中,听校园学术讲座和做学术报告是两项毕业考核的内容,所以研究生具有很强的驱动力去做这个事情。而本科生不然,没有硬性要求,学生主要从兴趣角度出发。所以,很有必要在校园讲座方面对本科教育环节提供一个硬性要求。同时也应该加强校园讲座的质量和内容,使学生能够亲身了解和认识真正的社会环境市场机制下的创新创业过程,摈弃“创业即成功”的思想,建立起创新创业的长期性和持续性认识。
3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实践
西安科技大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简称“自环专业”)依托于测绘工程专业而产生,是测绘工程专业应用方向上的拓展。自环专业为四年制理学专业,侧重于测绘、土地、环境、地理方面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就业主要面向测绘、国土、规划、环境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是交叉学科。对于交叉学科而言,具有较强的创新型,通过多学科的交叉,更易产生创新性认识、课题和创业实践动力。自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新生入校后,在专业见面会上,突出本专业的就业方向和优势,让学生对专业方向和目標有一定的了解,形成一定的认识。同时在每个学期的期中、期末召开的学生见面会,继续深化对专业方向和目标的介绍。通过专业方向和目标的教育,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将被动的学习行为转化为自觉的学习行为,奠定创业教育的专业路径。
二是加强专业课程的实践性教学。专业课程在实践性方面具有较大差异,但在自环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环节,突出专业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位置,与前置、后置课程的关系,以及该课程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系,从宏观上让学生了解专业课程学习与专业方向、目标的联系。根据教师个人经验和认识,加强教学环节中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比如增加专业课程中某些知识点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建立,以及突出专业课程中实践操作性的内容及其在社会中的需求和应用,利于学生创业方向的培养。
三是加强实践教学。自环专业除第1学期没有安排实践环节外,其它学期均有实践内容。第2学期为自然地理综合实习,走出课堂,走向野外,通过野外的实践认识,将课堂上地理学知识与实际结合,加深理解和认识。第3学期为遥感实习,掌握遥感数据的获取、处理及应用等初步知识,对ERDAS、ENVI软件有熟悉和基本熟练使用。第4学期为地形测量实习,通过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掌握地形测量的技术和方法。第5学期为地理信息系统实习,主要掌握ArcGIS软件的使用和应用。第6学期为城镇规划与景观规划实习,继承之前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中城乡规划的内容。第7学期为环境综合实习,为与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相匹配而新建立的实践环节。第8学期有为期1个月的实习环节,主要是根据学生就业情况到实习单位进行学习和实践。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本专业主要专业知识及软件、仪器的操作与应用,为创新创业提供了专业基础和实践基础。
四是提高学生科技活动参与的积极性。自环专业的交叉学科特性较为明显,从而为创新性实践提供了良好的知识环境。教学过程中,突出专业知识与实践环节结合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相关的科技活动,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互联网+”创业计划、“挑战杯”大学生竞赛、SuperMap、ESRI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高校地理展示大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和学习的主动性。
创新创业教育是学校、学院、教学系、学生多位一体、上下联动的系统教育过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学校从制度、环境,学院从专业配套建设、课外环节,教学系从课程设置、教学环节共同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及宣传,共同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