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双柏彝族啊噻调
2017-08-17苏兰芬楚雄州双柏县文化馆
■苏兰芬(楚雄州双柏县文化馆)
楚雄双柏彝族啊噻调
■苏兰芬(楚雄州双柏县文化馆)
大麦地镇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位于双柏县南部,居住着彝、傈僳、拉祜、哈尼、白族、苗、傣、黎、汉等9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9111人,占总人口的94%。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内的彝族大多生活在山区,村子居址选择讲究,多选在依山、避风的地方,在村落的上方都有高大的山为靠山。建筑形式大多是土掌房,居民住房呈阶梯状上下分布。村间道路多布成“田”字形,坡路多用石条砌成台阶,平路多用毛石或石板铺筑,村间道路过箐多用独木搭架。过去的民居大多以土掌房和茅草房为主。
彝族民居土掌房取材容易,建造简单,土为墙,墙上架木,木上盖土即成。土掌房冬暖夏凉,利用充分,屋顶既是道场,又是娱乐场所,房顶户与户之间连成一片,形成一条空中走道,雨季时下面牲畜走,上面人行走。
■传统音乐啊噻调
彝族是一个喜唱爱跳,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崇火尚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与生产斗争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独具风格的民间歌舞,大麦地镇的歌舞种类非常丰富,传统音乐最有特点的要数啊噻调,“阿噻调”是大麦地镇境内流传的一种彝族民间传统山歌曲调,其演唱内容广泛,如天文地理、日月星宿、山川河流、花鸟鱼虫、四时农事、历史、叙事、传说、故事、求教、盘问、抒情等样样俱全。唱词可长可短,可唱一时一事,亦可唱上千行的叙事长诗,多为五言一句,讲求押韵,朗朗上口。阿噻调用彝语演唱,哼腔较多。曲调规整,旋律优美,抒情自由,委婉动听;音区宽广,曲调音程跳动较大,一般音域在14度以上,多为羽调式,亦有商调式。由六声音阶组成,而且“7”所占时值较长,独具风采。叙事性内容的阿噻调演唱形式分两种:一种是由主唱者领唱调头、调子,在场众人和声(亦称帮腔);另一种是由众人合唱调头,进入调子后,由主唱者领唱,众人和声。情歌,除了和声,均为男女对唱,亦有男女双方互为和声的。阿噻调调头旋律流畅,乐句较长,常以散板形式出现,内容多为客套话;调子则是正腔,即演唱正文。演唱时,有领有和,异常热烈。阿噻调属山歌体裁,在家里禁唱。
■啊噻调历史渊源
啊噻调源于双柏县,在双柏县的大麦地镇、安龙堡乡广泛流传。大麦地镇历史悠久,民族特色浓郁,文化底蕴丰厚,民族传统文化种类较多。这里在明末清初就出现了大量的彝文典籍,《查姆》就是其中的一部,它是由通晓彝文的彝族毕摩祭司使用彝文以神话传说的方式,记述了人类、万物的起源和发展历史的一部创世史诗。《查姆》以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保护名录。《查姆》多为五言句式,尾字押韵,朗朗上口,具有诗的特点,用“阿噻调”配唱,具有很强的韵律美,听起来韵味十足。所以当地彝族一直都用啊噻演唱《査姆》,“阿塞调”曾多次搬上省州电台,受到许多民族专家学者的青睐,2011年“啊噻”代表楚雄州参加央视青歌赛获金奖。
■“阿噻调”珍贵的民间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
“阿噻调”是大麦地镇境内流传的一种彝族民间传统古歌,当地彝族毕摩和民间歌手都有用啊噻调演唱创世史诗《査姆》的习俗。近年来双柏县委、政府对这种古歌进行了大量的收集和整理,引起了许多专家和学者的青睐,啊噻调有珍贵的民间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啊噻调演唱的内容大多是民间文学《查姆》里的内容,是彝族人民唱天地、日月、人类、种子、风雨、树木等万事万物起源的长篇史诗。彝族人民则把《查姆》当作本民族的历史来看待,它是经过彝族人民不断丰富、加工、提炼出来的文艺作品,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又被彝族人民用老彝文记录成书面文学。所以它具有很高的史料和研究价值,它对研究彝族社会发展的历史和民族的形成都具有很高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