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静心等待的花开了

2017-08-16杜金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22期
关键词:等待爱心

杜金兰

〔摘要〕教育者永远不是法官和裁判,不能只揭露事实和评判,而应该引导孩子发展自己,使自己不断趋善。一个有着上课不听、嬉笑怪叫、欺负学生、破坏学生的东西等“丰功伟绩”的学生,因“剪书包”的事件,让教师和学生的成长接近,缩短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静心地等待,花开了。

〔关键词〕爱心;善意;等待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22-0073-03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花。有人说:花开无声,静香悠远。有人说:花开有声,每次花开都是心灵的绽放。花开的时间尽管不同,但只要有你的静心等待,总有花开之时。

新学期,我担任了六年级五班的班主任。小峥是这个班出了名的“活跃分子”。教过他的科任教师们都能“如数家珍”似地道出他的许多“丰功伟绩”:上课不听,嬉笑怪叫,欺负学生,破坏学生的东西……科任教师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要是他上课能睡得着觉,我们就阿弥陀佛了!这不,开学不到两个星期,就发生了这样的事,小峥的同桌小荣的书包被剪了一个圆圆的洞,有手掌心那么大。

事发那天,我到别的学校听课了,这件事是第二天小荣的家长来向我反映的。我本以为这件事是发生在教室里,应该会有学生看到,所以我直接在班上当众询问,没想到,竟然没有目击者。不过,学生反映了一个重要的情况:当天看到小峥手里拿着一把剪刀。当时,小峥承认那天拿着一把剪刀是为了剪一个纸圆形,准备上数学课用(数学教师布置的)。但他一直否认剪破小荣的书包。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这件事也不了了之。不过,我知道这件事非他莫属,只是怎样才能让他主动承认错误并不伤害其自尊心呢?找他谈心,那不行,他会认为教师怀疑他,他就会一口咬死,绝不会承认的。这是教过他的班主任说的。这招是不行的。

正当我愁眉不展之际,突然意识到:通常学生犯了错误,总担心受到教师或者家长的批评,不敢承认,我想只要通过一番劝导,然后承诺保密,小峥应该会主动承认错误的。

于是,我利用一节课,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1)如果是我的书包被剪破了,我会怎样?

(2)如果谁做了这件事,不勇于承认,这是一种什么行为?发展下去后果会怎样?

(3)如果犯了错误现在该怎么办?

然后发给每个学生一张纸条,告诉同学们:如果你没有剪破小荣的书包,便在纸上写“我没有”三个字及自己的名字,如果你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便写“我错了”,写的时候不准互相看,同时教师绝对保密,也绝不追究,只要以后下定决心改就行。并意味深长地看了小峥一眼,此时他也正望着我,但目光中充满着疑虑。我想我已经这样保证了,他应该会识相点了。

可当我迫不及待地打开那些纸条时,一下子愣住了,上面全都写了“我没有”三个字。看来这一招失灵了。我开始反思,刚才的方法是软性的,小峥可能会被触动,但是似乎缺少了一点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小峥是不是存在侥幸心理呢?觉得教师是不可能知道的。

我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了一招。我在班上宣布:“老师已经从同学们交上来的纸条发现了重要的线索,已经知道是谁做的了。如果他愿意主动承认的话,下课后悄悄到办公室来找我,老师是会原谅他的,要是他还是坚持说谎的话,老师就只能把他交给家长处理了。”

宣布完后,我还朝他望了一眼,他的目光正与我相遇,很快他就低下了头。回到办公室,我自以为这回肯定会有收获,但是,整整一个下午,小峥也没有来找我。

正当我一筹莫展,陷入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突然想起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那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何不叫学生寻找让自己最内疚和惭愧的事写下来呢?对,就这样做。

第二天,我对学生说:“这节课我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十几年前,有一个小女孩在一所小学读书,她学习成绩很好,深受老师的喜爱,老师让她负责管理学校的钥匙。一天放学后,她最后一个离开教室,这时她看到了老师借给同学们看的那本《小学生优秀作文选》就放在讲台上。肯定是哪位学生忘了拿走了。这本书太好看了,里面的内容写得太优美了,她拿在手里,爱不释手,竟不由自主地拿回家了,想明天再还回来就是了。哪知道第二天她竟然忘记带来了。一走进教室,就看到同学们在议论着那本作文选,说哪个学生那么缺德,竟然偷了老师的书。她很想承认书是她拿的,并想拿回来。可又没有勇气。虽然后来老师没有追究这件事,但是这件事却成了她的一块心病,她时常为此感到内疚。十几年过去了,这个小女孩毕业后回到学校当老师,每当站在讲台上,她仿佛又看到了那本作文选……”

我说到这儿,有些学生便在下面议论起来:“这个小女孩是不是我们的班主任呀?”

特別是小峥,他睁着那双大眼睛,望着我,似乎在问:“老师,是你吗?”我望着他,微微一笑,并对全班学生说:“大家说得没错,这个小女孩就是我。今天我之所以把这件事儿讲给大家听,是因为老师觉得一个人做了错事,不敢承认的话,这件事会让他终生不安,感到内疚和惭愧。”

说完,我发给每个学生一张白纸,请他们把自己做过的一件让自己最内疚和惭愧的事写下来。这时,我发现小峥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但愿我的这番诚恳的话能打动他,引起他的思考:如果自己现在不承认,不仅现在痛苦,以后也将会和老师一样,心里总有个解不开的疙瘩。

第二天,我把纸收上来一看,里面的内容真是五花八门:有的学生写给老师起绰号;有的学生写因老师批评他而怀恨在心;有的学生写他偷偷拿了教室里的粉笔……但我期待的还是小峥,这时,在其中的一张纸上,我看到了三个字“我错了”。署名正是峥。这时,我的一颗心终于放下了。

事后,我遵守自己的承诺,没有在班上公布,只是单独请来了双方的家长,把事情圆满地解决了。小峥的家长做了相应的赔偿,小荣的家长也尊重了我的意见,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小荣。

后来,小峥在他的日记里这样写道:“我错了,请老师相信我能改正!老师,本来我想不管你如何问,如何说这件事,我都会死不承认,因为以前我做错事都是这样的,但现在我遇到了你,是你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让我有承认错误的勇气和信心。我真的很感谢你!并向你保证:以前我做了很多对不起老师和同学的事,以后我一定改正!我不想用过多的语言来向你保证,你就看我的行动吧!”

看了这篇真诚的日記,我非常高兴,我精心等待的花终于开了。我马上提起笔在他的日记上写道:“勇于承认错误并决心改正的孩子是个了不起的孩子,跌倒一次不可怕,老师相信,只要你站起来,勇敢地往前走,你一定会获得成功的!”

小峥果然说到做到,从那以后,他不再故意破坏别人的东西,而且上课也变得专心听讲,努力学习功课,成绩日渐起色。原来的班主任对我说:“小峥还是第一次服了一位班主任,而且心服口服。”

我静心等待的花开了!这是我用耐心、爱心浇灌出来的花。作为班主任,我知道需要我用耐心、爱心浇灌的幼苗还有很多,这条路还有千山万水需要跋涉,我会坚持的。

花开很美,等待花开更美!

“好老师”点评

教师和学生都是生命成长的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可能有过一些特殊的经历。

案例中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第一,教师可以把自己的成长经历向学生开放。案例中教师告诉全体学生说:“大家说得没错,这个小女孩就是我。今天我之所以把这件事儿讲给大家听,是因为老师觉得一个人做了错事,不敢承认的话,这件事会让他终生不安,感到内疚和惭愧。”说完,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白纸,请他们把自己做过的一件让自己最内疚和惭愧的事写下来。这样的做法使得孩子和教师的成长接近,使得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永远的正确者,只要直面错误,不掩盖,就有利于内心价值的呈现。

第二,教师允许学生犯错,给学生改正错误的空间。埃里克森在人的人格发展中指出,青少年要成为内在和外在同一的角色。案例中,教师的做法使得学生获得了成长的信念。例如,小峥在他的日记里这样写道:“我错了,请老师相信我能改正!老师,本来我想不管你如何问,如何说这件事,我都会死不承认,因为以前我做错事都是这样的,但现在我遇到了你,是你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让我有承认错误的勇气和信心。我真的很感谢你!并向你保证……”

教育者永远不是法官和裁判,不能只揭露事实和评判[1],而应该引导孩子发展自己,使自己不断趋善。

参考文献

[1]赵志强,陈德名. 共情技能在新课程下班主任谈话中的应用[J]. 心理技术与应用,2014,1(4):36-37.

(作者单位:海南省临高县文澜江中心学校,临高,571800)

编辑/杜文姬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等待爱心
献出爱心
爱心树(下)
爱心
安静的教学,是一个不错的等待
安静的等待——观《归来》有感
在希望与绝望的旋律中交织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等待”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出彩机会
慢养习惯 守望花开
爱心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