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在心理课堂“动”起来

2017-08-16潘施杏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22期
关键词:活动设计中小学

潘施杏

〔摘要〕活动是青少年发展的主要途径和载体。但不能为活动而活动,要在活动中适时传授心育知識,做到一课一得。本研究认为,“动”的形式灵活多变且分为不同层次,并对这些层次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心理课堂;中小学;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22-0025-03

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中,心理活动课一直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教育形式。但随着课程的推进和发展,心理活动课凸显出各种问题和争论,其中大家最为关注的是心理课堂如何让学生尤其是初高中学生“动”起来,积极参与课堂。

心理课活动形式包括游戏、视音频、案例、故事、讨论、小品、校园心理剧等,本文所指的活动特指那些一定条件下让学生“动”起来的教学设计,这种“动”包含了身体的动和心理的“动”。身体带动心理,巧妙地设计学生的“动”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内在需要,调动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引发学生对教学重难点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轻松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方法,得到必要的心理训练,获得深刻的体验,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

什么样的“动”才称得上是巧妙的活动呢?“动”的形式灵活多变且分为不同层次,但能满足教学所需且激活课堂的“动”设计就是巧妙的。教师在设计时可以根据内容需要选择不同层次的活动,增强课堂的活力。

第一层次:跑龙套式活动

跑龙套式是有效活动中的最低层次的活动设计。之所以称为跑龙套,是因为这类活动虽然没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可以起到引发兴趣、激活课堂的作用。这类活动多数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暖身活动多为跑龙套式活动,这种活动种类繁多,选择范围非常广,授课者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做一些巧妙变动,使活动恰到好处地服务于教学。如以“情绪调节”为主题的心理活动课可以使用“你做我猜”的游戏。为了贴近教学内容,可以猜测的词语全部定为情绪情感方面的形容词。

许多教师的困惑在于不是所有的活动都能与教学内容完美结合起来,也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能找到适合的活动,这时跑龙套式活动就能发挥很重要的作用。我认为一堂课的“活力”,很多时候在于学生“动”了,所以让课堂活力十足的关键就在于让学生动起来,哪怕只是动动手、动动脚,也能带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

当教学内容难以找到恰当的活动时,跑龙套式活动是最好的选择。因为跑龙套式活动还有一种类型是活动与教学内容毫无关系,仅仅是为维持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而使用的。例如,在进行心理讲座时,可以发给学生一些不同颜色的纸片,需要表达不同的选择时,学生可以对应举起不同颜色的纸片以表达意见。又如,在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知识讲授的课程中,可以在黑板的一角画上一个五指棋谱,男生为一方,女生为另一方,分别用不同的符号代表棋子,在学习过程中准确回答教师提问的一方可以走一步棋,看看哪一方获胜。当然教师还可以选择目前学生爱玩的游戏取代五指棋。

跑龙套式活动虽然是所有活动中最不具有艺术性和巧妙性的活动,但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使用不当就很容易变成为了活动而活动了,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妨调整一下备课思路,避免为了设计活动而寻找活动,而是为了让学生动起来。没有哪位教师所有的教学设计都是完美的、超级巧妙的,也没有多少教师能做到每一节课都像公开课般出彩,但是只要我们努力使得每一节课都充满活力,让学生动起来,达到教学目标,就是一节成功的心育活动课。

第二层次:道具式活动

道具式活动是指那种活动本身不具有意义,但因为与内容结合而产生了意义的活动。道具式活动的目的其实也是让学生“动”起来,只是“动”得更为巧妙些。

在以“青春期恋爱”为主题的心育活动课“青春的选择”中,可采用“人生AB剧”形式,设计了不同的选择情景,让学生进行AB选择,选择A则站在A区域,选择B则站在B区域,不同的情景下,学生的选择可能会有变化,就会有走动的变化,如此整个课堂,学生总在走动这一活动中,本来“走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结合了选择,它也就具有了特别的意义。

“选择走动”是一种巧妙的设计,在以“务实”为主题的心育活动课“踏实行走每一步”中,我们还可赋予“走动”另一种意义。在“一步一脚印”环节中,学生用脚印便利贴写好自己实现目标的计划后,粘贴在小组的大白纸上,并将大白纸贴在附近墙壁上,然后每位学生领到适量的方形便利贴。以小组为单位,听从音乐指令按顺时针顺序观看其他组成员的脚印,如果对某位学生的脚印有想说的话,可以写在方形便利贴上,并贴在相应位置上。一圈过后,学生们观看他人的留言以借鉴修正各自的“脚印”。这时的“走动”难道不是也起到了很好的道具性作用吗?

稍微改动一点点条件,“走动”还可以有新的意义,例如,以“沟通”为主题的心育活动课中,练习说话技巧时,也可以设计“走动”活动。学生面对面站成两排,一一对应聊天,教师吹一次哨子,即面对面的学生以相反的方向走动,重新找到新的聊天对象。学生在这忙碌的走动过程中,不断地思考和参与课堂。

第三层次:体验式活动

体验式活动指让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能获得体验,进而领悟相应知识内容的活动。戴尔·卡耐基曾说:“一两重的参与重于一吨重的说教。”体验式活动能成为课堂的积极成分,加强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习者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以“人际交往”为主题的心育活动课“神奇的吸引力”的“相识”环节内关于“频率影响吸引力”中,教师将实验转变为活动。以不同频率呈现1~8号街头帅哥美女的照片(照片经过其他同龄学生的测试,尽可能做到同质),每位学生有4张选票,可以按照喜爱程度将票贴在喜欢的照片号码下,最后统计投票结果。学生可以在这一实验活动中体验频率在吸引力上的作用,同时可以引起学生思考如何巧妙利用“曝光效应”提升自己的吸引力。

又如在“神奇的吸引力”一课的“相知”环节中设计了活动“真情时刻”,请出个别学生和他们的好友,让他们尝试将自己对好友们的欣赏、赞美说出来,现场体验“欣赏、喜欢他人的人,更具有吸引力”这一吸引力原则。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课堂变得温暖而感人,学生通过练习掌握了这一吸引力原则在生活中的使用技巧。

以“尊重和关爱艾滋病人”为主题的心育活动课“与‘艾同行”中,考虑到中国人多数存在“好面子”心理,因而在课堂的第一环节设计了一个小游戏——“自由联想”。教师呈现“艾滋病”一词,学生写下由“艾滋病”联想到的三个词语,接着进行组内分享,并选出出现频率最高或最能代表小组成员想法的三个词语,最后派代表将这三个词语对应组别写在黑板上左边。这些词语可以反映出大家内心潜隐的对艾滋病及艾滋病人的看法,教师再以此为基础,肯定和强化积极想法,对于消极想法则借鉴艾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设计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创作1~3句关于艾滋病或艾滋病人的积极正面的语句,小组代表将其中一句对应组别写在黑板右边,要求大家反复默读自己创作的正面语句。这种“体察内心世界—巩固/尝试改变内心想法”的体验活动,能摆脱传统的说教模式,教师的作用就是让固定的、自闭的、被动的教材内容活起来,有机地创设体验学习情景和体验学习氛围和体验学习的契机,重点突破,重锤敲打,在主客体的交融体验学习中,让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发生积极改变。

第四层次:无影式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求者。”教师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和平台,他们的这种需要才有可能得到满足。而且学生的思维处于发展阶段,需要一定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这就要求教师学会等待。在初中、高中阶段,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该讲究对学生思维和感悟方面的引导,因而需要高层次的“动”的设计,我将这一层次命名为无影式活动。这一类活动学生身体“动”的形式更加简单,可能仅仅是“起立”和“坐下”,更多的是动脑子和动嘴巴。

再以“认识自己”为主题的心育活动课“我到底是谁”为例,有的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时设计的活动是“如果我是……”,要求学生三人一组(不要是好朋友),面对面坐着,每人轮流说三件事:

1.如果我是一个动物,我会是……

2.如果我是一棵树或一朵花,我会是……

3.如果我是一件物品,我会是……

听者认真听,给予支持,保持目光接触,但不说话,不做任何评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选择的象征物的特点认识自己,并且获得大家的支持。

而在了解“他人眼中的自己”一环节,则可以设计另外一个“动嘴巴”的活动:大家围成半圆,每次请出一名学生站在大家面前,其他每个人说出两方面内容,即“我不喜欢你的……那只是我的感觉,我为此负责任。我喜欢你的……”被说的人除了说“是”“谢谢你”,不能做其他任何反应,不管对方说得对还是不对,尽可能尝试平和地听取他人的意见。在这两个环节中,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是参与者、研究者、探求者。

以“自信”为主题的心育活动课“向上吧,青春”中,为增强学生高考信心,有的教师设计了积极自我暗示的活动设计“我会是胜利者”,请学生说明自己会是高考胜利者的原因,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树立高考必胜的信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的双向交互作用的过程。教师不只是知识的呈现者,还是学习活動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通过设计各种形式的“动”,创设平等自由、互相合作接纳的学习气氛,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以尽最大可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细听蝉翼寂,遥感雁来声”,让学生在“动”中感受,在感受中领悟,在领悟中提升,让心育活动课充满活力[1]。

参考文献

[1]杨敏毅.研究性心理课程的实践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08(8):25-26.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中山,528400)

编辑/刘 扬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活动设计中小学
谈有效设计高年级英语阅读活动
新教材下Integrated skills课堂教学的思考
“透镜”课题教学的活动设计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活动设计
论多媒体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