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垣鼓书唱词的特点分析
2017-08-16张竹岩
王 瑞 张竹岩
(燕山大学,河北 秦皇岛 066004)
襄垣鼓书唱词的特点分析
王 瑞 张竹岩
(燕山大学,河北 秦皇岛 066004)
襄垣鼓书是流传于山西襄垣地区的一种说唱音乐,是襄垣地区“鼓儿词”和“柳调”两个曲种的统称。它成型于明末清初,清朝中叶发展成熟并开始兴盛,至今仍是当地百姓娱乐教化的重要乡土艺术形式。其唱词句式结构清晰,语言合辙押韵,内容通俗易懂,很受群众喜爱,而本文笔者将对其唱词的结构和韵辙进行深入分析。
襄垣鼓书;唱词;句式结构;韵辙
襄垣鼓书是一种地方口头说唱文学,它起源于山西襄垣,流行于上党地区,是现存北方鼓书类曲艺中历史较为悠久的曲种之一。其唱词独具特色,语言合辙押韵且通俗易懂,很受群众喜爱。下文将从襄垣鼓书唱词的句式结构和韵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襄垣鼓书唱词的句式结构
(一)基本句式结构
襄垣鼓书唱词的基本句式为两句体,上下句结构,以整齐的七字句或十字句为主,这样的句式结构不但给人以规整、匀称的视觉效果,而且整齐的句式唱起来朗朗上口,增加听众对其内容的瞬间记忆效果,更容易使听众产生兴趣。“鼓儿词”和“柳调”的基本句式均是两句体为基础的上下句结构。
1.七字句
七字句的词逗一般为“四 — 三” 、“二 — 二 — 三”的节奏,上下句结构,整齐对应。
1)“四 — 三”式;如:
上句:夫妻恩情 重如山,下句:违抗父命 结良缘。
——《鸿雁捎书》
2)“二 — 二 — 三”式;如:
上句:一更 一点 天寒冷,
下句:冻得 洪武 打颤惊。
——《朱洪武放牛》
2.十字句
十字句有“大十字”和“巧十字”之分,词逗为“三 — 三 —四” 结构的被称为“大十字”;而“巧十字”的词逗结构为“三— 四 — 三”式,均为上下句整齐对应。
1)“大十字”“三 — 三 — 四”式;如:
上句:上写上 告状人 田门苏氏,
下句:小民妇 交行年 四十七冬。
——《回文屏》
2)“巧十字”“三 — 四 — 三”式;如:
上句:这一个 泰山压顶 往下打,
下句:那一个 猿猴献果 往上迎。
——《回文屏》
在“鼓儿词”的唱词中两种基本句式都有应用,而在“柳调”的唱词当中均是以七字句为主。
(二)变化句式结构
变化句式是在两句体的基本句式结构基础上,对各句的头腰尾进行扩充或紧缩的变化而成,分一般变化句式和特殊变化句式两种情况。变化句式的出现一方面丰富了唱词的节奏形式和表现力,另一方面也使唱词更口语化,更容易贴近观众,让观众产生共鸣。
1.一般变化句式
扩充或紧缩词逗的组数或字数,使基本字组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五字句、八字句、九字句、十一字句等一般变化句式。
1)五字句
在基本句式七字句的基础上减缩两个字而成,使其语言更简洁、更精炼,表达内容更直接。其词逗为“二 — 三”式的整齐对应结构;如:
上句:有宝 来进宝,
下句:无宝 进仙鸟。
——《唐王探病》
2)八字句
在十字句的基础上减缩两个字而成,既能表达一些七字句表达不出的内容,又比十字句的语言精练。其词逗一般为“三 — 二 —三”式的节奏,其上下句结构分整齐对应型和非整齐对应型;如:
①整齐对应型
对仗工整,明快流畅。
上句:十二家 美女 来拉纤,
下句:十二家 美女 帮船头。
——《杨广玩花》
②非整齐对应型
错综交替,彼此关联。
——《三十三怕》
3)九字句
在基本句式七字句的基础上扩充变化词逗而成,有加强语气,强调或特指的作用。其词逗可分为 “二 — 四 — 三”、“二 — 二— 二 — 三”、 “三 — 三 — 三”、“四 — 五”四种节奏,其句式基本都是非整齐对应型结构。如:
①“二 — 四 — 三”式,在七字句基本词逗的基础上增加一组词逗。
上句:十冬腊月 严寒天,
下句:富人 身穿皮袍 把酒提。
——《穷人叹冤气》
②“二 — 二 — 二 — 三”式;如:
上句:关公 这里 假带怒,
教师主要以课堂教学的知识和理论基础为基础,与直接获得实际和实践能力的生产和科研实践相分离。因而,通过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给教师搭建了产学研合作的平台,不仅扩宽了教师的视野,实现知识的转化,而且还能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同时,企业也获得了人才、技术的有力支持,对于提高企业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有了进一步的保障。
下句:宝剑 放在 鲁肃 腰边上。
——《单刀赴会》
③“三 — 三 — 三”式,九字句中一种特殊的句式结构,这种结构使原本句子的整体节奏发生了变化;如:
上句:用手 一举 往下甩,
下句:鲁子敬 跌了个 面朝天。
——《单刀赴会》
4)十一字句
在七字句、十字句的基础上扩充词逗变化而来,句式非整齐对应,一般应用较少。
2.特殊变化句式
通过嵌三字头,三字嵌、四字嵌嵌句尾等形式对基本句式进行扩充;或在基本句式中加入一些虚词进行扩充的变化句式,从而形成一种字数不等、对仗结构不整齐的特殊变化句式。这些句式一般在基本句式中穿插使用,不用于大篇幅写作。
1)嵌三字头
“即在基本句式前增加三个字,这三个字不属于基本句子结构
成分,常作情绪转折,加强语气或句子之间的连接语。”如:
【上写的】景岗山上有猛虎。
——《武松打虎》
【说的是】天上星星朗朗稀。
——《穷人叹冤气》
2) “三字嵌”、“四字嵌”
即在句子当中增加词组,一般为三个字或四个字。通常为表动作状态的叠词,具有修饰作用,使唱词语言更为形象生动;如:
《寡妇熬儿》中的两句:“为熬儿受尽千般苦,(捏捏咯咯、打打对对、将将就就)把我儿子熬成人。”
《金钱断》中的两句:“依我说把这一文钱断给我,叫老爷(痛嗒嗒)吸上两口毛蓝烟。”
3)嵌句尾
在基本句式中加入短句或对句尾进行重复,以此来变化扩充句式,强调语气、情绪或对基本句式补充说明;如:
《鸿雁捎书》中:“祝告他上天言好事,保佑咱夫妻早团圆,(哎咳呦!早团圆。)”
4)虚词扩充
在唱词的基本句式中加入一些无实际意义的字或词进行句式的扩展延伸,如衬词、语气词、连接词等等,以此来丰富唱词和唱腔色彩,同时使句子的内容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和扩展,这些句式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语言也更口语化;如:
《武松打虎》中:“返回来再把(那个)猛虎讲一讲(哎呦)”中,“那个”和“哎呦”均为嵌字,它们丰富了唱腔却依旧不影响句子内容和故事情节。
3.三字垛句
也属于襄垣鼓书唱词特殊句式中的一种,又与其不尽相同。它一般用在情绪紧张或需要渲染的地方,语言短小精悍,词组字数相同,这种结构使句式产生一些特殊节奏的变化。此类句式除词组字数相同之外,在韵辙和平仄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每句的结尾都押韵,给人以特别的整齐感。
如《回文屏》中:
“两员将,各逞强(ang),
刀对枪,上下扬(ang)。
坐下马,塞虎狼(ang),
狗赶兔,虎奔羊(ang)。
错一眼,开了膛(ang),
撇了爹,闪下娘(ang)。
老婆一辈守空房(ang)。”
此段为描写两位将军对战的局面,前几句均为三字垛句,以此表现出一种紧张、激烈的气氛。
二、襄垣鼓书唱词的合辙押韵
鼓词类中的韵文虽与古代的律诗有所相似,但它却没有律诗的规则严格,这些韵文用韵比较宽,平仄不严,比较接近口语,襄垣鼓书亦是如此。
(一)韵辙
襄垣鼓书作为北方说唱类音乐,语言隶属北方方言体系,而北方方言的音韵被归纳成“十三辙”,襄垣鼓书也是按照这十三道大辙押韵的。
十三道大辙韵母发花辙a ua ia梭波辙e o uo也斜辙^e ie ve怀来辙ai uai灰堆辙ei uei(ui)遥条辙ao iao由求辙ou iou(iu)言前辙an ian uan van人辰辙en in uen(un)江阳辙ang iang uang中东辙eng ing ueng(weng) ong iong一七辙i v er姑苏辙u
在襄垣鼓书的鼓词中,这十三道大辙基本都有应用,但用得比较多的有:言前辙、人辰辙、江阳辙和中东辙。在鼓词的演唱过程当中韵脚的押韵情况为两种:一是鼓词全篇一韵到底,从头至尾不换韵,整齐划一;二是几道不同的辙混合使用,这样混合使用的辙被称为“花辙”,这其中比较常见的有中东辙和人辰辙混合的“花辙”。“ 花辙”的应用使唱词的语言和唱腔变化更丰富,尤其是在演唱长篇书目时,一层不变的韵辙会让人产生听觉审美疲劳,“花辙”的使用有效地避免了给人的重复感。唱词的用韵规律大致为:上句起韵,下句押韵,以后的唱词凡上句不押韵,逢下句是押韵。
如:①《蓝桥会》从头至尾用言前辙一韵到底。
山长青松松在山(an),山藏古洞洞藏仙(an)。
神仙只有神仙渡,哪有凡人渡神仙(an)。
昔日有个魏公子,姓魏名荣字奎元(an)。
自幼桃山把书念,忽然想起探母安(an)。
……
这是蓝桥一会事,说到此处就算完(an)。
——《蓝桥会》
②《日出东山满天红》中则是中东辙和人辰辙混合的“花辙”。
日出东山满天红(ong),劝人行善莫行凶(ong)。
行善自然有好处,作恶死后落巧名(ing)。
霸王刚强乌江死,韩信死在未央宫(ong)。
打虎好汉李存孝,临死五车分了身(en)。
前朝有个伍子胥,临死人头挂南门(en)。
——《日出东山满天红》
(二)声调
平仄一般指我们汉字的声调,襄垣鼓书的平仄规律与其他北方鼓词类的平仄规律基本相同,在襄垣鼓书当中我们一般把阴平和阳平称为平声,上声和去声称为仄声。平仄体现在句尾,其规律一般为:上句句尾落仄声,下句句尾落平声,全篇的起韵句句尾也落平声。如:
瑞气昂昂乌云腾(平声),元朝以后接大明(平声)。
才人新选书一部(仄声),此书名叫回文屏(平声)。
——《回文屏》
三、结语
襄垣鼓书唱词的句式结构和韵辙两个层面均属于其外在结构形式,从视觉和听觉两个不同的角度体现出其外在的韵律之美。首先是视觉上,唱词词句既有对仗工整的对称之美,又有长短不一的错综之美,它是两者的综合体;而后从其听觉上来看,各种迭字、拟声词、双声叠韵词的应用,及其词句的平仄规律、用韵规则等都体现出唱词的声韵美和音乐美。
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对其唱词内在的修饰成分进行分析研究,例如其文词色彩,修辞手法等方面,以便更进一步的了解,让读者对襄垣鼓书的唱词方面有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
[1]袁静芳.中国传统音乐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155-172。
[2]王德昌.襄垣七部艺术集成志·襄垣鼓书[M].上海: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3.
[3]王德昌.襄垣鼓书精品汇集[M].长治:政协襄垣县委员会文史委襄垣县文化服务中心,2011.
[4]吴贝.襄垣鼓书调查与研究[D].太原:山西师范大学,2015.
[5]杜艳冰.京韵大鼓唱腔艺术研究[D].郑州:河南师范大学,2011.
J605
A
王瑞(1994—),女,汉族,山西省长治市人,本科,研究方向:中国传统音乐;张竹岩(1975—),女,河北省秦皇岛市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河北民间音乐与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