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络简易急救法(上)

2017-08-16周德编辑丙丁

科学生活 2017年6期
关键词:尺泽神阙上巨虚

文/周德 编辑/丙丁

经络简易急救法(上)

文/周德 编辑/丙丁

周德

中国针灸学会器材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上海市专家医学研究中心教授、科普作家、老年教育教师。

一、晕厥(昏迷、休克)

1.用力弹拨曲池穴。曲池穴:屈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曲池穴,轻按降压,使血压稳定;重弹升压,恢复心脏的正常跳动。手法不同,效果两样。在操作时,我们宜掌心对准患者的肘尖,大拇指指甲深掐曲池穴,然后用力朝肘尖方向弹拨,一次不行,再来一次,反复多次,即可转危为安。我应用此法抢救中外患者多人,屡试屡验。曲池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而阳明经是多气多血之经,合穴犹如大海,威力无穷。

2.拇指指甲掐人中。人中穴,又名水沟,属于督脉,在鼻下人中沟的上1/3处。用大拇指指甲用力掐之,有醒神通窍之功。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遇到许多突发病症,甚至猝死,怎么办?当然,首先向120求救,送医院急救是较佳的选择。但是,有时候等待120发车,路上若遇到堵车,或者路程太长,耽搁了宝贵的时间,那可是性命攸关的大事,所以命悬一线,分秒必争。也有些常见病、多发病,一旦用上经络疗法,举手之劳,迎刃而解。中医经络疗法是一种易于学习、易于掌握、效果立竿见影、转危为安的好办法。

二、心肌梗死、心绞痛

最佳穴位:弹拨心经的极泉(上臂外展,在腋窝中部有动脉搏动处取穴),重掐心包经的郄门(在前臂掌侧,当曲泽穴与大陵穴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重敲心包经的天池(在胸部,当第四肋间隙,乳头外1寸,前正中线旁开5寸),重捶膀胱经的膈俞(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较佳穴位:重掐内关(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劳宫(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凹陷处)、中冲(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刺血;重掐少府(位于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尖处)、阴郄(位于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0.5寸),灵道(阴郄穴上1寸),少冲(在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刺血。

注意:以上诸穴均取左侧。按之,揉之,敲击之,弹拨之,刺之,用力稍重。

三、酒后心动过速

耳针取穴:心、小肠。用断短针刺之,每隔五分钟捻转一下。或用王不留行子置于耳穴,每隔五分钟按压一次。约15分钟到半小时见效。

四、毒蛇咬伤

先用绑带绑住患处的上部,若咬了小腿部,绑带一般要紧贴膝盖上面大腿部,以免毒血迅速上行。再用皮肤针用力敲击患处,或用三棱针重重点刺患处,敲出血来,刺出血来,再以火罐拔之,接连三次,每次相距6分钟。在拔出毒液的同时,应报120求救。

五、高烧不退

1.放血疗法:耳尖最佳,中冲次之,若兼咯血,则以少商(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为宜。

2.刮痧疗法:颈、腰、背部刮痧。先从风池刮到肩井,再从大椎刮到肩井,然后从大椎穴两侧沿膀胱经从上往下刮,以肩胛骨下方为度。最后将食、中指弯曲后蘸油,在下巴骨下颈部从上到下拧痧。

六、吃饭梗噎

使劲掐按内关穴,约5~10秒即可见效。

七、鼻衄

鼻子出血,要坚持上凉下热的原则。首先,在鼻部、脑门前额用冷水拍打之,或用冰袋敷上。然后将大蒜捣成泥,用纱布包于肾经的井穴涌泉(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可放置6~8小时。这是传统的、典型的导引法,即引火下行。中医认为,鼻衄一般是肺热,应清肺热。肾属于水,水能克火,而井穴为经气之根。故此法屡屡奏效。

八、呃逆

1.紧按睛明穴(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有助于控制迷走神经紊乱。

2.重掐内关穴,有镇静之功。

3.按揉天突穴(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能缓解气管的痉挛。

九、寒性痛经

针刺三阴交(三条阴经气血交会于此。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外膝眼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上巨虚(足三里直下3寸)。

艾灸神阙(脐中)、气海(神阙下1.5寸)、关元(神阙下3寸)、中极(神阙下4寸)、水道(关元旁开2寸)、归来(中极旁开2寸)等穴。

注意:同时口服生姜红糖汤,效果更佳。

十、胆绞痛

胆绞痛,包括胆结石、胆囊炎、胆道蛔虫症引起的剧烈疼痛,不仅右侧胁肋疼痛,而且往往反射到右肩、右背,严重者可致晕厥。经络急救,效果极佳。针灸宜促使胆囊蠕动,利石排虫,解痉止痛。

针刺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胫骨旁开1寸)、上巨虚(足三里下3寸)、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胆囊穴(阳陵泉下2寸找压痛点)。强刺激。

艾灸肝、胆区,特别是阿是穴,配以中脘(脐上4寸)、上脘(脐上5寸)、下脘(脐上2寸)、足三里、上巨虚、阳陵泉。

1972年10月某日,在草海农场,我利用上述针灸法抢救了一位因胆道蛔虫症而晕厥良久的女患者,耳屏上切迹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效果立竿见影,转危为安。

十一、水泻

腹泻如水注,苔白而湿润,边有齿痕,此多为寒湿所致。宜温经散寒,健脾止泻。

针刺足三里、上巨虚。

艾灸中脘、天枢(脐旁2寸)、大横(脐旁4寸)、神阙(脐中)、气海(脐下1.5寸)、关元(脐下3寸)、中极(脐下4寸)等穴。可温和灸,也可用艾炷隔姜灸。先灸上腹,再灸下腹。悬灸时可顺时针旋转灸。也可用灸罐。

2011年夏季的一个晚上,上海老年大学年过七旬的学员孙惠根打电话向我求救,说老伴水泻如注,到许多大医院去看,吃药打针都不管用,而且病情越来越重,丧失了活命的希望,以至于交代了后事,叫他好自为之。我告诉他赶快用艾灸法,早上灸半根,晚上灸半根。结果五天而愈。他激动地写了一篇《五根艾条灸一命》交给我。

注意:同时可服用生姜红糖汤、藿香正气丸。若吃酸奶,补充益生菌等,有助于控制大肠杆菌等,早日康复。

十二、剧咳

针刺孔最(尺泽至太渊为12寸,尺泽下5寸),列缺(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天突(胸骨柄上窝正中)、丰隆(条口穴外1寸)、尺泽(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缘)。孔最,是肺经的郄穴,经气深聚之所,有急救的作用。针天突时先直刺两分,再将毫针平卧在咽喉上,针尖紧贴胸骨柄下方,刺1~1.5寸深,病人觉得针如筷子粗,有窒息感。不留针。当针拔出后,患者有轻松感。不会针刺者,可用推拿法,如用右手食指揉天突,用拇指指腹弹拨孔最穴,用拇指指甲掐按列缺穴。

拔罐于中府(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处)、风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心俞(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膏肓俞(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

刮痧肺经、大肠经。若属于实证,苔黄,脉浮数,痰浓,喉痛,发热,可在寅时(即3~5时,最好是四点半)刮痧。实则泻其子,尺泽是子穴。可从尺泽刮至太渊(掌后挽回腕横纹桡侧端,桡动脉的桡侧女凹陷中)。

拍打背部膀胱经、手上肺经,均从上而下、大肠经从下而上。

猜你喜欢

尺泽神阙上巨虚
尺泽穴定位及其刺灸法初探*
Effect of intradermal needle at five-zang Back-Shu points on treatment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神阙隔姜灸法结合针刺治疗脾肾阳虚型雄激素源性脱发的临床观察
《针灸大成》中尺泽穴临床应用探析
针刺结合神阙拔罐治疗面部接触性皮炎验案1则
枳实消痞汤口服联合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轻瘫的临床观察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Qi-acupuncture Therapy of TCM on Portal Hypertension
神阙穴特异性科学基础的阐释
有“艾”更健康(三十九)
——用艾灸防治便秘(上)
布依族验方“神阙散”的早期安全性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