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式教学在幼师语5c诗歌教学中的运用

2017-08-15杨春华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24期
关键词:诗歌教学体验式教学

杨春华

[摘要]体验式的教学活动,强调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主体性,突出学生自己对文本的体验和感悟,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和自我的情感体悟,从而获得思想的启迪和审美的享受。但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如何充分运用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自我解读、自主参与、自主体验、自主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则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实践和探索。

[关键词]幼师语文;诗歌教学;体验式教学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新课程标准倡导体验式的教学活动,强调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主体性,突出学生自己对文本的体验和感悟,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和自我的情感体悟,从而获得思想的启迪和审美的享受。但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如何充分运用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自我解读、自主参与、自主体验、自主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则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本文试就在幼师语文诗歌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的实践来谈谈这一问题。

在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的“向青春举杯”专题中,在学习《沁园春·长沙》时,笔者采用的传统的诗歌教学方式即从朗读课文、了解诗歌创作背景、作者的思想生平以及分析诗中的意象等方面人手。因学生们对毛泽东了解较多以及诗歌中景物描写壮阔、绚烂,忆峥嵘岁月也充满青春的豪情,所以学生们很快就能体会作者豪迈的革命激情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在教授第二篇课文《相信未来》时,笔者也基本按照这种教学模式进行,但到分析文本时,无论教师怎样点拨和启发,学生对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仍旧是一头雾水。

在课后,笔者询问了一些学生,才发现他们对1960年代末的红卫兵运动以及知青上山下乡的历史了解有隔膜,再加上作者较为隐晦的意象,学生们始终不能体会作者这一代人在遭受肉体和精神的双重创伤之后依然对未来抱有不可动摇的信念的执著。正是因为学生的不理解,课堂的讲授和与学生的对话就犹如隔靴搔痒,对文本的重点和难度就不能解决。

在得知学生的反映后,笔者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发现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整个课堂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一切教学步骤都是按照教师事先设计的在进行,学生只是在配合教师的教学并被动地接受课堂内容。虽然在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方面也设计了学生自主探讨的环节,但因学生的自主体验受到局限,不能在情感上引起共鸣,所以学生也只是就事论事,整个课堂教学效果也收效甚微。

在對课堂问题进行诊断之后,笔者对教学设计进行了重新调整,教学的重要方式设定为体验性即让学生在感知诗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情感去体验作品,鼓励他们讲出阅读诗歌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记得在之前的课堂中问了一个问题:“你们这十几年的人生经历中最大的挫折是什么?”学生纷纷摇头,感觉自己的人生也才经历十几年,哪有什么严重的人生挫折。但在调整教学方式之后,笔者牢记诗歌教学中要运用的“体验性”教学。于是就从他们的自身经历出发,以他们在周记中所提到对不能去高中读书的巨大遗憾以及初来幼师的迷茫为切入点,向他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为什么会选择幼师?”很多同学表示自己并不喜欢这个学校,但碍于考试成绩或父母的命令或自己稀里糊涂地就来了。其中一个班47个学生差不多有过半数学生说自己是被迫来这所学校的。对于现实的无奈,同学们感到很沮丧也体会到了生活的挫折和打击。接着,同学再阅读《相信未来》,对作者食指在诗歌的开头几节所使用的意象,如“蜘蛛网”、“灰烬的余烟”“深秋的露水”等才有了较深入的体会和理解。而对于作者食指为什么能在遭受重大挫折的时候依然能未来抱有那么大的热情,学生们又纷纷表示不能理解。于是,笔者又从他们的实际生活出发,针对很多同学对不能读高中的遗憾和对未来幼师生活的迷茫这个状况,问他们对未来应该抱有怎样的态度?是破罐子破摔从此一蹶不振?还是有魄力选择从这个学校退学重新选择新的道路?还是好好调整自己的状态勇敢面对未来幼师的五年生活?同学们纷纷表示前面两种基本不可能做到,只有第三种选择。笔者继续引导:“既然只有第三种选择,面对幼师五年的生活我们该是积极乐观生活还是悲观绝望的生活?”同学们不禁认真思考起来。看到有些同学还是不能真正积极起来的态度,笔者继续启发催暖他们的人生情感:“浑浑噩噩度日也要五年,积极热情生活也是五年,假如如此,何不让自己的青春绽放应有的热量和激情呢?”同学们慢慢体会才逐渐理解了食指的这种面对不幸遭遇依然对未来抱有热情的态度的难能可贵。

而在此次体验式课堂教学中,不仅成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自己的情感体验体会作者的情感,最终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而且也紧扣了“向青春举杯”的主题,让学生们认识到正确打开青春的时光的方式。

通过这样的授课方式的探索,笔者越发觉得体验式教学在诗歌教学中的重要性。其原因有三:一是共情是沟通最好开始的方式。课堂教学从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沟通,这不仅是师生之间的沟通,更是读者和文本的沟通。只有情感相通,才能引起情感共鸣。只有情感共鸣才能找到理解诗歌理解诗人的途径。二是诗歌的特点很适合进行体验式教学。诗歌的语言美、节奏美、意象美、意境美,尤其是感悟诗歌的情感美,是诗歌教学的主要任务。而这些特点都具有很强的个人体验性的色彩。只有当读者能切身感受到这些特点才能体会诗歌的美。若没有读者的切身体验,任凭别人怎么讲解也是不能说清楚的。而在课堂上,无论教师组织得多严密,讲授得多精彩,若没有学生的参与以及由读诗引起的情感切共鸣和心理体验,都不是优质有效的教学。三是在诗歌中教学中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很符合幼师生的特点。幼师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投入到文化课的学习时间比重很小,很多时间都被音乐、美术、舞蹈等技能课和专业课占据。学生们对文化课的学习热情不高,不愿被固定在教室里深入思考,却喜欢唱唱跳跳、喜欢动手搞创造。若诗歌教学采用的是传统的灌输的方法,教师依然是教和学的主体,不善于调动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效果会非常微弱。因此,针对幼师生的特点,采用符合他们学习特点教学方式,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体验,倡导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思考与体验,把学生的学习内容设计为特定情境中的“活动”内容,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自我解读、自主参与、自主体验,这样的教学效果可能会事半功倍。

为此,笔者根据诗歌的特点以及幼师生的实际情况,有目标、有计划地将体验活动与诗歌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一是诵读诗文。诗歌具有节奏美和音韵美。进行体验式学习是一种全身心感受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朗读中感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为领会情感、品味意境做铺垫。叶圣陶曾经说过:“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因此,朗读是体会诗歌节奏美和音韵美的最好手段。

比如在教授《声声慢》时,笔者并没有让学生听经典朗诵作品,而是自己去体验诗词的韵律和节奏。首先是自己凭着感觉来朗诵诗文。很多同学从一开始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几个叠声词中就更感受到作者曲折多愁的情绪。通过初步的朗读和理解,在要求学生自己选取与教材的基调、意境以及情境相对应的乐曲自己来朗诵,或者根据自己所学的特长比如古筝来配乐。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朗诵实践,很多学生表示这样的主动地学习比老师播放录音更能理解作者在诗词中传达的情感。

二是感受诗境。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种论述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对诗歌的意境犹如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自觉的活动。例如在《雨霖铃》一文中,笔者运用的语言的描述让学生对文本有一定的感情认知,然后再选用上一届学生的绘画功底较高、画面较能反映诗文意境的课文插画,再现诗文的情景。当学生们看到这些师哥师姐们的精彩插画时,都被吸引了。同时,也引起了他们激烈的讨论:除了肯定一部分绘画内容外,对一些绘画的效果,有些学生觉得不能体现诗文意境。然后笔者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和理解,自己为《雨霖铃》中某一特定场景绘制插图。同学们的兴趣一下就被激发出来了。

三是感悟诗情。与其它文体不同,古典诗词注意形象思维,多采用融情于景的写法,用较凝练、跳跃的语言含羞地表达情感。為使作品的脉络和情感发展变得连贯、清晰起来,使作品的形象和意境变得具体、丰满起来,就需要激发学生的个人情感,引发学生对诗文内容的情感共鸣,对那些含蓄的、“留白处”进行填充和创造。

比如在《雨霖铃》一文中,虽作品情节性较强,但叙述的脉络具有跳跃性,有些细节处还是不太好理解。再者现在学生对情感表达较为直白,不能理解这种缠绵多情的情感独白,所以他们一开始是带着戏谑的情绪来解读作者的情感的。但如何消除这种情感表达方式的隔阂感,则需要调动他们自身的情感体验来感悟诗情。对于柳永的难舍难分的离别之情,很多同学都认为太做作。面对此种情况,笔者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的印象深刻的情感经历,体会恋人分别的感受,包括暗恋而不得的心情。其中有一个同学很大方地讲述自己与初中恋人被迫分开的经历:该男生为了能与恋人共读一所高中,由学渣发奋读书终于成了能考出上四星级高中分数的学霸,但迫于父母的压力却来到了幼师这所高职学校,最终与恋人分隔两地。二人虽许下誓言双方毕业后再在一起,但该男生觉得虽情感浓厚,却分隔两地,“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的惆怅和落寞与刘永如出一辙。所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经过该同学的大胆分享,很多同学从自身经历或从身边好友经历处感受到柳永被迫离开自己恋人的难舍难的情感。

四是延展诗韵。传统的语文课教学基本是以教室为主阵地,语文教学很少会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课堂教学出现死气沉沉的局面、学生上课兴趣不高的现象也屡屡出现。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为了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语文学习的魅力,燃起学习语文的热情,就应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把学生的个人体验和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针对幼师生的特点,他们虽然对文化课的学习热情不高,但他们多才多艺、喜欢组织并参加多种社会活动,创新意识强,所以,为了让他们把自身的特长与语文学习有效结合起来,特在课外举行了一个“用现代歌曲演绎古典诗词”的活动,具体实施办法是:原词填曲或改编原有诗词进行创作的用现代流行歌曲演绎的中华古典诗词,具体表演形式,以演唱为主体,可以配以舞蹈、乐器等各种形式。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从他们对诗文的选择上、表现诗文的辅助形式上、演绎诗文的情感上都有了进一步的体会和感悟。并且通过活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对诗词的鉴别力、审美力和想象力。

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笔者认为积极开展体验式教学,不仅是在践行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方式,具有丰富的教学价值。在幼师语文诗歌教学中引入“体验式”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积极思考,积极讨论,更能让学生自己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并通过强调学生参与、活动和实践,展现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进而达到诗歌教学的目的和效果。一位朴实且令人尊敬的教师曾说过:“我从不在意所谓的‘桃李满天下,也从不以学生的成就为荣,教师职业的趣味,可能在于比一般职业能更直接地观察人的成长轨迹,并在探索和磨砺中成为有智慧的人。”是的,笔者愿穷其一生,做一个想学生所想、以学生为教育中心的而不断探索和磨砺的那个有智慧的人。

猜你喜欢

诗歌教学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探索
初中英语诗歌教学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学生性格差异对高职英语教学中使用体验式教学的影响分析
分析体验式教学在中职会计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