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周恩来精神育人实效的研究
2017-08-15于慧婷
于慧婷
[摘要]周恩来精神内容丰富,是在淮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本文通过研究周恩来精神的育人途径,提出健全制度保障、成立研究团队、拓展教育基地、将周恩来精神育人纳入常态化工作等多种途径,提升周恩来精神育人实效。
[关键词]周恩来精神;育人;途径;实效
周恩来精神是以周恩来一生风范为主线,围绕廉政勤政、爱国爱民、党性修养、发扬民主、坚持真理、务实创新、艰苦朴素等方面,来展现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传统美德。1998年江泽民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周恩来的精神就是三个“结合”,即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的结合;对上负责同对下负责的结合;高度的原则性同高度的灵活性的结合。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将周恩来精神归纳为六种精神,即: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精神、甘当人民公仆的精神、高度珍视和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精神、求真务实的精神、谦虚谨慎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2008年在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江苏省周恩来精神研究汇编《周恩来精神》一书中将恩来精神分为八个方面:即甘当公仆精神、积极进取精神、求真务实精神、和合协作精神、民主平等精神、勇于创新精神、严于律己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周恩来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精华,是在淮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方文化资源。周恩来精神育人实践也是高校大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高校在周恩来精神育人的文化氛围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目前,周恩来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以政治理论课为主线,发挥第一课堂育人作用
课堂是教育者将思想意识和文化知识传播的主要渠道。要让学生全面系统的了解和学习周恩来精神,高校必须通过课堂全面、系统的将周恩来精神内容传达给学生。目前,高校对周恩来精神的实践育人主要通过实施政治理论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的教学,通过引入《周恩来外交风云》、《大无大有》等相关视频,介绍周恩来生平事迹,在此过程中讲授恩来精神的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督促学生以恩来精神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二)以创建“周恩来班”的契机,发挥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作用
周恩来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要掌握好契机,以点带面,促进周恩来精神育人实践的落实。在淮高校每年都组织周恩来班的推荐和评选工作。目前,“周恩来班”创建分为市级和省级。在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周恩来班”的创建过程中,主要通过组织主题班会、开展班级学生活动如:读周恩来书籍活动、“恩来精神走进心中”座谈会、“恩来精神宣传周——我身边的践行者”等等,活动形式多样。各院系、各班级为了班集体的荣誉,积极组织申报周恩来班,班集体成员在组织和申报的过程中,加深对申报周恩来班的理解,了解申报的结果很重要、申报成长的过程更重要的重要信念,从而不断提升周恩来精神育人的实效。
(三)以党员组织发展为抓手,发挥业余党校再教育功能
高校每年组织两批党员发展培训,培训分为两类: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和发展对象参训。一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在党员发展的再教育过程中,除介绍党章、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五中全会等理论知识外,还组织学生参观周恩来五观教育基地、开展“热爱劳动,争做先锋”义务劳动、带领学生“体验长征、徒步拉练”前往周恩来纪念馆,让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跟随党的脚步,接受最新党的知识、切身投入基础实践育人中,在实践中感受文化熏陶,提升思想境界,发挥业余党校的再教育功能。
(四)以周恩来精神优良作风为基准,发挥文化育人的正能量作用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根据教育目标,把周恩来语录“努力学习,精益求精”作为学校精神。近年来,学校在正门入口处设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石碑、在校图书馆门口,敬立周恩来半身铜像。2016年,学校在图书馆建立“周恩来五观教育基地”开展周恩来“学习观、科技观、职业观、教育观、群众观”主题教育,帮助学生领会其内涵,传承其精神,弘扬其品德。浓郁的文化育人环境对于提升大学生思想觉悟、职业精神和道德修养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影响周恩来精神育人实效的主要因素
(一)缺乏健全的制度保障
健全的制度,是基础,可以让一切有章可循。高校在周恩来精神育人实践中,跟随课题、校本课程建设、文化建设等阶段性任务,周恩来精神育人研究在存在着大小年的现象。导致周恩来精神育人实施出现:缺乏制度保障、研究动力不足、没有整体规划,成果收效甚微的现象。
(二)缺乏专业团队
高校具有纯净的周恩来精神育人环境,但是却缺乏专业的研究团队。在高校从事周恩来精神育人研究主要人员是思政部教师和部分班主任。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思政教师对恩来精神育人研究主要和课程联系,在课堂中引入案例形式,渗透进教学中。但是研究往往浅尝辄止,缺乏专业团队长期、有序的推进恩来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三)周恩来精神育人缺乏创新性
周恩来精神育人模式传统,缺乏创新。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每年新生入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走进周恩来故居和纪念馆,返校后书写心得体会,并且对此进行评比。然而没在实际教书过程中,笔者发现成果甚微,很多学生将参观当成郊游,将书写心得当成完成任务。后期也少有教师继续组织学生深入学习研究恩来精神对大学生成长的意義,实践育人影响甚微。
(四)宣传渠道单一,新媒体开发不够
目前,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周恩来精神的宣传主要通过学院新闻宣传。班级开展“周恩来班”创建活动的新闻,甚至于只在学院内网发布,学生和校外人员都无法看到。渠道比较单一,不能够充分发挥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优势,随时随地的发布活动的最新状态,宣传力度有限。
三、提升恩来精神育人实效的探索
(一)健全制度保障,加强引导、督促和评价
建立健全周恩来精神育人长效机制,把恩来精神育人落实到实处,需要一套科学系,系统的,可行性的制度保障。建立健全的制度,可以让周恩来精神育人形成常规化工作,在日常工作的基础上,寻求进一步创新。高校在健全制度的保障下,鼓励、督促师生主动学习,参与到育人实践活动中来,同时及时总结、反馈育人实效,调整路线,方向,适应高校恩来精神育人需要,充分发挥地方红色资源育人作用。
(二)建立周恩来精神研究团队
建立周恩来精神研究团队,开展深层次理论研究。一方面,高校教师是周恩来精神育人的直接引导者之一,在教师中组织一支科研能力深厚、创新思维活跃、研究干劲十足的团队,对于高校周恩来精神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专业的研究团队,更容易出成果,高校组织专业团队,对于推进研究深度、拓展研究广度、提升育人影响力方面,都有显而易见的作用。一方面,学生是实践育人的对象,在学生中开展兴趣小组,组织学生探讨恩来精神的内容和意义,讨论中寻求更深层次的见解,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周恩来精神育人的理解,深化周恩来精神实践活动的作用。学生在了解周恩来精神的内容后,在今后开展实践活动的时候,拥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在实践中,参观、学习、交流的角度也会更加多样,态度更加端正,实践活动作用更加明显。
(三)加强交流合作,拓展周恩来精神教育基地
高校学生由于现实原因存在,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兴趣较低,经常出现活动参与度低的现象,实践育人活动效果一般。据统计,目前淮安高校,如:淮阴师范学院、淮阴工学院等6所高校,都设有周恩来文化馆、恩来精神专项研究课题,学生社团——翔宇社等。如若旧酒新瓶装,高校可将教育内容,通过更换教育场地、讲解团队、教育形式等,组织学生前往其他高校或教育基地参观,交流,学习,提升教育效果。地方高校应加强合作,整合资源,共享周恩来精神教育基地。
(四)开展周恩来精神育人的常态会机制
1.将周恩来精神育人融入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常规化工作。
在淮高校,根据各高校人才培养计划和学生成长规律,制定大学生成长计划,按照计划定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员发展教育、社会实践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毕业就业指导教育等,将恩来精神育人融入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教师能够在学生成长的关键时刻,及时给予学生引导、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让大学生融入在周恩来精神育人的良好氛围下健康成长成才。
2.推进“一班一品”工程,打造“特色周恩来班”
周恩来精神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如何打造“特色周恩来班”是高校需要思考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开展中,高校可以推进“一班一品”工程,在“周恩来班”创建的过程中,鼓励班主任和学生发散思维、创新理念,打造特色品牌活动,将恩来精神进一步落实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打造“特色周恩来班”,形成班班有特色、班班有亮点的新局面。
3.提炼周恩来精神理论成果,夯实周恩来精神育人效果
进一步推进恩来精神融入课程教学。加强高校周恩来精神育人的校本教材开发,形成系统教育体系,让教师能够拥有一套全面的教学材料,健全教师的知识结构,从而让教师能够更加系统地向学生宣传周恩来精神的内容。同时,高校可以开设周恩来精神的相关选修课、讲座,让感兴趣的学生有渠道继续学习。适当的评比具有推进课程开發和学生学习的动力,高校定期组织周恩来精神育人成果评比工作,以评促学,提高周恩来精神文化影响力。
(五)加强宣传,以点带面,发挥第三课堂新媒体的重要作用
周恩来精神对大学生成长教育影响深远。高校应发挥第三课堂作用,加强宣传力度、开发新媒体平台,运用微博、微信、网络媒体、报纸杂志纸质媒体等将优秀的教学案例、实践教学成果,及时分享给广大师生,以点带面,提升周恩来精神育人的影响力。让学生生活在优良教风、学风的校园里,自觉的提升自我修养,践行一名合格大学生的标准,争取做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形成良性的高校育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