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低年级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2017-08-15赵文筠

文理导航 2017年24期
关键词:针对性提问语文教学

赵文筠

【摘 要】现在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课堂提问较为随意,缺乏设计忽视学生心理特点,提问质量得不到保证,对学生的帮助不大,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两方面来改进:一是鼓励学生主动提问,挖掘孩子的潜力;二是提问体现深度,使问题具有针对性。以此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提问;针对性;策略

在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逐步趋向简洁、目标性强。但是在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家常课”上又是怎样的呢?在各级各类的研讨活动中,我们发现多数语文课堂提问的质量往往得不到保证。老师们的课堂提问随意性大,缺乏问题设计,忽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具体表现在:

其一,提问的问题简单化、零碎化、空泛化,对学生来说缺乏思考价值;如:有位教师在教学《数星星的孩子》最后一段时是这样设计提问的。师:数星星的孩子叫什么名字?生:叫张衡。师:张衡是什么朝代的人?生:汉朝人。师:他长大以后成了什么?生:天文学家。师:为什么呢?生:……

其二,教师设计的问题超过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理解水平,难度太大,即使再“跳起来”也摘不到“果子”,这样,学生在接连答问失败后失去学习积极性,抑制了思维,久而久之学生形成了焦虑、胆怯的心理。

由此可见,教师课堂提问的设计与实施中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缺乏整体教学观念,有的超越儿童知识水平;有的束缚学生思维发展;最常见的是只重结论,不重过程。现状确实让人不尽人意。课堂教学的效率更是无处谈起,而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则是当今新课程改革中最关注的话题。

如何才能使所提问题学生乐于思考,积极回答,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那就是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在授课时提出的问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答、想答、乐答。怎样使课堂提问更有效呢?在教学中,我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在这里供大家参考:

一、鼓励学生提问 挖掘内在潜力

课堂提问不仅是教师的行为,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动精神,充分激发他们的积极思维,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提问活动中来,主动质疑。只有如此,课堂提问才能由教师的单方行为真正变为师生的共同行为,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功效。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遵循学生好奇、好问、好表现自己、爱受表扬的年龄特点,在课堂里多给学生机会,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问题。

其实教学的好坏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知识,而是在于学生问了多少为什么,在于学生质疑,评判了多少。促进学生思考问题,提出更多更好的有价值的问题。才是实现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和追求。教师提问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激发学生自主地发问。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比如:我在执教《谁跟小羚羊去避暑》一课时,学生发问:“小羚羊都跟谁去避暑了呢?”“为什么课文中还三次出现小羚羊放心了?”针对这些问题,我让同学们逐段学习,让他们去找找动物们避暑的方法,小組进行讨论解决,逐一了解动物们的避暑方法,排除问题。

二、体现深度,使问题具有针对性

如果教师不能在教学中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一昧地在“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中转圈,那么学生的思维也只能在肤浅的表面打转,日渐形成浅尝辄止的思维陋习,严重制约思维的良性发展。因此根据教学实际设计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课堂提问,教师责无旁贷。

能真正让学生在心灵上触动、在知识上领悟、在阅读理解能力上提高的不是那些泛泛的提问,而是一些精当的具有启发性、针对性的提问以及答问后的讨论、点拨。当前有些课堂提问抓不住课文的重点或教学的重点,有如蜻蜓点水,隔靴搔痒,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教师教学不是要面面俱到,而是需在关键处着力,所提问题要突出课文重点或教学重点,抓住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的结合点,“牵一发而动全局”,使问题击中要害,使学生像听了无声的指挥一样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如教学《丑小鸭》一课时,可以抓住课后练习中的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丑小鸭为什么会变成白天鹅呢?”展开教学,让整个教学在一个大的问题情境中展开,一下子就抓住课文的重点和教学的重点,突出了语言训练的特点。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的过程具有很多不确定性,尤其是问题的设计更应机动灵活,往往只有那些遵循学情,符合学生情绪的问题才能调动他们潜在的探索热情,才有可能在学生头脑中刮起风暴。

有效提问要避免的是教师只接受所期待的答案,对于超出你认为是恰当范围之外的答案,你会拒之门外,其实这里隐藏着不可预约的精彩。又如:一年级时,有一篇课文是《生日礼物》,我在执教这篇课文时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我提问:“这是一份什么特别的礼物呢?”然后出示一自然段的第二句话:“那是一只美丽可爱的小鸟,关在很新的鸟笼里。”让学生反复读,读后又提出问题:“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本来是要引导学生说出这是妈妈对孩子的“爱”。可学生的理解都站在了小鸟一边,他们所体会到的是:小鸟关在笼子里很可怜。小鸟关在笼子里很孤独。听了他们的回答,我立马给他们竖起了大拇指,表扬他们是有爱心的孩子。因此,对待课堂提问,要求教师心中有学生、有目标、有策略。只有心中有学生,才能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只有心中有目标,才能“粗中有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只有心中有策略,才能“长袖善舞”,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教学与学习的一个平台,如何在这个平台上,使我们师生双方的收益都达到最大化,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所企盼的。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思想,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学习的独立体,因此,没有固定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只要你在你的岗位上再多一份爱心,多一点细心,多一点热情,多一点执着,多一点钻研,多一点付出,多一点反思,相信你的课堂一定会比现在的课堂更精彩,更充满教学智慧!而我们的教育也就是在不断的付出中,不断的反思中,滚滚向前!

猜你喜欢

针对性提问语文教学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针对性护理对门急诊输液室护理安全隐患的影响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