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新技术企业内部研发投入产出效果分析与实证研究

2017-08-15潘艳美安华刚肖健华

创新科技 2017年5期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实证研究

潘艳美 安华刚 肖健华

[摘 要] 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内部研发投入产出效果的提升问题,本文从研发投入内部来源的角度进行考虑,以广州市某区高新技术企业2014-2016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实证研究方法,试图构建该区高新技术企业内部研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模型,根据最终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从而得出一些有用的结论。

[关键词] 高新技术企业;内部研发;产出效果;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 F276.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037(2017)5-32-3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high-tech enterprises internal R & D input and output effects, considering from the internal sources pf R & D investment,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data (2014-2016)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in a district of Guangzhou,by using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s, this paper tried to construct the relationship model of R & D input and output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in this area, and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according to the final research results, to obtain some useful conclusions .

Key words:high tech enterprise; intern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output effect; empirical research

企业研发投入类型来源不同会对其研发产出能力或者效率的影响不一致,Zvi Grilicghes 在研究中提出R&D费用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的观点,并强调企业依赖自身负担的R&D费用比依赖政府拨款的效率要高[1]。

《2015年广东科技统计年鉴》中提及广州市高新技术企业的销售规模占比達到了全市企业总产值的1/3[2]。然而,广州市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总量的增加,并不意味着其研发投入产出效率出现显著提升。因此,本文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内部研发投入和其产出效果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依据结果来分析其研发投入与产出效果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针对该地区高新技术企业的内部研发投入管理提出相关建议。

1 相关指标设计与数据选取

1.1 自变量指标

为使模型具备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将研发人员指标作为研发投入变量指标,目的是使高新技术企业内部研发投入与产出之间关系模型具有实际意义,将研发人员作为研发投入产出模型中的相关参数。因此,本文进行研究的变量指标主要是指高新技术企业内部研发资金以及作为辅助指标的研发人员变量。

1.2 因变量指标

目前学术界考察企业研发产出的通用指标是专利数,鲁志国提出观点:企业进行研发投入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发展有积累性,企业经营利润增加或市场份额扩大是创新产出的有形资产表现形式,新知识或专利是创新产出中的无形资产表现形式[3]。

高新技术产品(服务)在市场中取得利润收益,能体现出企业开展研发活动获得的效益。因此,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可以体现出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内部研发投入实现的价值,并能衡量企业内部研发投入的产出效果。具体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指标设计、说明如下。

2 高新技术企业内部研发投入与产出实证研究

Charles和Paul Dauglas 提出了Cobb-Daugls 函数,该生产函数是由资本、劳动力投入以带幂次形式相乘得到产出的函数,具有规模不变性,其形式为:[Q=ALaKβ]。其中,[Q]为产量,L为劳动力投入量,K为资本投入量,[A,α,β]为参数,其中,[α,β]为产出弹性,[0<α<1],[0<β<1];[α+β>1]表示规模报酬递增,[α+β=1]表示规模报酬不变,[α+β<1]表示规模报酬递减。

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广州市某区高新技术企业内部来源的研发投入和产出效果之间的相关性,构建该地区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产出模型,并对构建的模型进行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2.1 高新技术企业内部研发投入与产出变量系数分析

本文先利用E-views19.0统计软件对自变量和因变量[X1、X2、Y1、Y2]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从表1、表2中可以看出,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接近于1,这表明本文选取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指标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同时,还可以发现,该区高新技术企业内部研发资金、研发人员投入的相关性较高,若要建立两者之间的关系方程,很大可能会出现多重共线性问题,这也证明了在线性回归方程中,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人员指标自变量没有通过检验,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内部研发资金与研发人员共存时,不存在线性模型。

2.2 高新技术企业内部研发投入与产出能力之间的非线性模型

本文依据经济增长理论,利用Cobb-Daugls 生产函数,提出所研究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可能存在非线性曲线方程关系,并尝试构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因此,本文提出假设:高新技术企业其内部研发资金、研发人员投入与其产出能力之间存在曲线关系。

第一个式子转化后得:[LogY1=C1+αLogX1+βLogX2],并进一步研究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变量之间的关系,具体如表4:

从表4看出,对数化后自变量都通过了检验,并且变量之间的拟合优度也较好,在5%的显著水平下,DW大于[du=1.51](样本容量为33时),这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自相关关系。因而得出方程:

对第二个公式进行转化,得:

对研发资金投入、研发人员数量与专利数量进行分析,得到的结果见表5:

表5中可发现,对数化后的内部研发资金以及研发人员投入两个自变量通过了5%的显著水平检验,但是,由于在显著性水平5%时,DW值小于[du=1.51](样本容量为33),难以确定研发变量是否存在自相关关系,为明确变量间的具体关系,需要消除变量之间的自相关,因此,本文尝试将假设方程的常数项去掉,并进行高新技术企业专利数与自变量之间的系数检验,如表6所示:

从表6看到,去掉常数项C之后,自变量的P值均小于0.05,由此看出变量之间不存在自相关,不需要进行其他的调整。因此,常数项去掉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自变量通过了相关性检验,且拟合度较好,同时DW值大于[du=1.51](样本容量为33),这体现出变量之间不存在自相关关系,得出方程式为:

通过以上实证分析后,得到广州市某区高新技术企业内部研发投入与产出效果之间的关系模型方程:

因此,本文提出的假设经过分析后成立,即广州市某区高新技术企业内部研发资金、研发人员投入与其研发产出能力之间存在曲线关系。

3 结论

本文通过研究构建了高新技术企业内部研发投入与高新技术企业产品(服务)收入、专利之间的关系模型。同时,本文研究结果证明了广州市某区高新技术企业内部研发投入对其产出能力的之间存在非线性曲线关系,两者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可以看出,高新技术企业内部研发资金投入与专利数的弹性系数小于与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的弹性系数,造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高新技术企业产品(服务)收入作为研发开展的直接产出,内部研发资金投入对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的影响较大,同时,高新技术企业内部研发形成的专利的过程是长期、复杂的,因此,内部研发资金投入对高新技术企业产品(服务)收入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对专利的影响程度。本文研究得出,研发人员对高新技术企业产出能力的弹性系数小于研发资金对其产出能力的弹性系数,这表明该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研发人员的培训、激励以及管理。

参考文献:

[1] Zvi Grilicghes. R&D and productivity: measurement issues and econometric results。[J].Science,1987:4810.

[2] 幸晓维,叶健夫,等.2015广东科技统计年鉴[M].广东省出版集團广东科技出版社,2015.

[3] 鲁志国.R&D投资作用于技术创新的传导机制分析[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25-28.

[4] Hyojoon Kim,Youngwoo Kim,Keuntae Cho. The effect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vestment and desorptive capacity on firm performance[J].Asian Journal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2014(2).

[5] 苏皑.R&D投入与创新产出关系的实证研究——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82-88

猜你喜欢

高新技术企业实证研究
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分析
基于高新技术企业现金流管理的分析
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化发展SWOT分析
中国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实证研究
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的监管
简述翻译研究中实证研究法的应用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认知语言视角下英语词汇多义习得的实证研究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