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2017-08-14方菊芳
方菊芳
摘 要: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相信大家并不陌生,而小学作为学生刚刚接触数学的重要阶段,若教师能在课堂上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那么在将来学生学习更高等数学时就能从容不迫,有的放矢。立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巧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这一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教学效果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信息技术已悄然走入我们的生活,并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数学作为小学的重点科目,其有效的教学方法一直是教师探讨的话题,如果能将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有机地结合,那么小学数学教学实效就会获得显著的提高。
一、通过信息技术提升数学课堂趣味性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其每一个公式和概念都是前人通过反复总结而来,有时候随便更改一个字就会使得概念发生错误,比较严谨。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观感受,不利于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而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文字、图片和视频等教学内容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并且在课件准备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其中加入一些趣味性的内容,使得整个知识点活起来,完成一个由“静态”到“动态”的转化过程,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这门学科的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例如在一年级上册“数一数”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儿童活泼可爱的天性,将数一数的教学变成数鸭子的教学,在大屏幕上将卡通的鸭子数目作为学生需要搞清楚的问题,这样使得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化,让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加深,帮助学生理解该小节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实效,有效加强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
二、开发学生空间思维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将小学数学课本中的概念机械地对学生进行口头复述,随后再通过课堂练习的方式进行知识点的巩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缺少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并且缺少对学生学习思维的开发,很是影响教学实效。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直观地将生活中的事物引入课堂教学中,并且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尤其是在立体图形的教学中,传统教学方式对于想象能力较差的学生就会造成很大障碍,引入信息技术教学,学生就能直观地看到图形的三维结构,开发学生的空间思维,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成绩。例如在二年级“图形与变换”一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钝角、直角和锐角的区别直观地在大屏幕上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更加清晰地懂得其中的区别,并且大大节省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作图时间。在随后的“平移与旋转”的教学过程中,教師更能够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平移与旋转的动态轨迹,提高教学效率。
三、优化课程内容,拓宽学生视野
将信息技术引入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信息技术的特点之一就是多元化,教师可以针对教学重点章节加大课时,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可以在网上寻找教学资源,然后加以整合,将网上的资源引入自己的教学课件中,随后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分享,完成一个有效的信息传递过程,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其次,信息技术教学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教师在具体实践教学中可以将所教学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大屏幕演示的方式介绍给学生,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可以将课堂之外的知识引入教学课堂中,使得学生感受到更多层面的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面,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转换能力,做到真正的学习致用。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信息技术的教学,学生可以有效地将数学应用到生活中去,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实效。例如在“认识人民币”一小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在网上查找资源,将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人民币的图片及产生背景都介绍给学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懂得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得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变强,有利于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是教师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需要的不仅是具备专业知识的专业性人才,还需要把握时代的节奏、懂得应用先进技术的现代化人才,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要积极的引用信息技术,并且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建立起具有自己特色的多媒体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爱霞.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J].学周刊,2016(33).
[2]张学君.优质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打造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8).
编辑 李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