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017-08-14尤丽
尤丽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十分重要,教师也应当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教学;学生;探索;创新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新时期、新课堂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怎样才能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这是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深思的问题。我想从自己的教学中简述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敢创新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要抓住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创造富有变化且能激发新奇感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启发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那么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应运而生。
在教学平面圖形面积计算时,一上课,我便用多媒体依次闪烁,显示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图形,出示相继对应的名称,并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和讨论这些图形的面积,看谁知道得最多,学得最好,把你知道的有关面积的知识,大胆地告诉同学和老师。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全班讨论、或师问生答、或生问生答的方式展开,老师作为教学中平等的一员,参与学生的讨论,并给予引导,这种师生合作,加强了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教师的和蔼、平等,消除了学生的恐惧心理。课堂上学生敢说、敢想、敢争论、敢创新。多媒体的声、色、视、动的艺术效果,也使学生进一步对问题发生了浓厚的探索兴趣,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加强自主实践,使学生想创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自主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动手、动脑,在实践中探索,从而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理解。自主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自主实践、动手操作是学生从形象到具体的一个转化过程,这个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促使学生萌发出一种“自我需要”的强烈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想创新。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根据小学生好动、好玩、好奇的特点,事先让他们用纸板剪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让其动手剪一剪、拼一拼、移一移、试一试以及相互讨论,同学们通过亲自动手最终拼成一个长方形,从而推断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这样自主实践、动手操作、反复验证,使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学有所感、所思、所悟、所得。这样不但开拓了学生的思路,而且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激起了学生想创新的激情。
三、注重知识联系,使学生能创新
数学知识有很强的系统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数学教学内容采用螺旋式上升式编排,化新为旧,纵横交错,形成知识网络。所以在教学新知时,找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抓住知识的生长点,为学生架起新旧知识过渡的桥梁。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运用迁移规律,学生用已有知识不能直接解决的问题,要巧设台阶,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和发现,使学生亲身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让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会学习、积极主动地探索,形成创新的意识。比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师通过多媒体形象直观的演示,一个圆等分拼插很快就变成了一个长方形,这样利用已知的面积公式从而得出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既让学生巩固了旧知又掌握了新知,并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学会了创新发现,难点就此突破。
四、精心设计练习,使学生乐于创新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学习过一些新知识后,保证一定数量的练习,是将已形成的概念和新知逐步形成技能,发展成为能力的重要阶段。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精心巧设有指导性的课堂练习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课堂练习的设计应形式多样易难适度,具有阶梯性。这样的设计紧扣了本节课的重点,发展学生的灵活性,使学生在观察、测量、实践、思考、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培养了创新意识。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让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学生才会真正成为学习创新的主人。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理解和感受的一切,都应让他们自己去理解和感受。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只有长期坚持不懈地为了孩子,放手大胆地让他们去探索、去创新,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会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1]高清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A].新世界中国教育发展论坛第二卷[C],2007(1).
[2]王晓琴,王永松,王新民.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策略[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4):92-96.
编辑 温雪莲